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北魏的滅亡是孝文帝種下的禍根?全面分析因為遷都而引發的叛亂

上一講我們講到胡太后與兒子孝明帝的權力鬥爭陷入白熱化, 最終撕破臉圖窮匕首現, 胡太后一怒之下毒死了孝明帝, 誰知這下可捅了馬蜂窩, 朝野沸騰, 不但京城百官強烈要求調查孝明帝死因, 連外地藩鎮都不幹了, 大都督爾朱榮兵臨城下, 興師問罪, 北魏朝廷風雨飄搖。

講到爾朱榮, 我們不得不提到北魏歷史上著名的六鎮之亂, 這場葬送了北魏錦繡江山的動亂成就了爾朱榮, 要想說清楚這些恩恩怨怨, 那就說來話長了, 我們還是泡壺茶, 磕著瓜子從頭說起吧......

講爾朱榮不能不提六鎮之亂,

講六鎮之亂不能不提六鎮, 那這個六鎮究竟是什麼來歷呢?

當年北魏建國之初, 道武帝拓跋珪遷都平城(今山西大同)當時活躍在蒙古高原上的柔然是北魏最強勁的對手, 對平城構成了巨大的威脅。 為了保障首都安全, 道武帝在西北邊陲設置了若干個軍鎮用來拱衛平城。 當時還沒有準確的數字, 很多邊鎮也沒有固定治所, 統稱為“北鎮”, 一直到孝文帝太和十八年巡視北鎮時才第一次出現“六鎮”一詞。

所謂六鎮, 具體是指:沃野鎮(今內蒙古臨河縣西南)懷朔鎮(今內蒙古固陽西南)武川鎮(今內蒙古武川縣西)撫冥鎮(今內蒙古四王子旗東南)柔玄鎮(今內蒙古興和縣西北)懷荒鎮(今河北張北)

由於六鎮地理位置非常重要,

是平城的重要防禦屏障, 北魏前期中期一直高度重視這裡。 各鎮設鎮都大將及僚屬, 各鎮將領全部由鮮卑貴族擔任, 六鎮駐軍也都是鮮卑人。 僅沃野鎮就有鎮將、僚屬800余人。 當時能到六鎮任職是身份的象徵, 北魏皇帝也把六鎮視為掌上明珠, 地位無人可及。

但好景不長, 太和十八年孝文帝遷都洛陽, 六鎮一下子從京畿重鎮變成了邊陲軍鎮, 從天子近臣變成了北疆孤臣, 這裡不再是地位、權勢的象徵。 北魏朝廷集中物力、人力、財力建設新都洛陽, 積極對南朝開戰開疆拓土, 大力推動全面漢化, 保守鮮卑貴族聚集的六鎮逐漸被遺忘。

不單是政治地位一落千丈, 連經濟地位也一去不返。 那幫漢化的鮮卑貴族在洛陽享盡榮華富貴,

吃香喝辣, 誰還記得在北疆吃苦受罪的六鎮將士?更悲慘的是再往後, 六鎮逐漸淪為了收容政治犯、死囚的勞改所, 充軍發配的都扔那裡, 說句玩笑話, 正所謂秦朝有長城、漢唐有嶺南、宋朝有沙門島、明朝有雲南、清朝有甯古塔, 而北魏有六鎮, 都是充軍流放的黃金熱點地區。

就連派去六鎮上班的鎮將等高官都是在政治鬥爭中失意的那幫人, 打發到那裡喝茶養老, 整個一老幹部療養院。 這幫人又多是貪贓枉法之徒, 到任後橫徵暴斂, 敲骨吸髓, 瘋狂剝削壓榨邊鎮軍民, 恨不得一夜間把在政治鬥爭中失去的加倍撈回來, 這樣一來, 六鎮軍民生活日益艱難困苦。

