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詳細圖解最佳導引健身術—華佗五禽戲

“五禽戲”屬於古代流傳的肢體導引術之一種, 導引之術古已有之, 神醫華佗也只是導引術的傳承者。 據有學者考證導引術來自於上古時代的巫舞,

這個筆者沒有考證, 暫且不談, 至少在戰國時期成書的《莊子》裡, 有“吹呴呼吸, 吐故納新, 熊經鳥申, 為壽而已矣;此道引之士, 養形之人, 彭祖壽考者之所好也”的記載, 這證實導引之術早已有之, 並且託名為彭祖等高夀之人, 目的就是為了求得健身高夀。 在大約成書於兩漢的《黃帝內經》裡也記載:“中央者。 其地平以濕。 天地所以生萬物也。 其民食雜而不勞。 故其病多痿厥寒熱。 其治宜導引按蹻。 故導引按蹻者亦從中央出也。 ”上世紀出土的馬王堆導引圖裡明明白白圖示了漢代時流行於世間的導引術, 共計四十多個動作, 這些都確證了“五禽戲”遠在在華佗之前早已有之。

但是只有到了東漢末年華佗的時候,

“導引之術”才真正地打響了一個品牌, 這就是“五禽戲”。 按《後漢書華佗傳》記載:佗語普曰:「人體欲得勞動, 但不當使極爾。 動搖則穀氣得消, 血脈流通, 病不得生, 譬猶戶樞不朽是也。 是以古之仙者為導引之事, 熊頸鴟顧, 引挽腰體, 動諸關節, 以求難老。 吾有一術, 名五禽之戲:一曰虎, 二曰鹿, 三曰熊, 四曰沫, 五曰鳥, 亦以除疾, 並利蹄足, 以當導引。 體中不快, 起作一禽之戲, 沾濡汗出, 因上著粉, 身體輕便, 腹中欲食。 」普施行之, 年九十余, 耳目聰明, 齒牙完堅……

華佗身死之後, 華佗醫術可能失傳, 也可能流落民間。 華佗所確立的“五禽戲”, 也隨著華佗的離去, 很快湮沒于歷史的煙雲裡, 儘管距離華佗不遠的南朝時期陶弘景的《養性延命錄》裡, 記載了“華佗五禽戲”的練法,

但估計是動作太過簡單, 形象太過粗俗, 理論不夠高深, 所以世人多不願相信這就是歷史上鼎鼎有名的“華佗五禽戲”。

其中, 周履靖《赤鳳髓》所載術式為:

羨門虎勢戲

庚桑熊勢戲

士成綺鹿勢戲

費長房猿勢戲

亢倉子鳥勢戲

士成綺鹿勢戲

費長房猿勢戲

亢倉子鳥勢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