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第一個諫言光緒皇帝斷發剪辮的漢人竟是他?可理由有些荒謬

清朝末年, 中國正處於一個風雨飄搖的階段, 生存在這個國度裡的子民整日裡渾渾噩噩, 苟活於世, 不知前面的路到底該怎樣走。

他們習慣了以“天朝上國子民”的身份自居, 也見慣了自己的國家受萬國朝拜的場面, 更聽慣了在這片悠久的土地上, 發生的那些引以為豪、燦若星河的史話, 因此之前的他們往往都是一副氣昂首挺胸、氣宇軒昂的姿態。

哪怕清朝在第一次鴉片戰爭失利後, 國門不得不被迫打開, 讓諸多紅發藍眼的外國人湧進中國。 但此刻的他們心中仍然還是驕傲的。 正如一代哲學家、思想家林則徐先生所言那般:“真夷俗也!”,

充分表露了中國人對外來色目人的蔑視。

誠然, 穿著洋服、梳著怪異頭型的外國人, 在沒有見過世界是什麼樣的清朝人心中確實是一群夷俗野蠻人種。

可後面的第二次鴉片戰爭、中法戰爭、甲午戰爭等一系列戰爭戰敗後, 中國人突然發現, 原來世界已經悄然改變。 一切一切的驕傲與自信在打擊中消失殆盡, 這支可憐的民族終於又一次意識到夢醒。 此刻觸及到的殘酷, 才是真正的現實。

這個美麗的夢, 中國人已經做了一千四百多年。 距離上一次夢醒, 還是在五胡亂華時期。 此刻的中國人迫切需要改變, 而掌握中國命運的清朝則是其中關鍵。

經過仁人義士的多番努力, 清政府終於提起了勇氣改弦更張、革故鼎新,

也大度地在天下搜羅有才之士。 可萬萬沒想到, 在精挑細選的變革派中, 竟參雜了一根攪屎棍。

此人, 就是康有為。

他所主張的戊戌變法有著良好的初衷與美好的前景, 但在施行期間漸漸背離本道, 最後反成了為自己仕途鋪路的一條捷徑。 戊戌變法的核心“立制度局、新政局”乍看都是他嘔心瀝血所想, 實則是效仿日本的明治維新。 到了後來, 他連這場敷衍的戲都懶得親自演了, 勸諫光緒皇帝聘請日本前首相來做清朝的改革顧問, 還要附以事權, 這是多麼膽大包天的想法。

何為事權?事權一般是軍事指揮權之意, 康有為這裡是說改革時不需要請奏, 那樣浪費精力與時間, 交予日本首相一把抓就可以了。

同時還提出“中美英日”四國建立為一個聯邦政體的荒誕想法, 康有為意為, 中國只有與強國聯手, 才能扶搖直上, 為此失去一個國家的獨立性也不是不行。 這些事兒被慈禧安插在光緒皇帝身邊的人探聽後, 報知慈禧, 才有後來的軟禁光緒, 殺害變法義士“戊戌六君子”之事。

戊戌變法歷經一百天左右, 終因康有為這根攪屎棍而不了了之。

值得一提的是, 康有為給光緒皇帝推薦的一系列變革發案中, 其中有一條包括斷發剪辮。 雖不知有沒有“從頭開始”之寓意, 不過他確實是第一個在滿人皇帝面前提出剪辮子想法的人。

要知道, 髮辮乃是滿洲人的傳統, 康有為敢提出這一要求, 也算是吃了熊心豹子膽了。

不過他給的理由卻有些荒謬, 仍然以日本明治維新剪掉日本長髮為例, 提出日本人因痛下決心剪髮, 打破傳統, 變革才得以成功。 中國若做不到, 那變革談何成功呢?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