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徐志摩與張幼儀:他們相逢在錯誤的海上

01

在那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 方向;

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 徐志摩《偶然》

當徐志摩在寫下這首詩的時候, 或許, 他也沒有想到, 把這句話用來形容他與他的原配夫人、他感情世界中的配角——張幼儀, 是那麼的合適。

世間有許多事情自始至終從未正確過一秒鐘, 徐志摩與張幼儀的婚姻就是如此。

徐志摩第一次看到張幼儀的照片, 就嘲笑她是“鄉下土包子”。

但在同時代人的筆下, 出身名門的大家閨秀張幼儀形象不賴, “其人線條甚美, 雅愛淡妝, 沉默寡言, 舉止端莊, 秀外慧中”。

1915年, 他們兩家商議完婚。

徐家在硤石鎮, 當時她家辦了一火車都裝不下的嫁妝, 先行送去, 在硤石當地引起轟動, 眾鄉民圍觀不絕。

為了安全, 父親和四哥決定她應該捨棄儀式性的登場, 於是張幼儀就穿著平日慣常穿的衣服, 僅有一位已婚的堂姐陪同她做火車前往硤石。

到達目的地後, 雇了頂普通的綠頂小轎就前往徐家為新娘家人租下的房子而去。 她靜悄悄地來到硤石小鎮, 三天后, 舉行婚禮。

洞房花燭夜, 雖是滿屋喜氣、紅燭高照, 但一對新人對相對無語。

張幼儀說:我很想和他說說話, 感謝命運的安排。

可是徐志摩一句話也不說。

於是, 張幼儀礙於禮教, 也不開口。

或許, 在徐志摩的世界裡, 張幼儀不過是一個安靜的、不出聲的, 宛如虛無的擺設而已。

無論張幼儀如何向他靠攏, 始終, 都沒有辦法走進他的世界。

徐志摩的眼睛, 看的是遠方那不可預知的方向, 而張幼儀, 被他遠遠地遺忘在後面。

他對張幼儀, 正如他那句:在那你我相逢在黑夜的海上, 你有你的, 我有我的, 方向;你記得也好, 最好你忘掉。

或許, 在徐志摩的心裡, 如果張幼儀把他忘記了, 他的良心能少受點譴責。

但無論是離婚前還是離婚後, 張幼儀與他, 始終羈絆纏繞著, 在徐志摩短暫的一生中, 即使他想略過張幼儀, 但張幼儀在他的生命中, 仍是不可忽視, 也無法忽視。

他可以看張幼儀是配角, 是擺設, 恨不得馬上甩了她;然而, 在後人看來, 張幼儀卻因為與他的離婚而浴火重生, 如鳳凰涅槃般, 有個完美華麗的轉身。

世間事, 誰能料得准呢?

02

悄悄的我走了,

正如我悄悄的來;

我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片雲彩。

——《再別康橋》

晚年的張幼儀吐露隱忍多年的真相:“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義務, 他對我不理不睬。 就連履行婚姻義務, 他也只是遵從父母抱孫子的願望罷了。 ”

那些年, 她在夾縫中默默地、安靜地生存著, 小心翼翼地討好著夫家的每一個人, 但唯獨, 不知道該怎樣討得自己丈夫的歡心。

面對著那樣冷若冰霜的丈夫, 她無所適從。

而對任何人都很好、很溫和謙遜的徐志摩, 對她, 卻是寡言刻薄、情義全無的如同換了一個靈魂。

在飛往倫敦的飛機上, 她因暈眩而嘔吐, 他嫌棄不已:“你真是個鄉下的土包子”。

在國外, 無論她想說什麼,

他總是回應:“你懂什麼, 你能說什麼”。

他知曉她二次懷孕的時候, 毫不猶豫地要求她打胎。

她說:“有人因為打胎死掉”。

他回答道:“還有人因為火車肇事死掉, 難道你就不坐火車了嗎?”

而後, 不見蹤影、毫無音信, 留下一個舉目無親的孕婦在異國他鄉。

1922年, 她在德國生下了二兒子彼得, 身邊無人照顧, 身體虛弱不堪。

他此時卻來了信, 然而不是出於關心, 卻是催促著要離婚, 並寫下了那句“無愛之婚姻忍無可忍, 自由之償還自由。 ”

她想徵求父母的意見再離婚, 他卻說:“不行, 不行, 你曉得, 我沒時間等了, 你一定要現在就簽字, 林徽因要回國了, 我非現在離婚不可!”

直到那時, 她才知道他真正愛的是誰。

最終, 她成全了她。 簽完字後對他說:“你去給自己找個更好的太太吧!”

