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諸葛亮出山之初為何屢屢犯錯?

諸葛亮出山之初, 曾經讓劉備大喜過望。 兩人親密無間的勁頭讓關羽張飛都有點吃醋了。 劉備則聲稱自己和諸葛亮的組合是“如魚得水。 ”

但如魚得水的日子隨著法正的到來就結束了。 自從伐蜀之後, 法正就成了劉備手下的頭號紅人。 此消彼長, 諸葛亮多少要感受到一些冷落了。

也就是說, 法正的日子過得越紅火, 諸葛亮的日子就越黑暗。 從建安十九年入蜀之後, 諸葛亮在劉備手下的日子就進入了漫漫黑夜。

雖然在政治的地位上, 諸葛亮並未遭貶, 反見榮升, 但在權力上, 他已經無法貼近蜀漢中心。

對於“治實不治名”的諸葛亮而言, 實質權力的外落是很痛苦的。 諸葛亮也很清楚劉備的想法, 要東山再起到入蜀前的榮光只怕不易。

所以, 諸葛亮此時把法正當成了自己的絆腳石和攔路驢。 法正每獲得一點成績, 一點功勞, 就會讓諸葛亮倍感失落。

所以, 我們就不難理解, 為什麼劉備與曹操爭奪漢中, 傳急書讓諸葛亮發兵。 諸葛亮非但沒有馬上執行, 他甚至還有了抗拒命令的想法。

那時諸葛亮的職務是軍事將軍, 署劉備之府事。 劉備外出時, 諸葛亮負責“足食足兵”。 也許當時成都城裡本來就缺兵, 城內治安力量匱乏, 外派軍隊恐怕會引起後方混亂。

而且, 即使漢中戰役贏得勝利, 主要的功績也算不到諸葛亮的頭上。 此時出兵, 相當於是在幫法正的忙啊。

從事後來看, 諸葛亮的這一招確實是一步昏招, 不但沒有為自己爭取到更大的利益, 反而反手取刃, 給別人留下了把柄和口實。

總結起來, 一向給人胸襟坦蕩之印象的諸葛亮, 這一次出招至少有兩點錯誤:

一, 口是心非。

之前蜀漢有人希望諸葛亮出頭懲戒法正, 但諸葛亮則說“如何禁止法正使不得行其意邪!”非但不同意, 還把法正誇了一頓。 但話音未落, 他就在背地裡出手了。

二, 時機不當。

當時法正在前線和曹軍作戰, 是為了幫老大劉備打江山, 並非幹私活。 這時諸葛亮留守後方,

對前線的法正耍小動作很不可取。 說小了是公報私仇, 說大了, 就是耽擱了劉備的江山社稷, 罪莫大焉。

如果諸葛亮認為自己的職責只是“鎮守成都, 足食足兵”, 而要調動人馬非得有蜀郡太守留在成都, 那為何劉備決定帶法正出征時, 不提出要他人代任蜀郡太守, 出征後也不提, 偏偏在劉備“急書發兵”之時提出。 這同韓信有何區別?難道不是逼宮之舉麼?

因為口是心非, 因為時機不當, 最終諸葛亮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 按照法正睚眥必報的性格, 他會吃這個暗虧嗎?

所以, 當法正幫劉備打下漢中之後, 法正名正言順的當上了尚書令, 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地位更加穩固了。 諸葛亮呢?非但沒有獲得任何晉升, 反而引起了劉備更大的疑心。

而那個楊洪在當了幾天蜀郡太守後, 在漢中之戰結束後, 就轉為了“益州治中從事”。 可見法正回來之後就發起了反擊。 但在劉備死後, 諸葛又將楊洪抬了出來, “賜爵關內侯, 複為蜀郡太守、忠節將軍, 後為越騎校尉, 領郡如故”。 楊洪從劉備時期的默默無聞, 到諸葛時期的“外統都畿”的蜀郡太守, 可謂是青雲直上。

當然, 楊洪確實很有能力。 但一生謹慎的諸葛亮為了提拔他不惜得罪劉備和法正這兩大巨頭, 是不是得不償失呢?諸葛亮為什麼犯下這樣低級錯誤呢?

因為在那幾年是諸葛亮人生中最黑暗的幾年。 無論是在事業上, 在愛情上, 在家庭上, 都是徹徹底底的失敗。

我們分開了好好說說。

首先,在事業上,大家已經知道,法正的風頭完全蓋住了諸葛亮。而就在漢中戰役打響的同時,諸葛亮又接到一個壞消息:魯肅死了。

魯肅死就死了吧,對諸葛亮的影響很大嗎?當然,對諸葛亮的打擊猶如釜底抽薪。

眾所周知,諸葛亮為劉備做出的最大的貢獻,就是聯合東吳打了一場赤壁大戰。而在東吳方面,也極力主張孫劉聯合的就是魯肅。而魯肅一死,諸葛亮就失去了和東吳聯合的紐帶。他賴以生存的最大功績隨時都有坍塌的危險。

事實也確實如此。魯肅死後沒多久,孫權就派人奪回了荊州,殺死了關羽,與劉備在大幹了一場。諸葛亮“孫劉聯合”的心血也毀於一旦了。

我們分開了好好說說。

首先,在事業上,大家已經知道,法正的風頭完全蓋住了諸葛亮。而就在漢中戰役打響的同時,諸葛亮又接到一個壞消息:魯肅死了。

魯肅死就死了吧,對諸葛亮的影響很大嗎?當然,對諸葛亮的打擊猶如釜底抽薪。

眾所周知,諸葛亮為劉備做出的最大的貢獻,就是聯合東吳打了一場赤壁大戰。而在東吳方面,也極力主張孫劉聯合的就是魯肅。而魯肅一死,諸葛亮就失去了和東吳聯合的紐帶。他賴以生存的最大功績隨時都有坍塌的危險。

事實也確實如此。魯肅死後沒多久,孫權就派人奪回了荊州,殺死了關羽,與劉備在大幹了一場。諸葛亮“孫劉聯合”的心血也毀於一旦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