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河南最出名的早點:胡辣湯

胡辣湯, 又名糊辣湯, 中原漢人名小吃, 起源于河南省, 尤以周口市西華縣逍遙鎮胡辣湯最為出名。 是北方早餐中常見的傳統湯類名吃。

由多種天然中草藥按比例配製的湯料再加入胡椒和辣椒又用骨頭湯做底料的胡辣湯, 其特點是湯味濃郁、湯色靚麗、湯汁粘稠, 香辣可口, 十分適合配合其它早點進餐。 目前, 已經發展成為河南及陝西等周邊省份都喜愛和知曉的小吃之一。 是河南的特色湯類食品, 後傳入陝西, 被大家所喜愛, 常作為早餐, 其特點是麻辣鮮香, 營養開胃, 適合搭配油條、包子、蔥油餅、鍋盔等麵點。 可與豆腐腦約1:1混合, 稱為“兩摻”, 降低了麻辣程度, 不過賣相不太好看, 但也很受歡迎。

對於胡辣湯的歷史, 說法較多。 因為其主料胡椒自唐代才傳入中國, 故儘管民間有胡辣湯創于周代和曹魏的傳說, 其產生的上限不應早于唐。

胡椒是唐代才傳入中國的。 宋代一說就頗為可信, 糊辣湯因是民間小食, 典籍很少有涉及的, 據專家考證, 糊辣湯的祖宗應該是酸辣湯和肉粥, 按《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在宋代流傳甚廣來看, 在食物裡加入辛溫香燥藥物, 估計是當時的社會潮流, 因此糊辣湯在這兩種食物的基礎上進行改進而成的。 取酸辣湯的醒酒、消食的功用, 加入肉類恐怕是為了適應更多層次人眾的口味和補氣補虛, 再輔以生薑、胡椒、八角、肉桂等調料辛香行氣, 舒肝醒脾。

故此河南糊辣湯的主要口味是酸和辣。 待到金元時期, 中原動盪, 長江以北的河山多淪于狄夷之手。 北宋定都開封, 商品經濟有了長足發展, 而民間小吃也隨之興盛, 花樣百出。 《太平和惠民劑局方》等當時流行的醫藥著作都認為, 在食物裡加入辛溫香燥藥物有益行氣, 故辛辣味食品頗為流行。 一種結合了具有醒酒消食功效的酸辣湯的肉粥,

成為胡辣湯的雛形。

當今各派胡辣湯的味道差異也越來越小了。 此前, 不同品牌胡辣湯是特徵分明的:“逍遙鎮”, 青色大鋁鍋盛湯, 中藥味和辣味較強, 肉以牛肉片為主;“北舞渡”, 黃色大銅鍋盛湯, 湯味較綿潤, 肉以羊肉塊為主……“肉片”和“肉塊”, 曾是兩種湯的主要區別,現如今則基本相同。隨著時代的發展,胡辣湯也走向了全國,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西山雨文化

曾是兩種湯的主要區別,現如今則基本相同。隨著時代的發展,胡辣湯也走向了全國,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西山雨文化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