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故事>正文

民間故事:夷光出世

浙江古城諸暨, 山明水秀, 是春秋時的越國要邑。

出南門兩裡光景, 有座青翠的小山, 叫苧蘿山。 山下有條浣紗溪, 溪邊有塊大方石, 石上刻有鬥大的“浣紗”二宇, 相傳是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手筆。 這裡, 就是我國古代第一美人西施浣紗的地方。

西施姑娘住在苧蘿村的翠竹叢裡。 她父親是個打樵賣柴的, 為人十分老實。 她母親在家紡紗織絹, 生活十分艱辛。 後來生下西施一女, 這才給做父母的帶來了不少快樂。 因為這孩子不但生得臉似明月, 眼似星星, 而且聰明伶俐, 十分惹人喜愛。 西施姑娘為何生得美貌非凡呢?當地流傳著這樣一個故事。

據說, 西施姑娘的母親也是個又好看又勤勞的村姑。 她自做新娘的第一天起, 便日日在浣紗溪畔浣紗挑水。 她不但愛惜苧蘿山的一草一木, 而且喜歡苧蘿溪的水禽溪魚。 因為她有這個癖好, 所以每當她在溪頭勞 作的時候, 那些水邊的飛鳥, 溪裡的遊魚, 都來和她親近, 經常圍繞在她的身邊, 不肯離去。

浣紗潭的深處, 住著一條金光閃閃的鯉魚, 它在那裡己經修煉百年了。 鯉魚見施家新娘生得美貌和善, 頓起愛戀之心。 一日, 正當施家新娘俯身浣紗時, 它“撲”地一下, 跳到她的手中, 鼓動兩鰓, 發出“唧唧 唧唧”的叫聲。 施家新娘見金光閃閃的鯉魚落在她的手中, 十分喜歡, 撫摸了一會, 便輕輕地把它放回水中。

那鯉魚搖頭擺尾, 總是不肯離去, 一直盤桓到新娘子上岸為止。

過了幾天, 新娘去溪邊打水。 突然間, “嘭”的一聲, 一條大魚, 跳進她的水桶。 新娘一看, 又是那條鯉魚。 只見它渾身發光, 嘴巴裡“勿篤勿篤”地吞吐著一顆明珠。 新娘十分喜歡那顆魚嘴裡的明珠, 但又不好 意思把它取來。 於是把鯉魚捧出水桶, 輕輕地放回水中, 悄悄地說:

“鯉魚呀鯉魚, 你真不願意離開我的話, 就把你口中的明珠吐到我的手上來!”

不等新娘說完, 只聽得“撲”的一聲, 那顆魚嘴裡的明珠, 正好射入新娘的口中。 新娘心頭一慌, “咯”的一下, 咽到肚子裡去了。

說來奇怪, 自從明珠下肚之後, 施家新娘便懷孕了。 她再到溪邊去浣紗的時候, 見那條鯉魚依然盤桓在大石邊,

只是它那細潔的魚鱗, 己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新娘感到奇怪, 每次見到那鯉魚, 心裡總有一股說不 出的味道。

十月懷胎, 施家媳婦要臨產了。 那天半夜裡, 一隻五色彩鳥, 從東北方飛來, 停落在施家屋頂上。 那五色彩鳥叫聲清脆, 羽毛鮮豔, 遠遠望去, 好像一團火焰。 當產婦睡得正香的時候, 突然間, 她看到一道光芒從屋頂上射下來, 照得滿屋通明。 定睛一看, 但見一隻五色彩鳥, 展翅穿過窗櫺, 直往她懷中撲來。 產婦一急, 便從夢中驚醒。 醒來後, 只覺得胎兒舒動, 筋骨鬆散。 不一刻, 一個白玉般的女兒便生下來了, 這就是 後來美貌非凡的西施姑娘。 因她出生時有一道光芒從屋頂上射下來, 所以她父親給她起了個吉利的名宇叫“夷光”。

那麼這屋頂上的光芒和五色彩鳥是怎麼來的呢?原來, 這彩鳥是天上的一隻仙鳥。 幾天前, 它在姑蘇靈岩山上遊玩時, 被吳王闔閭的兒子夫差射了一箭。 中箭後, 負傷向西南飛去。 它飛過茫茫太湖, 又飛過了一 片原野。 這天, 剛經過諸暨的苧蘿村, 見施家新婦即將分娩, 便趁機現出一道光芒, 一頭撲入她的懷中。

後來, 西施姑娘在父母親和鄉鄰們的精心養育愛護下成長。 她不僅有一顆明珠般晶瑩透亮的心, 而且還具有五色彩鳥般美麗的貌, 怪不得古書上和今天苧蘿村的父老都這麼說:西施姑娘是“明珠射身而孕, 彩鳥入懷而生”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