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安祿山:你弑父篡位,不得好死;安慶緒: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關鍵字:中國歷史、唐朝、安史之亂、安祿山、史思明、安慶緒、大燕皇帝

在今西安市鄠邑區(原戶縣)蒼游鎮有南慶敘村。 村南有一個大墳頭, 相傳為安祿山之子安慶緒墓, 村子因此得名:南慶敘。 要是以史籍推斷, 這大墳頭為安慶緒墓絲毫經不起推敲。 今天“豐鎬君”不談這墳頭的真偽, 單單和大家諞一諞這安慶緒, 安慶緒歷史上評價不高, 可謂“虎父生犬子”的傑出代表。 但要是細細翻一下安慶緒的個人簡歷, 這還是個不得了的人物。

安祿山這裡不多說, 這雜胡是真正的一代梟雄, 胸懷大志, 當節度使的時候就當了一回“外科大夫”,

親自操刀將自己隨從李豬兒閹割為太監。 起兵造反佔據洛陽, 自稱“大燕皇帝”, 年號聖武。 要不是被兒子安慶緒將其殺害, 盛唐氣象可能當時就關門歇業了。

安慶緒是安祿山的二兒子, 原名安仁執, 當時安祿山這個“表演帝”混得好, 唐玄宗給其兒子安仁執賜名安慶緒。 安祿山造反, 長子當時在長安, 直接被唐玄宗將腦袋掛在了長安城門樓子上。 安祿山起兵, 父子同心, 其利斷金, 安慶緒南征北戰, 功勞頗大。 安祿山稱帝后封安慶緒為晉王。 安慶緒現在要做的只是, 唐朝關門, 老子歸西。 但是事情的發展並沒有按照安慶緒的思路來。 安祿山竟然老來得子, 起名安慶恩, 關鍵是安祿山十分寵愛安慶恩揚言要傳位安慶恩。

安慶緒一看, 歇菜了, 再不動手, 黃花菜都涼了, 隨聯手李豬兒殺害安祿山, 自己當了“大燕皇帝”。

《新唐書》記載:"慶緒善騎射。 "可見這安慶緒是一員戰將還是天下共識。 但《舊唐書》記載:"慶緒素懦弱, 言詞無序。 "意思是說安慶緒連話都說不到一塊, 看來安慶緒還真不是當皇帝的料。 但現實中的安慶緒的腦子並不笨, 而是思路清晰。 當安慶緒殺死安祿山繼位之初, 人心惶惶, 叛軍大有分崩離析之勢。 安慶緒給手下大將全部畫了一張大餅, 開了一張空頭支票。 那就是不論文臣武將, 統統加官進爵, 手下部眾得以穩定。

安祿山新死, 叛軍大將史思明率領八萬精兵降唐, 唐軍廣平王李豫率領蕃漢聯軍又收復西京長安。 屋漏偏逢下雨時,

陝州一戰叛軍主力又被全殲, 大燕王朝即將分崩離析。 安慶緒只能帶領兵馬三千人從都稱洛陽逃往根據地河北。 一路上樹倒胡碎散部下四處逃散, 到相州時候隨從的人已經差不多逃完了, 到滏陽縣時候, 安慶緒只剩下300家將。

當時唐朝河東節度使是和郭子儀齊名的大將李光弼, 駐有精兵一萬, 軍還有軍馬三千駐紮在滏陽城, 安慶緒地處中間地帶, 那是必死之地。 安慶緒決定置死地而後生, 背水一戰, 隨率領這300人設奇計竟然大破唐軍, 李光弼大敗退走。 旁邊的唐軍澤潞節度使王思禮聽說名將李光弼都戰敗了, 隨帶領本部兵馬潰散而去。

安慶緒絕境逢生, 並沒有驕傲的不知天高地厚, 而是冷靜的思考如何擴大戰果。

安慶緒派部將兵分八路大吹特吹破李光弼、王思禮兩軍, 收降斬首萬計。 頓時間天下皆知。 各路叛軍聽說安慶緒在河東打敗了官軍, 士氣大振, 爭先向相州集結屯住, 薛嵩所訓三萬六千步騎兵歸來, 蔡希德率眾從高平來歸, 田承嗣從潁川來歸, 武令詢從唐州來歸, 不到十日得兵又達10萬, 大燕王朝迴光返照, 聲威大震。

此時叛軍大將史思明得到消息, 再度叛唐, 率8萬精兵向相州集結, 沿途先破顏真卿、後敗唐朝九位節度使號稱的60萬大軍。 叛軍氣焰日盛, 唐王朝搖搖欲墜。 安慶緒在軍事上還有所成就, 政治上就少有作為, 但他的這些成就和作為在史思明眼中簡直不值得一提, 史思明史書記載:“亦悍胡也, 其才力遠出祿山上。

”史思明一到相州, 直接快刀斬亂麻, 就質問安慶緒:“你作為兒子, 殺死自己的父親奪取王位, 難道不是大逆不孝嗎?我替你父親來懲罰你這個奸賊。 "說罷就把安慶緒拉出去, 缺乏軍事的掌控和政治的敏感, 安慶緒就這樣稀裡糊塗的掉了腦袋。

史思明接收了安慶緒的部隊, 兵返范陽, 稱“大燕皇帝”, 建元順天。 諡安慶緒為哀皇帝, 後又降為“晉剌王”。 史思明政治軍事都是一把好手, 但是在家庭關係處理上和老上級安祿山是一個水準。 史思明狂言要將皇位傳給三兒子史朝清, 長子史朝義不幹了。 這史朝義簡直就是安慶緒的翻版, 直接殺死老父親史思明, 自己做了皇帝。 但是史朝義明顯缺乏安慶緒那兩把刷子。 《新唐書》記載:“朝義虛懷禮下, 事皆決大臣,然無經略才。”手下大將看跟史朝義沒有前途,主要將領田承嗣、李懷仙等均反叛歸唐,勢單力孤的史朝義最後自殺而死。安史之亂結束。

為何說最可能推翻唐朝的是“史思明”而不是“安祿山”?

安祿山是三鎮節度使,他是四鎮節度使,還是皇帝義子,為何不反?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不說大事,只言小事。刨根西安,問底長安,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事皆決大臣,然無經略才。”手下大將看跟史朝義沒有前途,主要將領田承嗣、李懷仙等均反叛歸唐,勢單力孤的史朝義最後自殺而死。安史之亂結束。

為何說最可能推翻唐朝的是“史思明”而不是“安祿山”?

安祿山是三鎮節度使,他是四鎮節度使,還是皇帝義子,為何不反?

《睜眼看西安》是“豐鎬遺子”創建的西安本土人文地理自媒體。不說大事,只言小事。刨根西安,問底長安,睜開眼睛,拿出手機,告訴你一個不為人知的老長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