北魏朝廷一門心思南征, 對南朝大打出手。 另外營建新都洛陽一批大工程搞下來,

國庫也基本上見底兒了, 哪裡還能想起遙遠的六鎮, 於是乎拖欠六鎮糧餉成了家常便飯, 後來的六鎮軍民造反導火索就是拖欠糧餉激起兵變。

而受限於惡劣的自然地理環境, 六鎮也很難在經濟上自給自足, 朝廷不發餉, 六鎮軍民生計艱難。 經過幾年折騰, 六鎮也就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自宣武朝開始, 六鎮便頻頻告急。 跟隨南遷的鮮卑貴族飛黃騰達, 高官厚祿, 而留在六鎮的鮮卑貴族不僅得不到任何好處, 還被洛陽那幫朝中同僚瞧不起。 這種巨大的反差進一步加劇了六鎮和洛陽朝廷的緊張關係。 仇恨開始蔓延......北方六鎮政治性的喪失, 軍事性的降低, 經濟上的破產, 組織結構上的混亂,

各種矛盾交織在一起, 崩盤的可能性逐步增大。

廣陽王元深是個明白人, 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 向孝明帝進諫說:自遷都洛陽以來, 朝廷越來越輕視六鎮的重要性, 出任鎮將的也多是庸碌之人, 腦袋裡只想著聚斂錢財, 六鎮駐軍也多是各地發配過去的囚徒, 平日裡多有不法之事, 賄賂橫行, 糊弄官府, 已經到了無法收拾的地步。 “自定鼎伊洛, 邊任益輕, 唯底滯凡才, 出為鎮將, 轉相模習, 專事聚斂。 或有諸方奸吏, 犯罪配邊, 為之指縱, 過弄官府。 政以賄立, 莫能自改。 ”——《資治通鑒·梁武帝普通五年》。 魏收的《魏書》裡也有類似記載:“政事怠倦, 綱紀不舉, 州鎮守宰, 多非其人。 ”——《魏書·京兆王傳》

孝明帝正光五年(524)三月, 沃野鎮民匈奴人破六韓拔陵(魏書寫作破落汗拔陵)聚眾造反, 率先打出反旗,殺鎮將,號真王元年。四月,高平酋長胡琛也起兵回應,自稱高平王。

醞釀已久的六鎮之亂終於爆發,就此敲響了北魏王朝的喪鐘。傳統的革命史觀將這次六鎮反叛中央解釋為六鎮底層窮苦士兵的抗暴大起義,所以一直定性為六鎮起義。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不是所有的地方反抗中央都叫起義,至少六鎮這次實在談不上什麼起義。

六鎮的兵源主要來自于鮮卑貴族裡的職業軍人,鮮卑人尚武風氣濃郁,北魏又是靠武力起家,因此這幫軍事貴族不僅享有各種特權,甚至他們的家世門第本身就是一種榮耀。可以說在平城時期,這幫人是朝廷裡最顯赫的一個群體。

等到孝文帝遷都洛陽,大力推行漢化後,以夏變夷,崇文抑武,從而造成統治階層分裂。跟隨南遷的鮮卑貴族(我們不妨稱為新貴族)接受漢化後開始主導朝政走向,漢化派如日中天。留在平城的鮮卑貴族(舊貴族)因為離朝廷遙遠,加上他們對漢化改革頗有非議怨言,自然不討孝文帝歡心。地位一落千丈,處處遭受漢化派新貴族的歧視打壓。

到了孝明帝時期,舊貴族們甚至徹底失去了貴族的身份,不僅仕途無望,政治生命終結,還淪為被人恥笑蔑視的下等府戶(府戶是朝廷對六鎮改革後的產物,類似於今天的戶籍改革)。

後來爆發的六鎮兵變從本質上說是一幫舊貴族對朝廷在漢化改革中人為造成的社會政治經濟地位巨大差距這一不公平現象的抗議和反擊。並非是什麼底層窮苦士兵的抗暴起義,說白了和七國之亂、八王之亂一樣都是統治集團內部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引發的內訌。這也是我沒有採納“六鎮起義”,而使用“六鎮之亂”的原因。

