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齊桓公稱霸第一仗,被小鄰居打得灰頭土臉

齊桓公的名頭就不用多說了, 糟糕的下場也不多說了, 今天就說一事兒——他的處女戰。 本來想找個軟柿子捏捏為自己立威, 結果……

齊桓公(圖注)

急躁幾乎是所有年輕人的通病, 齊桓公也年輕過。 他剛登位就“欲誅大國之無道者”, 確立自己的霸權。 管仲曾諫阻他這麼做, 說:“不可, 甲兵未足”[1]。 可是齊桓公急功近利的念頭卻並不由此而放棄, 並把打擊的矛頭首先指向魯國。

魯國, 除了出個孔子, 你還有啥印象?

齊桓公選擇魯國為首要打擊目標, 深層原因是魯國具有較強的實力, 又自恃是周公旦的封國, 政治上自視甚高, 不怎麼把齊國放在眼裡, 是齊國西圖霸業的主要障礙。 西元前684年春, 齊桓公決定興師征伐魯國, 以報復魯國一年以前支援公子糾複國的宿怨, 向外擴張齊國的勢力。

齊魯地理(圖注)

魯軍根據齊強魯弱的客觀形勢, 在預設戰場長勺(今山東曲阜以北, 一說在今山東萊蕪東北)以逸待勞, 迎擊來犯的齊軍。 在急於求勝心理的驅使下, 齊軍憑恃強大的兵力優勢, 主動向魯軍發起猛烈的進攻。 但它接連3次的出擊都在魯軍的嚴密防禦之下遭到了挫敗, 未能達到先發制人的目的, 反而造成自己戰力衰落,

鬥志沮喪。 魯軍憑藉高昂的士氣, 一鼓作氣沖向敵人, 衝垮齊軍的車陣, 大敗齊軍。 這就是中國軍事史上著名的以少勝多的“齊魯長勺之戰”。

相對強大的齊軍居然慘遭敗績, 這對齊桓公是一個沉痛的教訓, 多少使他明白不能單純依賴戰爭來實現自己的稱霸目標, 而應該更多地運用政治、外交手段來配合自己的軍事行動, 做到文武並舉, 伐謀、伐交、伐兵三管齊下。

一鼓作氣(圖注)

失敗並不可怕, 而且起步時跌一跤比跑起來跌一跤, 代價要小很多, 對以後的事業反而是好事, 你說是吧?何況, 齊桓公這一打, 還為中華文化貢獻了“一鼓作氣”的典故, 可謂功莫大焉。

引文出處:

[1]《管子·中國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