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看完 300 家「大學校園」創業公司,我得到了這個公式

「墮落街」, 這是我們對大學校園周邊的小吃一條街的通稱。 這個名字如此貼切, 仿佛喚起當年一窩學生晚上擼串喝酒, 網吧開黑的情景。 各式各樣的商業業態聚集在大學校園, 豐富且熱鬧著。 圍繞著大學校園和其中這個群體的商業想像空間, 從來就沒有絕盡過。

大學本質上是一個「微縮城市, 大型社區」。

這句話很值得細細咂摸。 當年我在大學裡辦過飯卡、圖書證、物理實驗卡、水卡、澡卡, 除了教務系統、學工系統, 各種申報填表也都要註冊不同的系統。 這種狀況其實跟幾十年來政府機關的資訊化建設進程中的「資訊孤島」現象如出一轍。

把大學看成城市和社區, 並不為過。

首先, 大學是一個行政主體, 為了管控校園這樣一個小社會, 需要眾多的行政單位來支撐, 這就形成了「分散式的決策系統」, 這便是資訊孤島的原因。 其次, 大學是一個從學習工作到生活無所不包的場所, 旺盛且多元的需求催生出各種各樣的商業。 不僅如此, 大學所容納的群體, 無論從精神文化還是物理空間上, 都遠離校外。 這種「封閉性」給單單面向大學生的商業創造了可能。

然而, 在人人網後我們就再沒見過這樣一家公司的崛起。 無論是餓了麼還是ofo, 他們都毫無例外地走出校園, 面向更加開闊的市場, 而最初使他們從0邁向1的大學校園市場, 反倒無足輕重了。

下一個人人網的機會在哪裡?3000萬大學生的市場需求難道就誕生不出一家獨角獸公司嗎?

答案在下面這個公式裡。

這個公式實際上是通常所說的單位經濟效益(Unit Eco)的擴充版(關於單位經濟效益, 可參見曲凱的文章)。 它基本解釋清楚了為什麼在大學校園to C領域難出大公司。 (那個積分公式簡單理解為與複購率和用戶生命週期正相關就好了)

一一解釋。

客單價低。 受限於收入能力, 多數大學生是高度價格敏感的群體。 同時由於時間充裕, 他們會花比較多的時間進行比價。 因此, 面向大學生的商品毛利空間是相對低的, 甚至是需要補貼才能激發消費行為。 所以我們會發現, 大多數能從大學生那兒賺錢的事, 多是高客單價,

價格不敏感的品類。 比如培訓、留學、3C。

複購率低。 廣義的複購率可以理解為通常所說的「黏性」, 在這裡它有兩個含義, 一是指單品類下的重複購買/使用, 二是指品類A給品類B導流所形成的轉化率, 即形成了「範圍經濟」。 很多人有一個非常大的誤會, 大學生是一個群體, 只有單一的群體標籤。 其實不是, 想想看, 大一新生可能好奇參加各種活動, 大二基本就不參加了, 大三就要開始考研實習了, 最後到了大四, 他們都不在學校, 你還怎麼做他們生意呢。 為什麼呢?因為大學四年和入職前三年, 是一個年輕人從初步接觸社會到三觀基本形成的時期。 在這個視窗期, 每個人的認知、觀念和興趣在極其快速地發生演變。 這就使得他們從對新生事物產生興趣,

到失去興趣的時間都是非常短暫的, 沒有忠誠度。

獲客成本高。 低複購率直接導致的是管道依賴。 比如校園租房和跳蚤市場(二手貨)就很難做成功, 他們從最早年的依附于大學bbs, 到近年來的超表、二手街, 本質上都是管道在哪, 它們就跟到哪。 這種需求本身很難作為獨立的產品存在。 這種依賴性導致只要企業想輻射大學生群體, 就必然會運營自己的校園團隊, 各種俱樂部、合夥人和大使層出不窮, 畢竟對企業來說, 這便是低廉的管道。

用戶生命週期。 多數校園產品的使用者生命週期往往撐不到大學畢業的。 但是不排除一些特定品類, 比如高粘性的bbs是有長年活躍的。 但即便如此, 它的上限也只有4年,

這就限制了每用戶價值, 從而限制了總體量。 我們看到, 大學裡很大一部分的市場來自于運營商、銀行和品牌商。 因為有相當比例的大學生畢業了會留在本地是不換卡不換號的, 用戶生命週期足夠長, 運營商、銀行足可以補貼大學生這個群體來獲得長期客戶。 要知道, 每年運營商和銀行自己要花幾十億在學校裡建網路建系統, 寶潔也有價值幾個億的贈品作為市場費用投入到大學校園裡。

消費時間比低。 由於寒暑假, 大學裡差不多有3-4個月時間是沒什麼人的。 這種週期性消費首先導致的是供給端的規模不經濟。 所以對於校園內外的餐館、超市、KTV、書店來說, 8個月的收入就要去cover12個月的人力和店租。 這對招聘相關的企業更是噩夢, 因為秋招加春招頂了天5個月,如果有7個月的人力冗餘,就不可能保持很大的全職團隊規模,因此校園招聘、實習領域基本是小公司。週期性消費的第二個問題是用戶行為的不連貫,每年9月和3月返校季很多學生是想不起來使用的,使用者行為需要重新啟動,這就進一步降低了複購率。