破六韓拔陵造反後,北魏朝廷立即派臨淮王元彧領軍討伐,結果在五原之戰中慘敗,朝廷大怒,將元彧撤職查辦!另派尚書令李崇為大都督,率廣陽王元淵等人全力圍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邊還沒擺平,秦州、南秦州又相繼爆發叛亂,朝廷四處滅火,疲於奔命。誰想這反賊是越剿越多,六鎮全反了,關中、河北、河西、淮北遍地狼煙,各地紛紛告急,叛軍攻州奪郡,攔都攔不住。

朝廷盛怒之下,撤了李崇,派出大將京兆王元繼出師,同時為了安撫六鎮叛軍,孝明帝下令改六鎮為州,提高了行政級別。但叛軍根本不吃這一套,孝明帝見來軟的不行,只能暴力解決了。可看叛軍這陣勢,單靠官軍鎮壓,估計夠嗆,那怎麼辦?還是孝明帝天縱聖明,很快就想出了應對之策——借兵柔然。看在兩國深厚友誼的份上(真看不出有什麼友誼,前些天還打得天昏地暗)發兵幫助我們大魏平叛。前面講過柔然和鮮卑是死對頭,在北魏一直輕蔑地稱呼柔然為“蠕蠕”,有的史書也寫作“茹茹”,意思就是蠕動的蟲子。在北魏的史書裡只有蠕蠕一詞,找不到柔然一詞。

當年北魏設置六鎮就是為了防禦柔然,這下好了,本來放狗是讓咬隔壁王老五,沒成想狗一扭臉咬住自己不撒嘴,還得求王老五幫忙打狗......這事給整的......這真應了那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天上掉下來這麼大一塊肥肉,不吃是傻子,柔然可汗阿那瑰滿口答應,爽快地同意發兵助剿。好說好說,你我兄弟還客氣啥,甭提報酬,你把俺阿那瑰看成什麼人了。

六鎮叛亂的第二年,也就是孝昌元年(525)六月,柔然可汗阿那瑰親率十萬大軍自武川西向沃野,助魏平叛。此時破六韓拔陵正把北魏大都督元淵圍在五原暴打,元淵頂不住,退往朔州(原懷朔鎮)。

阿那瑰鼻子多靈敏,聽說叛軍主力在五原,馬上撲過去死死咬住,一頓猛衝猛打,破六韓拔陵這幫人在魏軍面前來去自如,想怎麼打就怎麼打,而在驍勇善戰的柔然騎兵面前被打得滿地找牙,大敗而逃,大將破六韓孔雀陣亡。朔州城裡的大都督元淵聞訊來了精神,冷卻了多時的心突然又澎湃了起來。殺了個回馬槍,和阿那瑰左右夾擊拔陵軍主力,拔陵被迫突圍南下,途中陷入魏軍埋伏,20萬叛軍主力投降,破六韓拔陵落荒而逃。北魏朝廷將這20萬流民安置到河北的冀州(今河北冀州)、定州(今河北定州)、瀛州(今河北河間)三地就食。

按說這事兒到這裡也就結束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你家裡一家八口人,吃了上頓沒下頓,村裡又給你家安排十個外村人吃飯,你什麼感覺?沒錯,河北三州的官員就是這感覺,河北本來人口壓力就大,恰逢嚴重的災荒,自己都沒飯吃了,哪有力量再養20萬張嘴?因此這20萬流民看不到希望,三五成群的叛逃,大部分都逃回了草原上。此時朝廷裡胡太后和孝明帝的鬥爭已經進入白熱化,根本無暇顧及河北三州的那幫泥腿子的死活。

到了孝昌元年(525)八月,柔玄鎮兵杜洛周糾集流民造反于上谷(今河北張家口宣化),改元真王,隨即圍攻燕州(今河北涿鹿)。北魏朝廷任命幽州刺史常景為行台,征虜將軍元譚為都督,討伐杜洛周。

進入孝昌二年(526)後,杜洛周越戰越勇,攻破軍都關、居庸關,圍攻幽州(今北京)。幽州城中的內應綁了幽州刺史王延年、行台常景,打開城門迎接杜洛周大軍入城。幽燕之地盡為杜洛周所有。都督元譚招架不住連夜逃亡,雙方在幽州一帶展開拉鋸戰,互有勝負。

