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何抗戰時期日軍轟炸寶雞26次之多?

據記載, 從1938年 4月至 1944年 4月, 日本軍隊先後 26次出動 243架次飛機轟炸寶雞, 投彈 1178枚, 炸死群眾 525人, 炸傷 449人, 炸毀房屋 1134間。

寶雞是陝西西部政治、軍事、經濟重鎮,

自古以來就為兵家必爭之地。 1937年3月1日隴海鐵路通至寶雞並開始運營後, 加上通往西安、四川、甘肅等地的公路, 使寶雞交通四通八達, 成為內地連接西北、西南的交通要道和物資集散地。 抗日戰爭爆發後, 日軍對內地和沿海城市狂轟濫炸, 迫使大批工廠、學校、銀行等內遷。 華北、華東淪陷後, 寶雞成了抗擊日本侵略的重要後方基地, 各種軍需工廠、物資倉庫、部隊訓練營、醫院等遍佈縣城周圍。 武漢失守後, 通往重慶國民黨中央政府的南路阻斷, 寶雞又成為通往“陪都”重慶的交通要道, 西南多省運往前線的抗日物資也都經寶雞中轉。 所以當時的寶雞就成了日軍轟炸的重要目標。

1938年 4月 18日, 7架日機到寶雞上空轉了幾圈後,

突然在縣女子高小東北角投了數枚炸彈, 炸毀幾孔窯洞, 炸死、悶死 30多人; 8月 20日, 又在北崖茹家窯門口炸死 20多人, 這兩次轟炸後, 人們才有了警覺。 到 1939年, 轟炸次數更加頻繁, 全年達 12次, 出動飛機 128架次, 投彈 308枚, 炸死 121人, 炸傷 116人, 毀房 143間。 轟炸目標主要為縣城商業區、農貿市場、火車站、十裡鋪工業區、姜城堡倉庫區等。 1940年八九月間和 1941年五、六、八、九月, 是日機轟炸寶雞頻率最高、造成損失最為慘重的時期, 1944年 4月 21日, 日機對寶雞進行最後一次垂死掙扎的轟炸。 日寇的轟炸, 對寶雞人民造成了極大的苦難和摧殘, 特別是幾次規模較大、傷亡損失慘重的轟炸, 在人們心中留下了永遠抹不去的深刻記憶。

1939年 1月 19日上午 11時 40分, 東關市場集市上交易旺盛,

人群擁擠, 熱鬧非凡, 突然警報響起, 從東邊飛來 4架飛機, 接著又來 7架。 人們從來沒見過這種陣勢, 紛紛停止買賣駐足眺望, 有的徘徊不前相互議論, 有的還屈指計算飛機架數。 敵機飛到市場上空, 向人群掃射並瘋狂投彈, 刹那間, 房倒屋塌、血流成河, 人們這才如夢初醒, 驚慌失措四處躲藏。 12時 40分, 飛機飛走, 警報解除, 東關市場已成了硝煙彌漫的瓦礫場, 殘垣斷壁中躺滿了死難者, 場面極其慘烈血腥, 失去親人的人們哭天喊地, 在場群眾對日寇的暴行痛徹心扉, 憤慨之至。 這次轟炸, 日軍共出動飛機 11架, 投彈20多枚, 炸死 31人, 炸傷 66人, 炸毀房屋58間, 炸壞電線、馬路多處, 是日本轟炸寶雞以來首次造成較大損失的災難。 敵人的殘暴,
激起了人們的憤怒, 有人要求將關押在寶雞縣太寅裡戰俘收容所裡的 100多名日本戰俘全部就地槍斃, 以討還血債, 給死難者報仇。 但多數人認為, 俘虜多系日寇士兵, 罪在日軍上層頭目, 血債應由他們償還。 這充分體現了中國人民寬容大度、愛恨分明的高尚品格。

1940年八九月間, 日寇對中國後方城市轟炸升級, 幾乎每天派飛機到西安、寶雞、漢中等地上空騷擾, 對重要目標和地區實施轟炸。 其中, 寶雞轟炸規模最大、範圍最廣、損失最慘重的一次發生在 8月 31日。 這次日軍共出動 36架飛機, 分三批對縣城內外重要目標輪番轟炸, 當日上午 10時, 防空警報響後不久, 日機便飛至縣城上空, 第一批12架先對十裡鋪、火車站、中山街、漢中路、新市場、薑城堡投擲炸彈、燃燒彈,