那協議上定好的五千元的贍養費, 她一分錢也沒有拿。

她決定從他的感情世界裡離開, 決絕的如同那句:揮一揮衣袖, 不帶走一絲雲彩。

因為她已經說服自己:不管發生什麼事, 都不要依靠任何人, 而要靠自己的兩隻腳站起來。

因為她在小時候, 看到父親與兄長們在遭受不白之怨時, 為了名節, 寧可失去所有。 而後又齊心協力, 重振旗鼓, 從而擺脫恥辱。

而她也要做同樣的事情來洗刷恥辱。

不是沒想過自殺, 然而, 自小時候接受的教育是:身體髮膚, 受之父母。

讓她不能不顧及父母的感受, 從而愛惜自己的生命。

既然不能死, 那就要活, 而且要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一個人的風骨很重要。

而那真正的風骨是刻在骨頭裡、藏在血肉裡, 隱於靈魂的深處。

外表柔弱不堪,在徐志摩的眼中不過是土包子的她,卻也有錚錚傲骨:你的眼神既從未在我身上停留過片刻,我於你,不過是一道虛影、一件擺設,那麼,勉強又有何意義?

離婚,對於有的女人而言,宛如天塌地陷一般,可是,對於張幼儀,卻是另一扇門的開啟。

03

陰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

生活逼成了一條甬道:

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

——徐志摩《生活》

張幼儀帶著幼子還有一顆破碎的心輾轉來到德國,並進入德國裴斯塔洛齊教育學院讀書。

張幼儀說:我一直把我的人生看成兩個階段,“德國前”和“德國後”。去德國前,我什麼都怕;去德國後,我一無所懼。

在德期間經歷小兒子的夭折之痛後,還遭到生活費用供應的不及時。

但無論如何艱難,她仍不忘初心。

化離棄之“恥辱”為最大動力,發憤圖強,邊工作、邊學習,學得一口流利的德語,她嚴肅的人生理念契合德國人嚴謹的工作作風,很快如魚得水,找到了自信,找到人生支撐點。

期間,有人追求她:你打不打算再結婚?

她看著自己的茶杯輕聲說:不,我沒這個打算。

徐家老太太說:“回來吧,你怎麼不回來?”

“我不能回去,我是離了婚的人。”張幼儀如此說。

“可是你還是我們的兒媳婦,我們收你做我們的乾女兒。”老人總是這麼回信。

最後她說:“我不能回去,我會覺得彆扭的。”

她靠著自己的那份堅強、獨立,熬過那段最艱難、最黑暗的時光。

徐志摩在《生活》中說:陰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生活逼成了一條甬道:

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

對張幼儀而言,她的生活不正如如此嗎?

生活只給她一條黑暗、陰沉的甬道,她除了披荊斬棘、奮勇向前,毫無退路可言。

而她的勇猛果敢,終究造就了一個嶄新的她。

此後,站在人生的舞臺上,已不再是當年那個懦弱的、不知所措的土包子了。

在離婚後的第三年,當徐志摩給陸小曼的信中再次提到這位“前妻”時,卻讚歎道:“一個有志氣有膽量的女子,這兩年進步不少,獨立的步子站得穩,思想確有通道。”

04

你是天風:

每一個浪花,

一定得感到你的力量

—— 徐志摩《愛的靈感》

世事難料,她結束了那段傷心的婚姻之後,從此卻與掌聲和鮮花為伴。

自歸國以來,她擔任東吳大學德文教授,更涉足時尚,征戰商界,進軍金融,成為當時中國第一位女性企業家、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家。叱吒風雲,名動一時。

1927年,張幼儀受到邀請,出任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副總裁,她的人脈資源和四哥的照應是她出任此職的要件。

她還擔任雲裳時裝公司總經理。她每天上午九點正準時到銀行辦公室上班,她的辦公桌擺在最後頭,整個銀行的狀況一覽無遺。

她在金融業屢創佳績,股票市場也出手不凡,甚至,她創立的雲裳時裝公司還成為上海最高端、生意最興隆的時尚彙集地。

那些傷心往事,已經在她向上生長的日子裡,漸行漸遠。

此時,她卻獲得徐志摩的尊重。

徐志摩為了供養陸小曼奢靡的生活,一月要做三、四分差使,賺一千大洋依然入不敷出。

有次徐志摩來張幼儀處看父母(徐的父母與小曼無法相處,來上海便與幼儀住一起),張幼儀見他精神萎頓,連褲子上有個破洞都渾然不覺,便為他定做了兩套高級衣裝。

徐拿到後,感慨萬千,其中滋味,不可言喻。

而後張為了更方便照顧徐家二老,便在自家後面另外蓋了一棟房子給二老住,對他們如親生父母般無異。

她以義女的身份操持徐家,照顧徐志摩的雙親,掌管了徐家的經濟大權,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