到了武泰元年(528)正月,杜洛周攻破定州、瀛州。此時民軍已經擴充到幾十萬人,進入了鼎盛期。

但中國有句老話叫什麼來著?盛極必衰!這幫泥腿子犯得錯誤和太平天國那幫人的錯誤幾乎一模一樣,民軍內部因爭權奪利,發生內訌。大哥杜洛周和二哥葛榮爆發火拼,結果是葛榮幹掉了杜洛周,獨攬大權。

總的來說北魏軍隊在平定六鎮之亂中是非常吃力的,不得不借助少數民族的力量平叛,除了前面講過的柔然外,高車、契胡等部落也都曾助魏平叛,爾朱榮就是典型代表。

爾朱榮在上一講已經出場了,但沒來得及詳細介紹。此人是契胡部落的領民酋長,很有威望的部落貴族,趁著六鎮大亂,招兵買馬發展壯大,成為一方霸主。時不時還向朝廷秀下軍事肌肉,朝廷果然病急亂投醫,對爾朱榮加官晉爵,極力籠絡。利用他的軍事實力鎮壓六鎮之亂,爾朱榮也心知肚明,這原本就是你情我願的事兒。

爾朱榮雖然在歷史上名聲不佳,但他的軍事才能還是很厲害的,沒幾下子便打出了威名,勢力急劇膨脹,慢慢的連朝廷都失去了對他的控制。不得不小心謹慎的捧著爾朱榮,加封大都督,成了北方一支舉足輕重的軍事力量。

杜洛周被幹掉後,葛榮和爾朱榮這“二榮”較上了勁兒,正當爾朱榮準備給葛榮來一個毀滅性打擊時,京城洛陽傳來了皇帝的密詔,要他帶兵進京勤王,於是便出現了上一講結尾時的場景。這從天而降的大喜訊令爾朱榮心花怒放,馬上丟下葛榮,拉起人馬啟程南下。

事情的發展瞬息萬變,令人眼花繚亂,正當爾朱榮大軍氣勢洶洶殺奔洛陽時,又傳來了新的消息,孝明帝駕崩了!京城坊間傳聞說皇帝是被胡太后毒死的,而且新皇帝,四歲的元釗已經即位了。

爾朱榮勃然大怒,拒不奉詔,不但不退兵。反而加速南下,翻越太行山到達黃河北岸,與洛陽僅有一河之隔,聲稱要為孝明帝不明不白之死討一個公道。爾朱榮大兵壓境,兵臨城下,洛陽頓時陷入極度的恐懼之中。這座歷史名城已經經歷了無數次戰火摧殘,給這裡的人們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如今往昔的歷史又將重演,這座千年名城又將經歷怎樣的腥風血雨?已經徹底漢化養尊處優嚴重貧血的北魏皇室又將面對怎樣的坎坷命運?

這些謎團都將在下一講中一一解開。

率先打出反旗,殺鎮將,號真王元年。四月,高平酋長胡琛也起兵回應,自稱高平王。

醞釀已久的六鎮之亂終於爆發,就此敲響了北魏王朝的喪鐘。傳統的革命史觀將這次六鎮反叛中央解釋為六鎮底層窮苦士兵的抗暴大起義,所以一直定性為六鎮起義。其實這是一種誤解,不是所有的地方反抗中央都叫起義,至少六鎮這次實在談不上什麼起義。

六鎮的兵源主要來自于鮮卑貴族裡的職業軍人,鮮卑人尚武風氣濃郁,北魏又是靠武力起家,因此這幫軍事貴族不僅享有各種特權,甚至他們的家世門第本身就是一種榮耀。可以說在平城時期,這幫人是朝廷裡最顯赫的一個群體。

等到孝文帝遷都洛陽,大力推行漢化後,以夏變夷,崇文抑武,從而造成統治階層分裂。跟隨南遷的鮮卑貴族(我們不妨稱為新貴族)接受漢化後開始主導朝政走向,漢化派如日中天。留在平城的鮮卑貴族(舊貴族)因為離朝廷遙遠,加上他們對漢化改革頗有非議怨言,自然不討孝文帝歡心。地位一落千丈,處處遭受漢化派新貴族的歧視打壓。

