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頭部膿腫性穿掘性毛囊炎及毛囊周圍炎」愈而復發“螻蛄癤”

頭部膿腫性穿掘性毛囊炎及毛囊周圍炎

頭部毛囊周圍炎/頭皮部分割性蜂窩織炎

頭部膿腫性穿掘性毛囊炎及毛囊周圍炎是一種少見的頭頂部慢性化膿性皮膚病。 好發于成年男性的頭部, 尤其是頂枕部。 中醫稱為“螻蛄癤”。

病因

現代醫學認為, 病因及發病機制目前尚不明確, 認為主要與毛囊閉鎖、細菌感染、免疫及外因刺激等多種因素相關 。

多數學者認為本病的發病機制及組織病理變化是毛囊角化過度使毛囊皮脂腺堵塞、擴張, 繼而繼發感染, 使大量中性粒細胞、組織細胞及淋巴細胞浸潤,

產生毛囊炎及毛囊周圍炎, 從而出現炎性丘疹、結節, 隨著炎症進一步進展毛囊皮脂腺破裂及頭髮殘餘所致的異物肉芽腫反應, 毛囊皮脂腺完全被破壞, 出現膿腫、潰瘍、竇道、瘺管、纖維增生, 形成深在性蜂窩織炎, 反復的炎症最終導致瘢痕性脫髮。

而中醫認為, 此病因素體虛弱, 外受風濕熱邪, 濕熱蘊阻氣血凝滯而成。

臨床表現

多發生于成年男性。 初起頭髮部, 皮損初為炎性丘疹、結節, 繼而進一步向深部發展形成囊腫、膿腫、竇道, 並在頭皮下互相穿掘、貫通, 膿液可從篩孔狀竇道流出, 皮損此起彼伏, 最終形成瘢痕和脫髮, 可遷延數年乃至數十年, 但患者自覺症狀常輕微, 通常無明顯全身症狀。

檢查

皮膚組織病理:早期損害為毛囊炎和毛囊周圍炎,

有廣泛性中性粒細胞、淋巴細胞及組織細胞浸潤。 形成膿腫時, 皮損周圍組織遭到破壞, 則有肉芽組織形成, 可見淋巴樣細胞及漿細胞, 毛囊殘餘處有時可見異物巨細胞。 膿腫深入皮下組織時, 則形成被有表皮的引流竇道, 在癒合區域內可見廣泛的纖維化。

治療

早期、及時的診斷與治療有助於控制病情, 阻止病情的發展, 減少瘢痕的形成。

現代醫學認為, 病情輕者可局部或口服抗生素, 較重者可局部切開引流, 系統應用抗生素、維 A 酸類藥物等, 也可根據患者情況選擇氨苯碸、PDT、TNF-α 拮抗劑、鐳射、光動力療法等新的治療方法, 必要時廣泛切除受累組織。

中醫認為, 本病治以清熱解毒, 托裡透膿中藥口服。

結節、膿腫者可用魚石脂軟膏外塗, 火針療法治療本病臨床效果明顯。

祝大家身體健康

Enjoy Your Health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