徐母臨終之前的兩個星期,指名要張幼儀去,不去不放心。

而後,張幼儀親手操持了徐母的喪禮,井井有條,毫無差錯。

如此豁達的胸懷,不讓鬚眉。

她的人生,宛若新生。

那蓬勃的生機、那向上生長的力量,讓所有知曉她過去的人對她側目。

正如徐志摩說:你是天風:每一個浪花,一定得感到你的力量……

多年後,她功成名就,提起這場沸沸揚揚的中國第一離婚,她淡然一笑:“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有辦法成長。”

從“土包子”,到引領著上海、整個中國的時尚潮流的傳奇人物。

張幼儀以自己的經歷告訴天下所有為愛所傷被棄的女子:縱然被棄,也可以如此的揚眉吐氣,這樣的風生水起。

04

1953年,在獨居三十年後,一位名叫蘇紀之的醫生向她求婚。她徵求兒子的意見。

兒子徐積鍇的回信不僅富於辭采,而且情真意切,令人動容:“母孀居守節,逾三十年,生我撫我,鞠我育我,劬勞之恩……綜母生平,殊少歡愉。母職已盡,母心宜慰,誰慰母氏?誰伴母氏?母如得人,兒請父事。”

曾經怎樣的付出才會贏得兒子在再婚的敏感問題上如此善解人意的支持?

相信那時,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抵不過孩子的這段話能安慰她那多年不平靜的心。

雖然曾是棄婦,但慶倖的是:她沒有向命運低頭,沒有成為怨婦。

徐志摩沒有給她的,最終,命運都給了她。

風雨琳琅中,她無所畏懼,跳脫出命運的桎梏,浴火重生。

在那漫長寂靜的歲月裡,她如風雨中的鏗鏘玫瑰,綻放得璀璨絢爛,為自己的人生添上濃墨重彩,在那黯淡紛擾的民國時代裡,自成一道絢麗的彩虹。

其實,還是那句:一切的努力都會有收穫。

只有摒棄那些生活中的紛擾,堅定地朝著自己心中的方向前行,最終都會春暖花開。

(點擊最下方閱讀原文,探尋林徽因/張愛玲/三毛……更多奇女子的傳奇故事)

筱泓

年紀顏值保密

我手寫我心

用文字記錄世間的痕跡

餘生,讓我們一起來穿越迷茫

投稿郵箱:tougao@chengbook.com

——

▼ 更多同類好文

隱於靈魂的深處。

外表柔弱不堪,在徐志摩的眼中不過是土包子的她,卻也有錚錚傲骨:你的眼神既從未在我身上停留過片刻,我於你,不過是一道虛影、一件擺設,那麼,勉強又有何意義?

離婚,對於有的女人而言,宛如天塌地陷一般,可是,對於張幼儀,卻是另一扇門的開啟。

03

陰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

生活逼成了一條甬道:

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

——徐志摩《生活》

張幼儀帶著幼子還有一顆破碎的心輾轉來到德國,並進入德國裴斯塔洛齊教育學院讀書。

張幼儀說:我一直把我的人生看成兩個階段,“德國前”和“德國後”。去德國前,我什麼都怕;去德國後,我一無所懼。

在德期間經歷小兒子的夭折之痛後,還遭到生活費用供應的不及時。

但無論如何艱難,她仍不忘初心。

化離棄之“恥辱”為最大動力,發憤圖強,邊工作、邊學習,學得一口流利的德語,她嚴肅的人生理念契合德國人嚴謹的工作作風,很快如魚得水,找到了自信,找到人生支撐點。

期間,有人追求她:你打不打算再結婚?

她看著自己的茶杯輕聲說:不,我沒這個打算。

徐家老太太說:“回來吧,你怎麼不回來?”

“我不能回去,我是離了婚的人。”張幼儀如此說。

“可是你還是我們的兒媳婦,我們收你做我們的乾女兒。”老人總是這麼回信。

最後她說:“我不能回去,我會覺得彆扭的。”

她靠著自己的那份堅強、獨立,熬過那段最艱難、最黑暗的時光。

徐志摩在《生活》中說:陰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生活逼成了一條甬道:

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

對張幼儀而言,她的生活不正如如此嗎?