到了孝明帝時期,舊貴族們甚至徹底失去了貴族的身份,不僅仕途無望,政治生命終結,還淪為被人恥笑蔑視的下等府戶(府戶是朝廷對六鎮改革後的產物,類似於今天的戶籍改革)。

後來爆發的六鎮兵變從本質上說是一幫舊貴族對朝廷在漢化改革中人為造成的社會政治經濟地位巨大差距這一不公平現象的抗議和反擊。並非是什麼底層窮苦士兵的抗暴起義,說白了和七國之亂、八王之亂一樣都是統治集團內部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引發的內訌。這也是我沒有採納“六鎮起義”,而使用“六鎮之亂”的原因。

破六韓拔陵造反後,北魏朝廷立即派臨淮王元彧領軍討伐,結果在五原之戰中慘敗,朝廷大怒,將元彧撤職查辦!另派尚書令李崇為大都督,率廣陽王元淵等人全力圍剿。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這邊還沒擺平,秦州、南秦州又相繼爆發叛亂,朝廷四處滅火,疲於奔命。誰想這反賊是越剿越多,六鎮全反了,關中、河北、河西、淮北遍地狼煙,各地紛紛告急,叛軍攻州奪郡,攔都攔不住。

朝廷盛怒之下,撤了李崇,派出大將京兆王元繼出師,同時為了安撫六鎮叛軍,孝明帝下令改六鎮為州,提高了行政級別。但叛軍根本不吃這一套,孝明帝見來軟的不行,只能暴力解決了。可看叛軍這陣勢,單靠官軍鎮壓,估計夠嗆,那怎麼辦?還是孝明帝天縱聖明,很快就想出了應對之策——借兵柔然。看在兩國深厚友誼的份上(真看不出有什麼友誼,前些天還打得天昏地暗)發兵幫助我們大魏平叛。前面講過柔然和鮮卑是死對頭,在北魏一直輕蔑地稱呼柔然為“蠕蠕”,有的史書也寫作“茹茹”,意思就是蠕動的蟲子。在北魏的史書裡只有蠕蠕一詞,找不到柔然一詞。

當年北魏設置六鎮就是為了防禦柔然,這下好了,本來放狗是讓咬隔壁王老五,沒成想狗一扭臉咬住自己不撒嘴,還得求王老五幫忙打狗......這事給整的......這真應了那句話,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天上掉下來這麼大一塊肥肉,不吃是傻子,柔然可汗阿那瑰滿口答應,爽快地同意發兵助剿。好說好說,你我兄弟還客氣啥,甭提報酬,你把俺阿那瑰看成什麼人了。

六鎮叛亂的第二年,也就是孝昌元年(525)六月,柔然可汗阿那瑰親率十萬大軍自武川西向沃野,助魏平叛。此時破六韓拔陵正把北魏大都督元淵圍在五原暴打,元淵頂不住,退往朔州(原懷朔鎮)。

阿那瑰鼻子多靈敏,聽說叛軍主力在五原,馬上撲過去死死咬住,一頓猛衝猛打,破六韓拔陵這幫人在魏軍面前來去自如,想怎麼打就怎麼打,而在驍勇善戰的柔然騎兵面前被打得滿地找牙,大敗而逃,大將破六韓孔雀陣亡。朔州城裡的大都督元淵聞訊來了精神,冷卻了多時的心突然又澎湃了起來。殺了個回馬槍,和阿那瑰左右夾擊拔陵軍主力,拔陵被迫突圍南下,途中陷入魏軍埋伏,20萬叛軍主力投降,破六韓拔陵落荒而逃。北魏朝廷將這20萬流民安置到河北的冀州(今河北冀州)、定州(今河北定州)、瀛州(今河北河間)三地就食。

