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種牧草只會增加效益 為什麼?

2015年中央一號檔要求, 開展糧改飼和種養結合模式試點, 促進糧食、經濟作物、飼草料三元種植結構協調發展。 2016年中央財政更是加大支持力度,

將糧改飼試點縣從15年的30個增加到100個。 政策層面在積極推進糧改飼, 但要農民主動回應, 恐怕還要考慮糧改飼對農民利益的影響和具體操作技術的推廣。

1牧草在家畜飼養中作用

苜蓿飼草能為家畜提供:蛋白質、能量、瘤胃纖維、鈣元素 (Ca)、磷元素(P)、維生素A等。

多數情況下, 肉牛不會與奶牛爭奪特優級、優級以及良好級的苜蓿乾草, 較低品質苜蓿乾草添加到肉牛日糧中可以提供纖維含量, 但添加量只占日糧比例的10%~20% 。

2牧草在農作物生產中作用

1、草田輪作, 提高農作物產量和品質

輪作對玉米產量的影響

注:M-M-M: 玉米連作;S-S-M: 兩年蘇丹草一年玉米;G-G-M: 兩年高粱一年玉米;QQ-M:兩年棄耕一年玉米; A-A-M: 兩年苜蓿一年玉米;X-A-M: 一年向日葵一年苜蓿一年玉米。

產量 經濟效益5年玉米玉米0.5*5=2.5噸秸稈7.5噸2.5噸*3000+7.5噸*150=8625元3年苜蓿+2年玉米玉米0.6*2=1.2噸玉米秸稈3噸;苜蓿0.8*3=2.4噸乾草1.2噸*3000+3噸*150+2.4噸*1800=8370元

2、提高土壤品質

◥固定氮, 減少氮肥施用量

種植紫花苜蓿後, 玉米或小麥種植的第1年無需施氮肥, (即使施氮肥也沒有顯著效果), 第2、3年,

施氮肥量也非常少, 一般約45-60 kg/ha (Kelner D J,et al.1997.) 。

土壤氮輸入、輸出和土壤氮平衡狀況研究表明:1年、2年和3年苜蓿地的土壤氮淨增加量分別為83、115和124 kg/ha, 說明隨著苜蓿種植年限的增加, 氮輸入增加。

◥改良土壤物理形狀

苜蓿種植3-5年後可以紮根2米左右, 將苜蓿納入輪作將有效改良土壤, 防止土壤板結, 顯著提高土壤通透性和後茬作物的水分利用效率。

因苜蓿水土保持能力顯著高於比玉米、小麥和大豆等一年生作物, 因此與多年生牧草輪作可顯著降低土壤侵蝕。

在吉林省崗地農田黑土上進行的玉米- 草木樨輪作試驗表明, 與玉米連作相比較, 輪作提高了土壤孔隙度, 從而改善崗地黑土的通氣有餘、持水不足、易於乾旱和沙化的狀況。

3、減少病蟲害

牧草與作物輪作打破了害蟲和病害的生活週期和寄生關係, 並有助於雜草控制和減少農藥的使用。

據報導, 苜蓿與作物輪作可以有效地消滅土傳線蟲疾病;苜蓿與棉花輪作可降低棉花黃萎病的發生;苜蓿和棉花間作證明適時收穫苜蓿有助於天敵轉移至鄰近棉田, 控制棉蚜的發生(Chen et al.,2011);苜蓿與玉米輪作可免其遭根寄生蟲危(Bruulsema & Christie,1987);苜蓿收穫後種植向日葵, 田間雜草數量明顯減少(Caporali& Onris, 1992);稻田冬季種植黑麥草, 不僅可以抑制雜草, 而且可以抑制下茬水稻的稻縱卷葉螟的發病率, 減少蟲害;收穫豆科牧草後種植青稞, 其條紋病發病率比青稞連作田降低21.0%~29.0%, 黑穗病發病率降低17.0%~38.0%(魏軍, 2007)。

4、提高生產效益

在同等土壤條件和灌水施肥條件下以及同等政策條件下,

農民種植苜蓿的收益顯著高於種植小麥和玉米

表3 各地種植苜蓿和小麥玉米收益比較表(以河北、黑龍江、山東為例)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