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蘇州人的蹄髈情節|吃在蘇州

蘇州人稱蹄髈, 也就是北方人說的肘子。 蹄髈與蘇州人或許有著不解的情緣。 因為幾乎所有的江南古鎮都有一件令人垂涎欲滴的美食,

那就是醬蹄髈!

著名小鎮周莊有“萬三蹄”。 萬三蹄是江南巨富沈萬三家招待貴賓的必備菜, “家有筵席, 必有酥蹄”。 經數百年的流傳, 已經成為周莊人過年過節、婚宴中的主菜, 意為團圓, 亦是招待賓客的上乘菜肴。

甪直有甫裡蹄, 甫裡蹄源于晚唐,

是詩人陸龜蒙隱居甫裡時宴請各地來訪文人墨客的菜肴, 故又名“龜蒙蹄”。 至今已成為甪直地區的居民招待賓客的必備菜, 更是婚慶喜事中的主菜, 蘊含團圓之意。

同裡有狀元蹄。 同裡人宴請賓朋, 桌上定有此菜。 附近村鎮居民不遠百里來同裡為購此物, 也可知其受歡迎程度。 用濃油赤醬燒的豬蹄, 紅得發亮, 吃在嘴裡軟糯甜香卻又不膩, 回味無窮。 狀元蹄是放入13種香料精心燒制而成, 顏色紅中帶黑。 相傳錫劇、評彈《珍珠塔》裡的方卿因為吃了狀元蹄而高中狀元。

因為對蹄髈的鍾愛, 蘇州人也把蹄髈和姻緣聯繫在一起了。 以前蘇州請人做媒, 就要請媒人吃十八隻蹄髈, “吃十八隻蹄髈”也是做媒的代名詞了。 著名作家程乃珊在她的《女兒經》裡有這樣的一段:

“給你女兒做媒來了”昆錦開門見山地說:

“什麼, 想吃十八隻蹄髈了?”

以前的宴席上必須要有一隻美味的蹄髈, 少了就算不上完美的席面。 不知什麼時候城裡人變得“金貴”了, 但凡酒席上端上來一隻蹄髈, 那女同胞馬上花容失色, 視之以毒物, 好像夾了一塊就會身上多長出一塊贅肉, 那好不容易保養的美麗身材就會變形似的;男同胞們則是筷下搶著吃, 嘴上還說:不能多吃。 既然喜歡, 那就吃唄。 我想, 為了延長幾年沒有品質的生命而強制生活的所愛, 那也沒有多大意義,

哈哈!

那些嘴上對蹄髈“深惡痛疾”的蘇州人, 也可能是“假清高”, 只要到開春以後, 超市里的蹄髈就會供不應求而漲價(而且一定是有皮的), 那時家家冰箱裡總會藏著幾隻蹄髈, 等毛筍上市後, 買只黃殼大檔筍, 再切上一段鹹肉, 用大號砂鍋燉著, 美其名曰“醃篤鮮”, 那時女同胞不管腰身粗細,男同胞不管三高三低,一起加入“圍剿”行列,直到砂鍋見底才甘休!可見蘇州人在心裡還是鍾愛蹄髈這種美食的,好東西就是好東西!

春光大好,踏青嘗鮮好時節

兒時的美味“豬油菜飯”|吃在蘇州

蘇州人的“野菜情結”|吃在蘇州

那時女同胞不管腰身粗細,男同胞不管三高三低,一起加入“圍剿”行列,直到砂鍋見底才甘休!可見蘇州人在心裡還是鍾愛蹄髈這種美食的,好東西就是好東西!

春光大好,踏青嘗鮮好時節

兒時的美味“豬油菜飯”|吃在蘇州

蘇州人的“野菜情結”|吃在蘇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