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唐略:三七粉這麼吃,效果很好;但吃多了,必然上火無疑

唐略 畢業於北京大學, 獲碩士學位。 致力於中醫研究和中醫文化傳播, 點校出版《餘奉仙醫方經驗彙編》《醫家四要》等中醫著作,

另著有《藥到病自除》。

中醫不僅僅是書本知識的死記硬背和生硬演繹, 而是要躬行, 要結合自身的體驗。 所謂“神農嘗百草”, 並不是嘗一嘗百草是什麼味道, 也不是一嘗某個草藥就知道它是什麼藥性, 沒有誰有這個本事, 而是較長時間地反復地品嘗和運用某藥, 結合自身的感受, 也結合前人的論述, 進一步總結和體會藥性。

都知道三七粉是好東西, 能活血化瘀, 還能止血而不留瘀。 我們在臨床中也會用, 效果很好。

但是這麼好的東西, 我自己過去只是偶爾使用, 往往是在有外傷出血的時候塗一點在傷口上止止血而已。 至於內服, 還真沒有過。 這當然是因為還年輕, 體內沒有什麼瘀血, 在無需服藥的情況下, 就儘量不要服藥,

這是中醫的原則。

今年年初, 我感覺精力有些不如以前了, 容易累, 脈澀, 舌底青筋很粗大, 晚上夢多, 才開始反思:自己是不是有些瘀血了。 的確, 我平時運動較少, 氣血流通慢, 體內也是容易留瘀的, 那就吃點三七粉唄。

於是, 我開始吃三七粉。

用量是每天早晚飯前各一次, 每次三勺, 也就是3克, 用溫水送服。 三七粉的味道是可以接受的, 跟人參極為相似, 只是略微苦一些, 這也提示我們, 它在活血化瘀的同時還有補氣的作用, 能補充人的精力。

堅持了一個星期後, 精力的確是大大提高了, 頭腦清爽, 思維敏捷, 脈也沒那麼澀了, 舌底的青筋也稍微細了一些……種種跡象表明:三七粉對我效果很好。 但也有一個問題:我上火了, 上嘴唇起了兩個泡,

下嘴唇起了一個泡。

起初我還以為是春季氣候乾燥導致的上火, 後來才慢慢意識到, 是三七粉導致的。 三七性溫, 多服則上火, 又能益氣, 氣有餘便是火, 所以, 三七粉吃多了, 必然上火無疑。

怎麼辦呢?我把三七粉的用量減為每日三次, 每次1克, 兩天后, 上火就好了, 化瘀的效果依然很好。 我猛然悟道:在瘀血不算太嚴重的情況下, 這個品質的三七粉, 每天3克就夠了。

服藥的劑量是根據具體情況而定的。 藥典、本草書中對用藥劑量的規定, 是前人用藥經驗的總結, 但只能參考, 不要拘泥。 我小時候, 看見有些中醫, 在開方的時候斟酌用藥的劑量, 會偶爾打開藥鬥, 拿出一點藥來嘗一下, 然後回去寫劑量。 這是為了看看藥材的品質到底如何。

因為每一個批次的藥材品質可能有出入, 開藥的劑量也要考慮藥材的具體品質。 那些動輒叫人每次吃5克的三七粉, 肯定是品質差的, 不吃這麼多就沒效果。

服用三七粉, 我從每天兩次, 每次3克, 改為每天三次, 每次1克, 感覺效果更好了, 而且還不上火。 可見, 服藥的用量, 可以根據我們自身的感覺, 結合中醫知識來分析, 然後自行調整。 中醫沒有教條, 全靠靈活掌握, 總結經驗。

還有一個啟示, 就是:人還是要多運動的, 運動不夠, 氣血阻滯, 就會生痰生瘀, 影響健康。 經常不運動的人, 如果有瘀血症狀, 並且精力不濟, 那麼, 經常小劑量吃點三七粉, 是非常必要的。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