生活只給她一條黑暗、陰沉的甬道,她除了披荊斬棘、奮勇向前,毫無退路可言。

而她的勇猛果敢,終究造就了一個嶄新的她。

此後,站在人生的舞臺上,已不再是當年那個懦弱的、不知所措的土包子了。

在離婚後的第三年,當徐志摩給陸小曼的信中再次提到這位“前妻”時,卻讚歎道:“一個有志氣有膽量的女子,這兩年進步不少,獨立的步子站得穩,思想確有通道。”

04

你是天風:

每一個浪花,

一定得感到你的力量

—— 徐志摩《愛的靈感》

世事難料,她結束了那段傷心的婚姻之後,從此卻與掌聲和鮮花為伴。

自歸國以來,她擔任東吳大學德文教授,更涉足時尚,征戰商界,進軍金融,成為當時中國第一位女性企業家、中國第一位女銀行家。叱吒風雲,名動一時。

1927年,張幼儀受到邀請,出任上海女子商業儲蓄銀行副總裁,她的人脈資源和四哥的照應是她出任此職的要件。

她還擔任雲裳時裝公司總經理。她每天上午九點正準時到銀行辦公室上班,她的辦公桌擺在最後頭,整個銀行的狀況一覽無遺。

她在金融業屢創佳績,股票市場也出手不凡,甚至,她創立的雲裳時裝公司還成為上海最高端、生意最興隆的時尚彙集地。

那些傷心往事,已經在她向上生長的日子裡,漸行漸遠。

此時,她卻獲得徐志摩的尊重。

徐志摩為了供養陸小曼奢靡的生活,一月要做三、四分差使,賺一千大洋依然入不敷出。

有次徐志摩來張幼儀處看父母(徐的父母與小曼無法相處,來上海便與幼儀住一起),張幼儀見他精神萎頓,連褲子上有個破洞都渾然不覺,便為他定做了兩套高級衣裝。

徐拿到後,感慨萬千,其中滋味,不可言喻。

而後張為了更方便照顧徐家二老,便在自家後面另外蓋了一棟房子給二老住,對他們如親生父母般無異。

她以義女的身份操持徐家,照顧徐志摩的雙親,掌管了徐家的經濟大權,把一切安排得井井有條。

徐母臨終之前的兩個星期,指名要張幼儀去,不去不放心。

而後,張幼儀親手操持了徐母的喪禮,井井有條,毫無差錯。

如此豁達的胸懷,不讓鬚眉。

她的人生,宛若新生。

那蓬勃的生機、那向上生長的力量,讓所有知曉她過去的人對她側目。

正如徐志摩說:你是天風:每一個浪花,一定得感到你的力量……

多年後,她功成名就,提起這場沸沸揚揚的中國第一離婚,她淡然一笑:“我要為離婚感謝徐志摩,若不是離婚,我可能永遠都沒有辦法找到我自己,也沒有辦法成長。”

從“土包子”,到引領著上海、整個中國的時尚潮流的傳奇人物。

張幼儀以自己的經歷告訴天下所有為愛所傷被棄的女子:縱然被棄,也可以如此的揚眉吐氣,這樣的風生水起。

04

1953年,在獨居三十年後,一位名叫蘇紀之的醫生向她求婚。她徵求兒子的意見。

兒子徐積鍇的回信不僅富於辭采,而且情真意切,令人動容:“母孀居守節,逾三十年,生我撫我,鞠我育我,劬勞之恩……綜母生平,殊少歡愉。母職已盡,母心宜慰,誰慰母氏?誰伴母氏?母如得人,兒請父事。”

曾經怎樣的付出才會贏得兒子在再婚的敏感問題上如此善解人意的支持?

相信那時,世間所有的一切都抵不過孩子的這段話能安慰她那多年不平靜的心。

雖然曾是棄婦,但慶倖的是:她沒有向命運低頭,沒有成為怨婦。

徐志摩沒有給她的,最終,命運都給了她。

風雨琳琅中,她無所畏懼,跳脫出命運的桎梏,浴火重生。

在那漫長寂靜的歲月裡,她如風雨中的鏗鏘玫瑰,綻放得璀璨絢爛,為自己的人生添上濃墨重彩,在那黯淡紛擾的民國時代裡,自成一道絢麗的彩虹。

其實,還是那句:一切的努力都會有收穫。

只有摒棄那些生活中的紛擾,堅定地朝著自己心中的方向前行,最終都會春暖花開。

(點擊最下方閱讀原文,探尋林徽因/張愛玲/三毛……更多奇女子的傳奇故事)

筱泓

年紀顏值保密

我手寫我心

用文字記錄世間的痕跡

餘生,讓我們一起來穿越迷茫

投稿郵箱:tougao@chengbook.com

——

▼ 更多同類好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