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是漢初開國功臣張良的十世孫,蜀國後期名將,最後陪薑維赴死

文/省油的燈

漢初開國功臣張良, 雖然善於自保之道, 自己總算平安度過了一生, 可是他的後人就沒那麼走運了。 《史記》中記載張良的大兒子張不疑, 因為參與謀殺舊楚國貴族, 犯大不敬之罪, 被削奪留侯國爵。 張良的二兒子張辟疆, 後來為避禍, 不知所終。

直到東漢順帝時期的張皓, 作為張良的第六世孫活躍于朝廷, 張良的後人才又出現于世人的眼中。 在之後, 在三國時期, 張良的第十世孫, 在蜀國擔任左車騎將軍, 是蜀國後期的重要將領。 當時就有人說, 前有王、句, 後有張、廖。 王是指王平, 句是指句扶,

廖是指廖化, 而這個張就是張良的十世孫張翼。

在劉備和曹操奪取漢中形成對峙局面的時候, 蜀國以趙雲為主帥在漢水對曹軍予以痛擊, 從而為蜀國在漢中爭奪中取得了有利地位。 劉備看過漢水之戰的戰場, 誇讚趙雲:“子龍一身是膽也。 ”而張翼也跟隨趙雲參與這場重要的戰爭。

通過多年的征戰, 張翼擔任庲降都督, 管理南中。 張翼因為肅穆嚴苛, 執法頗嚴, 讓南夷各族非常不滿, 最後引發動亂, 這個時候朝廷下達調令, 要換人來替張翼鎮守南中之地, 張翼的手下也紛紛勸諫他趕緊回成都請罪。 張翼卻堅持要做好部署, 避免後續替代的人, 組織慌亂貽誤戰機。

張翼組織物資, 囤積糧草, 為後續替代他的將領馬忠打下良好的基礎,

最後一戰而平定叛亂。 諸葛亮後來聽聞此事, 對於張翼在當時的表現也非常贊許。 這種行為放到今天, 那絕對是愛崗敬業的典範啊!不過上述這件事, 其實也充分暴露了張翼的能力短板, 勤懇任事是好手, 臨危決斷, 鎮守一方能力就有些不足。

到了蜀漢後期, 諸葛亮去世之後, 張翼作為憑藉其南征北戰的功勞, 擔任蜀國的征西大將軍, 鎮守蜀國的北部邊境。 作為蜀國的主要將領, 張翼在薑維主張北伐時, 是少數極力反對的人。 張翼認為蜀國力弱國貧, 人口稀少, 應該穩定生產積蓄國力, 不應該大肆征伐, 戰不能勝, 敗則堪憂。

薑維並沒有採取張翼的意見, 但是依然帶著他進行北伐, 並封他為鎮南大將軍。 張翼雖然在政見上和薑維頗有爭執,

但是在戰場上也是非常盡力。 漢軍大敗魏國雍州刺史王經的軍隊, 魏軍死在洮水的士兵上以萬計。

薑維想要趁勝擴大戰果, 此時張翼又勸諫道:“不應該繼續進軍, 有可能得不償失, 失去現有的戰果。 ”薑維大怒, 不聽勸諫, 堅持進軍, 結果魏將陳泰和鄧艾及時前來救援, 漢軍最後折損不少兵馬, 最後還是選擇了退軍。

張翼和薑維的爭執被後世稱為“亢維之銳”, 張翼多次勸諫, 薑維均沒有採納, 兩人的關係也非常緊張, 但是在蜀國被滅以後, 張翼仍然以國難當先, 繼續跟隨薑維, 投降鐘會, 希望能暗中複國, 最後也是無力回天, 同姜維一同被魏國亂兵殺害。

張翼作為張良的十世孫, 其才能敏於事務, 卻乏於大略,

他和廖化被並稱為蜀國後期的重要將領, 也從側面反映了蜀國後期人才的匱乏。 張翼雖才略有限, 但是其持重識大體是頗為可取的, 對於國家的忠誠也是讓人稱道。

後世之人為了紀念張翼, 在今四川成都南郊的武侯祠中, 塑有十四尊蜀國武將塑像, 以紀念蜀漢一朝的武將, 稱武將廊。 張翼塑像在其中排第三位, 僅次於趙雲和孫乾, 還排在馬超、黃忠之前, 可見後人對其敬重。

【省油的燈】閑看風雲, 扯淡人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