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太宗所愛的六駿為何會滿身碎痕?

唐太宗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英武皇帝, 18歲出征, 29歲登上帝位。 11年的戎馬生涯造就了唐太宗不朽的武功, 同時也讓他騎過的戰馬名聲大噪。 為了紀念它們, 唐太宗特別請工匠根據馬的畫稿雕刻了赫赫有名的“昭陵六駿”。 但時至今日, “六駿”的身上卻佈滿了裂痕。 西安從沒有受到外敵佔領, 也沒有重大戰亂, 何以會有人對“六駿”橫加破壞?“六駿”的命運又為何多舛呢?

在陝西唐太宗的昭陵中, 有六塊造型不同的戰馬石碑總是吸引著最多人的眼光和閃光燈的“關照”, 這便是天下聞名的“昭陵六駿”。 石碑上雕刻著唐太宗李世民曾經騎過的6匹戰馬。 但這六塊石碑的表面卻佈滿了一道道的裂痕, 像敲碎了一樣, 壞得很嚴重, 究竟這六塊石碑經歷過怎樣的身世呢?為什麼碑石上會有如此多的裂痕呢?

西安有句話說的好:“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 陝西的黃土埋皇上。

”作為中國歷史上建都時間最長的城市, 這裡埋葬了眾多的帝王將相。 流傳著諸多的英雄史詩。 而在這些眾多的君主中, 唐太宗李世民無疑是最受人們尊敬的一位帝王。 他在位23年, 開創了政治清明、社會安定、經濟發展、文化興盛的“貞觀之治”, 可以說在中國歷史上, 唐太宗李世民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偉大的皇帝, 他所受到的讚譽在眾多帝王中是少有的, 或者說是獨有的。

唐太宗在稱帝之後, 實行了一系列休養生息的政策, 使得唐朝逐漸富強起來。 這裡體現了唐太宗作為政治家的本色, 但我們也不應忘記唐太宗的超群的軍事才能。 唐朝的江山幾乎可以說是由太宗打下來的, 李世民本人似乎也希望後人能記住自己的軍事才能, 但如何能不露痕跡地留下自己的功績呢, 嗜馬如命的李世民在自己的戰馬身上找到最佳的契合點。

唐太宗很有一套駕馭良馬的本領, 並且精通騎兵戰術。 在唐朝初年的統一戰爭中, 總能看到他率領騎兵一馬當先突破敵陣的英姿。

在戰爭中, 總共有6匹戰馬是最受李世民所喜愛的;他騎著這6匹戰馬南征北戰, 這些戰馬也為李世民的最終勝利立下了汗馬功勞。 為了紀念這6匹戰馬, 同時也希望借這6匹駿馬來顯示自己的軍事才能, 所以唐太宗在貞觀十年十一月埋葬長孫皇后之後便詔令將6匹駿馬刻石列置於昭陵北麓祭壇內。 這6匹駿馬有6個漂亮的名字, 分別是:白蹄烏、青雅、特勒驃、颯露紫、什伐赤、拳毛䯄。 六駿的雕像據說是唐初著名的畫家閻立本所繪製, 唐太宗根據圖畫來寫讚語, 來講述每匹戰馬的不同功績。 寫完之後, 再請工匠們根據原畫進行雕刻。 石雕每塊高1.71米, 寬2.05米, 厚0.3米。 工匠採用圓雕和浮雕相結合的方式完成。 造型粗獷, 雄健有力, 神態生動,
質感強烈。 六駿的形象各不相同, 有的原地待步, 有的騰空飛躍, 有的如將上戰場, 而有的又似剛剛廝殺完畢, 各種形態栩栩如生。 可以說昭陵六駿代表了唐朝初年雕刻藝術的最高成就, 打破了北朝之後從佛像雕刻中所承襲的呆板和俗氣, 為中國的石刻藝術吹進了一股清風。

但令人痛心的是,這6塊稀世珍寶卻在20世紀遭到毀滅性的破壞,並且有的甚至流落海外。民國三年(1914)颯露紫和另一匹駿馬刻石被盜運國外,流落在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駿在盜運中被發現,盜賊未能得逞。但在盜運過程中由於石刻過於龐大,盜賊為了方便運輸和裝箱,於是將六駿刻石都打成數塊,這就是為什麼在現有的6匹馬的身上都有裂痕的緣故。歷經滄桑的六駿圖,現在西安碑林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同時向人們講述唐太宗所具有的非凡的軍事才能,展現這位千古一帝的風采。

但令人痛心的是,這6塊稀世珍寶卻在20世紀遭到毀滅性的破壞,並且有的甚至流落海外。民國三年(1914)颯露紫和另一匹駿馬刻石被盜運國外,流落在美國費城賓夕法尼亞大學博物館。其餘四駿在盜運中被發現,盜賊未能得逞。但在盜運過程中由於石刻過於龐大,盜賊為了方便運輸和裝箱,於是將六駿刻石都打成數塊,這就是為什麼在現有的6匹馬的身上都有裂痕的緣故。歷經滄桑的六駿圖,現在西安碑林中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同時向人們講述唐太宗所具有的非凡的軍事才能,展現這位千古一帝的風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