滲透人數和學校數低。表面上,大學生這個群體非常集中,因此市場和管道的投入就能有的放矢。但其實並非如此,大部分面向大學生的服務和商品,都面臨著當地語系化供給和當地語系化競爭難題。所以,即便單點都運營得很好,也很難在上百家高校裡都實現很高的滲透率。以校園媒體為例,為了提供適合各校的媒體內容,就得建設自己的校園運營團隊,而一個龐大規模的學生團隊的長期穩定管理,近乎無解。而類似于大學生家教、消費優惠卡、電腦領域,幾乎每一個學校都有大學生在做,所以一旦進入這些領域就不可避免要與本地團隊產生競爭。相較之下,紅寶書和星火英語這樣的教輔每年卻有大幾千萬甚至上億的銷售額,由於成熟的經銷商管道體系、長年的品牌滲透和應試的剛需性,在較低客單價的情況下,仍然有非常高的銷售量。

如上所言,客單價低、複購率低、獲客成本高、生命週期短,消費時間比低、滲透率低共同導致了「大學校園」市場難出大公司。總體來說,只要做好這個盈利公式上的一個要素,就有賺錢生意的機會。但作為潛在獨角獸的項目,就必須解釋兩個或以上的要素如何做好了。

幸好,這種機會仍然不是沒有。在我看來,在大學內主要是兩類公司。

一類公司是「強線下管道」的公司,針對的是複購率和獲客成本。具體來說,就是經過學校官方准入並且有重資產投入的公司,可能的業態包括智慧儲物櫃、雲印表機等等。這是因為大學生群體的空間封閉性只體現線上下,他們的線上行為完全處於開放空間,所以線下管道比線上更稀缺。而建立長期穩定的線下管道有賴於校方的默許或認可。重資產投入是因為可以降低對人力的依賴,並且容易快速規模化。但這種業務其實也並不簡單,核心是要搞定校方管道和資產運營效率。(當然,高校資訊化和託管經營也通過各自的手段搞定了線下管道,但過於依賴B端管道,不適合普通的創業者。校園傳媒則是市場成熟且天花板低。)

另一類公司是「價值鏈閉環完全適用於校外市場」的公司,針對的是用戶生命週期和滲透率(使用者規模的天花板)。具體來說,就是依賴于居住人群高度密集的消費類公司,可能的業態包括便利店、共用單車以及曾經的外賣。(共用單車ofo則是同時符合「經過學校官方准入」、「有重資產投入」、「依賴于居住人群高度密集」、「消費類」四個條件。)這自然是因為大學人群密集並且共用生活和學習空間,所以大學是一個傳播更快的市場,適合從0到1的階段。而從本質上說,所有具有校園獨特性的公司都會受到校園盈利公式的「制約」,而所有克服校園獨特性的公司都必然會「溢出」。

因為秋招加春招頂了天5個月,如果有7個月的人力冗餘,就不可能保持很大的全職團隊規模,因此校園招聘、實習領域基本是小公司。週期性消費的第二個問題是用戶行為的不連貫,每年9月和3月返校季很多學生是想不起來使用的,使用者行為需要重新啟動,這就進一步降低了複購率。

滲透人數和學校數低。表面上,大學生這個群體非常集中,因此市場和管道的投入就能有的放矢。但其實並非如此,大部分面向大學生的服務和商品,都面臨著當地語系化供給和當地語系化競爭難題。所以,即便單點都運營得很好,也很難在上百家高校裡都實現很高的滲透率。以校園媒體為例,為了提供適合各校的媒體內容,就得建設自己的校園運營團隊,而一個龐大規模的學生團隊的長期穩定管理,近乎無解。而類似于大學生家教、消費優惠卡、電腦領域,幾乎每一個學校都有大學生在做,所以一旦進入這些領域就不可避免要與本地團隊產生競爭。相較之下,紅寶書和星火英語這樣的教輔每年卻有大幾千萬甚至上億的銷售額,由於成熟的經銷商管道體系、長年的品牌滲透和應試的剛需性,在較低客單價的情況下,仍然有非常高的銷售量。

如上所言,客單價低、複購率低、獲客成本高、生命週期短,消費時間比低、滲透率低共同導致了「大學校園」市場難出大公司。總體來說,只要做好這個盈利公式上的一個要素,就有賺錢生意的機會。但作為潛在獨角獸的項目,就必須解釋兩個或以上的要素如何做好了。

幸好,這種機會仍然不是沒有。在我看來,在大學內主要是兩類公司。

一類公司是「強線下管道」的公司,針對的是複購率和獲客成本。具體來說,就是經過學校官方准入並且有重資產投入的公司,可能的業態包括智慧儲物櫃、雲印表機等等。這是因為大學生群體的空間封閉性只體現線上下,他們的線上行為完全處於開放空間,所以線下管道比線上更稀缺。而建立長期穩定的線下管道有賴於校方的默許或認可。重資產投入是因為可以降低對人力的依賴,並且容易快速規模化。但這種業務其實也並不簡單,核心是要搞定校方管道和資產運營效率。(當然,高校資訊化和託管經營也通過各自的手段搞定了線下管道,但過於依賴B端管道,不適合普通的創業者。校園傳媒則是市場成熟且天花板低。)

另一類公司是「價值鏈閉環完全適用於校外市場」的公司,針對的是用戶生命週期和滲透率(使用者規模的天花板)。具體來說,就是依賴于居住人群高度密集的消費類公司,可能的業態包括便利店、共用單車以及曾經的外賣。(共用單車ofo則是同時符合「經過學校官方准入」、「有重資產投入」、「依賴于居住人群高度密集」、「消費類」四個條件。)這自然是因為大學人群密集並且共用生活和學習空間,所以大學是一個傳播更快的市場,適合從0到1的階段。而從本質上說,所有具有校園獨特性的公司都會受到校園盈利公式的「制約」,而所有克服校園獨特性的公司都必然會「溢出」。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