按說這事兒到這裡也就結束了,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你家裡一家八口人,吃了上頓沒下頓,村裡又給你家安排十個外村人吃飯,你什麼感覺?沒錯,河北三州的官員就是這感覺,河北本來人口壓力就大,恰逢嚴重的災荒,自己都沒飯吃了,哪有力量再養20萬張嘴?因此這20萬流民看不到希望,三五成群的叛逃,大部分都逃回了草原上。此時朝廷裡胡太后和孝明帝的鬥爭已經進入白熱化,根本無暇顧及河北三州的那幫泥腿子的死活。

到了孝昌元年(525)八月,柔玄鎮兵杜洛周糾集流民造反于上谷(今河北張家口宣化),改元真王,隨即圍攻燕州(今河北涿鹿)。北魏朝廷任命幽州刺史常景為行台,征虜將軍元譚為都督,討伐杜洛周。

進入孝昌二年(526)後,杜洛周越戰越勇,攻破軍都關、居庸關,圍攻幽州(今北京)。幽州城中的內應綁了幽州刺史王延年、行台常景,打開城門迎接杜洛周大軍入城。幽燕之地盡為杜洛周所有。都督元譚招架不住連夜逃亡,雙方在幽州一帶展開拉鋸戰,互有勝負。

到了武泰元年(528)正月,杜洛周攻破定州、瀛州。此時民軍已經擴充到幾十萬人,進入了鼎盛期。

但中國有句老話叫什麼來著?盛極必衰!這幫泥腿子犯得錯誤和太平天國那幫人的錯誤幾乎一模一樣,民軍內部因爭權奪利,發生內訌。大哥杜洛周和二哥葛榮爆發火拼,結果是葛榮幹掉了杜洛周,獨攬大權。

總的來說北魏軍隊在平定六鎮之亂中是非常吃力的,不得不借助少數民族的力量平叛,除了前面講過的柔然外,高車、契胡等部落也都曾助魏平叛,爾朱榮就是典型代表。

爾朱榮在上一講已經出場了,但沒來得及詳細介紹。此人是契胡部落的領民酋長,很有威望的部落貴族,趁著六鎮大亂,招兵買馬發展壯大,成為一方霸主。時不時還向朝廷秀下軍事肌肉,朝廷果然病急亂投醫,對爾朱榮加官晉爵,極力籠絡。利用他的軍事實力鎮壓六鎮之亂,爾朱榮也心知肚明,這原本就是你情我願的事兒。

爾朱榮雖然在歷史上名聲不佳,但他的軍事才能還是很厲害的,沒幾下子便打出了威名,勢力急劇膨脹,慢慢的連朝廷都失去了對他的控制。不得不小心謹慎的捧著爾朱榮,加封大都督,成了北方一支舉足輕重的軍事力量。

杜洛周被幹掉後,葛榮和爾朱榮這“二榮”較上了勁兒,正當爾朱榮準備給葛榮來一個毀滅性打擊時,京城洛陽傳來了皇帝的密詔,要他帶兵進京勤王,於是便出現了上一講結尾時的場景。這從天而降的大喜訊令爾朱榮心花怒放,馬上丟下葛榮,拉起人馬啟程南下。

事情的發展瞬息萬變,令人眼花繚亂,正當爾朱榮大軍氣勢洶洶殺奔洛陽時,又傳來了新的消息,孝明帝駕崩了!京城坊間傳聞說皇帝是被胡太后毒死的,而且新皇帝,四歲的元釗已經即位了。

爾朱榮勃然大怒,拒不奉詔,不但不退兵。反而加速南下,翻越太行山到達黃河北岸,與洛陽僅有一河之隔,聲稱要為孝明帝不明不白之死討一個公道。爾朱榮大兵壓境,兵臨城下,洛陽頓時陷入極度的恐懼之中。這座歷史名城已經經歷了無數次戰火摧殘,給這裡的人們留下了揮之不去的陰影。

如今往昔的歷史又將重演,這座千年名城又將經歷怎樣的腥風血雨?已經徹底漢化養尊處優嚴重貧血的北魏皇室又將面對怎樣的坎坷命運?

這些謎團都將在下一講中一一解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