接著, 第二批、第三批, 每批 12架, 對以上目標和地區連續輪番轟炸。 寶雞火車站被炸得面目全非, 月臺上下和鐵軌間彈坑累累, 鐵軌和枕木橫七豎八, 候車室被炸塌, 行車設施大部分被炸壞, 周圍民房及難民草舍化為廢墟;鬥雞火車站軌斷道移, 月臺上堆放的貨物散落一地;中山街、漢中路上火光沖天, 黑煙滾滾, 許多商行、門店房倒貨散, 一片狼藉。 人們在慌亂中從四面八方往北坡逃跑, 新市場、南河灘的群眾和難民更是亂作一團, 到處奔走躲避。 西北工合供銷處制鞋合作社等作坊和商號全被炸毀, 工合寶雞辦事處婦女指導部指導員倪六英在轟炸中遇難。 薑城堡各種物資倉庫、中轉站都不同程度受到損毀, 西京機器修造廠寶雞材料庫中彈 2枚,當場炸死瓦匠 2人,炸毀房屋、汽車及五金材料價值近萬元。這次轟炸,共投彈 200餘枚,炸死 113人,炸傷 144人,炸毀房屋 164間,震壞房屋不計其數。小商販和難民無家可歸,晚上只能露宿街頭和渭河灘,遇到雨天更是苦不堪言。

1940年 8月 31日,日機對申新紗廠進行了瘋狂轟炸,在廠內投擲炸彈 21枚,燃燒彈 100多枚,工廠各處頓時大火沖天,堆放在露天庫房和崖坡下的棉花包大多被引燃,不少設備被炸壞,地下水管被炸斷。瞿冠英、蔣淑澄兩位廠長帶領防護團全體成員冒死搶救,用沙土等撲滅了大火,堵住了漏水。這次轟炸,炸死建築承包商建築工人 1名,炸傷警衛 4名,工廠員工由於進防空洞躲避沒有傷亡,但地面建築物和其他財產損失嚴重,燒毀棉花 1114包,炸毀織布機 60台、碼布機 1部、印表機 1部、伸縮機 1台、布車10輛;炸壞棧房、宿舍、修理間機房及煙囪避雷裝置,損失 80多萬元。

1941年 5月 22日,日寇又重點轟炸申新紗廠,先是來一架飛機在廠區上空偵察,1小時後 8架敵機列隊進入工廠上空,盤旋多次後,以 4架為一批對工廠輪番轟炸,投擲各種類型炸彈、燃燒彈 41枚,炸毀房屋20餘間,燒毀棉花 1200余包,炸壞布機 70多台、汽車 2輛,造成損失 118萬元。同時炸毀福新麵粉廠麵粉機、固篩、打麥車、磨殼機等生產設備,損失 3.78萬元。兩廠員工由於及時躲進防空洞未受到傷害,唯有包工單位新建營造公司的幾個建築工人不聽勸阻沒有進入防空洞,導致一死一傷。這次轟炸,窯洞工廠發揮了重大作用,保護了生產設備,兩天后便恢復了生產,得到上海股東榮德生的高度評價和讚賞。國民黨要人吳稚暉也讚賞說:“唯有此舉,尚可求得工廠生存。”此後,日機對申新紗廠又多次進行轟炸,累計造成各種損失 402.49萬元,但絲毫沒有炸毀生產設備,地下工廠生產照樣進行。

1941年 8月 22日中午,正是鳳翔城內人流最密集的時候,忽然,尖銳刺耳的防空警報響起。眨眼間, 7架日機沿北山從東向西飛來,然後向南進入縣城上空,在道背後(明清時道台衙門後面,現縣醫院及東邊)附近俯衝而下,當時,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七分校十五總隊第十七期學員正在金佛寺列隊上課,還未來得及躲避就被發現,敵機用機槍向人群猛烈掃射,並連投 3枚重型炸彈,刹那間,地動山搖,火光沖天,煙霧和塵土彌漫一片。

敵機過後,縣城一片混亂,人們哭喊著跑到被炸現場,只見三個彈坑每個直徑約10米,深約 1米,兩邊牆頭被夷為平地, 37名官兵當場被炸死, 30人被炸傷,死者個個體無完膚,血肉模糊,其狀慘不忍睹,凡身臨其境者無不掩面號哭,七分校擔架隊一名救護隊員現場帶頭狂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在場群眾個個義憤填膺,群呼:“打倒日寇!”時任東關敬誠小學(今紙坊中學)校長的鄭文周老先生在距被炸現場 70多米遠的地方撿到一塊遇難者的下頜骨,他小心翼翼地用一塊手帕包好,將其裝入酒精瓶,作為在課堂宣傳的活教材,每次講課都讓師生傳看,老師和同學們個個潸然淚下,對日寇莫不咬牙切齒。

1941年 8月 28日上午 11時左右,正值胡宗南到鳳翔為死難者開追悼會,剛讀完祭文,警報響起,官兵們急忙散開隱蔽,大家剛找到藏身地, 27架敵機從北邊呼嘯而至,3架一組,以人字形排開,從城北範家寨鄉臨陣坡村上空開始掃射和投彈。由於事發突然,村民們躲避不及,亂作一團。整個村子雞飛狗跳,土霧彌漫,哭喊聲震耳欲聾。這次敵機共投彈 19枚,城內群眾和軍校學員由於有了前次教訓都躲藏隱蔽沒有傷亡,但臨陣坡村傷亡慘重。

事情雖然已經過去70多年了 ,老一輩親身經歷過的人們也大都離世了。我們這些新時代的熱血青年任然要銘記歷史,不忘家仇國恨!!!

西京機器修造廠寶雞材料庫中彈 2枚,當場炸死瓦匠 2人,炸毀房屋、汽車及五金材料價值近萬元。這次轟炸,共投彈 200餘枚,炸死 113人,炸傷 144人,炸毀房屋 164間,震壞房屋不計其數。小商販和難民無家可歸,晚上只能露宿街頭和渭河灘,遇到雨天更是苦不堪言。

1940年 8月 31日,日機對申新紗廠進行了瘋狂轟炸,在廠內投擲炸彈 21枚,燃燒彈 100多枚,工廠各處頓時大火沖天,堆放在露天庫房和崖坡下的棉花包大多被引燃,不少設備被炸壞,地下水管被炸斷。瞿冠英、蔣淑澄兩位廠長帶領防護團全體成員冒死搶救,用沙土等撲滅了大火,堵住了漏水。這次轟炸,炸死建築承包商建築工人 1名,炸傷警衛 4名,工廠員工由於進防空洞躲避沒有傷亡,但地面建築物和其他財產損失嚴重,燒毀棉花 1114包,炸毀織布機 60台、碼布機 1部、印表機 1部、伸縮機 1台、布車10輛;炸壞棧房、宿舍、修理間機房及煙囪避雷裝置,損失 80多萬元。

1941年 5月 22日,日寇又重點轟炸申新紗廠,先是來一架飛機在廠區上空偵察,1小時後 8架敵機列隊進入工廠上空,盤旋多次後,以 4架為一批對工廠輪番轟炸,投擲各種類型炸彈、燃燒彈 41枚,炸毀房屋20餘間,燒毀棉花 1200余包,炸壞布機 70多台、汽車 2輛,造成損失 118萬元。同時炸毀福新麵粉廠麵粉機、固篩、打麥車、磨殼機等生產設備,損失 3.78萬元。兩廠員工由於及時躲進防空洞未受到傷害,唯有包工單位新建營造公司的幾個建築工人不聽勸阻沒有進入防空洞,導致一死一傷。這次轟炸,窯洞工廠發揮了重大作用,保護了生產設備,兩天后便恢復了生產,得到上海股東榮德生的高度評價和讚賞。國民黨要人吳稚暉也讚賞說:“唯有此舉,尚可求得工廠生存。”此後,日機對申新紗廠又多次進行轟炸,累計造成各種損失 402.49萬元,但絲毫沒有炸毀生產設備,地下工廠生產照樣進行。

1941年 8月 22日中午,正是鳳翔城內人流最密集的時候,忽然,尖銳刺耳的防空警報響起。眨眼間, 7架日機沿北山從東向西飛來,然後向南進入縣城上空,在道背後(明清時道台衙門後面,現縣醫院及東邊)附近俯衝而下,當時,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七分校十五總隊第十七期學員正在金佛寺列隊上課,還未來得及躲避就被發現,敵機用機槍向人群猛烈掃射,並連投 3枚重型炸彈,刹那間,地動山搖,火光沖天,煙霧和塵土彌漫一片。

敵機過後,縣城一片混亂,人們哭喊著跑到被炸現場,只見三個彈坑每個直徑約10米,深約 1米,兩邊牆頭被夷為平地, 37名官兵當場被炸死, 30人被炸傷,死者個個體無完膚,血肉模糊,其狀慘不忍睹,凡身臨其境者無不掩面號哭,七分校擔架隊一名救護隊員現場帶頭狂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在場群眾個個義憤填膺,群呼:“打倒日寇!”時任東關敬誠小學(今紙坊中學)校長的鄭文周老先生在距被炸現場 70多米遠的地方撿到一塊遇難者的下頜骨,他小心翼翼地用一塊手帕包好,將其裝入酒精瓶,作為在課堂宣傳的活教材,每次講課都讓師生傳看,老師和同學們個個潸然淚下,對日寇莫不咬牙切齒。

1941年 8月 28日上午 11時左右,正值胡宗南到鳳翔為死難者開追悼會,剛讀完祭文,警報響起,官兵們急忙散開隱蔽,大家剛找到藏身地, 27架敵機從北邊呼嘯而至,3架一組,以人字形排開,從城北範家寨鄉臨陣坡村上空開始掃射和投彈。由於事發突然,村民們躲避不及,亂作一團。整個村子雞飛狗跳,土霧彌漫,哭喊聲震耳欲聾。這次敵機共投彈 19枚,城內群眾和軍校學員由於有了前次教訓都躲藏隱蔽沒有傷亡,但臨陣坡村傷亡慘重。

事情雖然已經過去70多年了 ,老一輩親身經歷過的人們也大都離世了。我們這些新時代的熱血青年任然要銘記歷史,不忘家仇國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