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是嘉慶道光皇帝的老師,和林則徐抵制鴉☆禁☆片戰爭,死後家無餘貲

青天, 即碧藍的天空之意, 被歷代引申為清官。 說道清官, 許多人想到了鐵面無私, 剛正不阿, 體恤民情, 為民請命的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改革家的包拯--“包青天”。 明代著名政治家海瑞, 居官清廉, 任職時屢次懲治貪官污吏, 打擊豪強, 平冤假錯案, 又疏浚河道, 修築水利工程, 減輕稅收深得民眾的尊敬與愛戴的 “海青天”。 包括明代著名政治家, 直臣廉吏袁可立-- “袁青天”。 其實在歷代陝西境內也出現多位“青天”, 我适才列舉的幾個“青天大人”, 許多讀者都在電視或者小說上看過。 這次我介紹一位清朝年間的青天大人--王鼎。

他是清代著名抗英名相, 嘉慶和道光皇帝的老師, 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序幕時期政治家、著稱于世的愛國名相。

推薦《國之大臣:王鼎與嘉道兩朝政治》, 大概有七十萬字, 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京東有售賣。

王鼎, 字定九, 號省厓。 陝西蒲城縣西街達仁巷人, 生於清乾隆三十三年(1768年), 少年時家境貧寒, 他勤奮好學, 心存大志。 清嘉慶元年(1796)中進士, 被選為庶起士, 後授翰林院編修。 在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 通過最後一級中央政府朝廷考試者, 才稱為“進士”。 有人把古時的進士比作現在的本科畢業, 其實並不是這樣。 中國古代科舉考試與現在的教育考試是兩個概念 , 古代科舉考試的目的在於選拔人才,充當官僚,維持政府的運作。

因此從性質看類似現在的資格考試, 而不是學歷教育的考試。 而進士作為科舉考試的一種科目,與學歷無關, 考中了就有了入仕的資格,因此“進士”大致相當於現在的“本科畢業並取得學士學位”和考上“公務員”。 “庶起士”, 亦稱“庶常”, 是明、清兩朝時翰林院內的短期職位。 由科舉進士中選擇有潛質者擔任, 目的是讓他們可以先在翰林院內學習, 之後再授各種官職。 翰林院是皇帝的秘書機構, 相當於現在的中央黨校與中科院、社科院的統稱, 而翰林院編修主要的職責是誥敕起草、史書纂修、經筵侍講, 實際上, 其重要作用在於培養人才, 相當於國務院見習秘書, 此時算起來王鼎才18歲。

嘉慶十九年(1814)王鼎被授工部侍郎, 後調任吏部, 兼管戶部、刑部。 工部侍郎也就是工部副長官, 工部為管理全國工程事務的機關, 職掌土木興建之制, 器物利用之式, 渠堰疏降之法, 陵寢供億之典。 凡全國之土木、水利工程, 機器製造工程(包括軍器、軍火、軍用器物等), 礦冶、紡織等官辦工業無不綜理,

並主管一部分金融貨幣和統一度量衡。 相當於現在商務部、農業部、水利部的總稱。 吏部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核、升降、調動等事務, 相當於現在的國家人事部。 戶部, 掌管戶籍財經的機關, 相當於民政部、財政部、交通部、建設部總稱。 刑部職掌審定各種法律, 覆核各地送部的刑名案件, 會同九卿審理“監候”的死刑案件以及直接審理京畿地區的待罪以上案件。 相當於司法部、法院檢察院系統、公安部。 也就說現在的王鼎身兼數職, 掌管商務部、農業部、水利部、人事部, 民政部、財政部、交通部、建設部、司法部、法院檢察院系統、公安部, 可見權力之大。

王鼎在刑部任職, 先後深入九省審理過三十餘起重大疑案, 使貪贓枉法者均被懲處,

冤假錯案得以平反。 即使封疆大吏直接插手。 相互勾結的人為錯案, 也照查不誤。 浙江德清徐仉氏與前房兒子通姦, 為滅口殺死兒媳徐蔡氏一案即為典型。 仉氏奸刁, 買通各級官吏、忤作獄吏, 造成各級官員互相包庇, 雖三次開棺驗屍。 皆無結果。 直拖延三年之久不能結案。 任按察使的王惟恂, 明知其情, 卻被層層關係網所困, 被逼自縊。 按察使, 相當於現在的省司法廳、公安廳、省高院、省高檢等。 其主要職責是負責刑名等法律事務。 這樣的高官被逼自縊, 當時必然引起朝野震驚。 王鼎複審, 經過艱苦訪查, 弄清了受賄網, 涉及巡撫一人、知府四人、同知二人、知縣四人以及許多縣吏、忤作等。 清朝的巡撫相當於現在的省委書記或省長。 知府相當於一個獨立市的市長(不包括縣級市)、市委書記;同知,相當於地市的副職,或廳局級的副職,如某省某地的市長,副廳長;知縣,相當於縣長、縣委書記。案情真象大白于天下,人人稱頌,因此史料記載為“浙人頌為神明”。王鼎不畏權貴,執法嚴明,顯示了錚錚鐵骨。在他數次奉命出使各省巡視辦案,於冤獄多所平反,被稱為“王青天”,深受道光帝器重。

王鼎嚴以自律從不依人上爬,同鄉同族王傑時任宰相,即清朝開國第一名陝西狀元。他從未讓王傑幫助自己升遷。因此《清史稿》記載道:赴禮部試至京,大學士王傑與同族,欲致之,不就。傑曰:“觀子品概,他日名位必繼吾後。”王傑此話之後,王鼎于嘉慶元年中進士,並“兩以大考升擢”。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同時,他還要求子女族人甚嚴。兒子回陝參加考試,他唯恐利用權勢不法行事,叮囑兒子考前不許“見客”“見長官”。跟隨家人“勿上街”,力杜嫌疑,以正自身,要憑真才實學考取功名。王鼎對教育、社會公益非常關心。他一生視學江西,一分校會試,兩主浙江張試,四主順天鄉試、二主會試,所得多奇傑士。任江西學政,常入基層督查,垂刻《朱子小學近思錄》、《六事箴言》等,充實教學內容。他在外做官仍心系故鄉,曾為渭南蒲城的堯山書院捐款,以供經費。他為倡辦義倉、義田。一次主持家務的四弟對地方捐稍有猶豫,他知道後寫信嚴責:“弟所見殊欠老成。此等義舉……弟當毅然行之……”他態度鮮明,誠心感人。

道光五年(1825)王鼎被授為軍機大臣,次年又授戶部尚書。從工作內容來看,軍機大臣相當於現在國務院秘書長,戶部尚書相當於今日的財政部長。道光七年,新疆張格爾在英國殖民主義支持下,發動叛亂,攻城掠地,割據一方。清廷令長令率兵討伐。王鼎均衡度支,保證了軍需,卓有貢獻。道光八年(1828),張格爾叛亂被平定,得到賞戴花翎,加封太子太保,並授繪像於紫光閣之殊榮。太子太保是東宮的官職職務,主要職責是保護太子安全和教育太子,足可見道光帝的信任。王鼎在戶部尚書任上,兩次對鹽政進行整頓。清道光八年(1828)赴長蘆鹽場調查鹽政弊端,提出緩舊稅、征新稅,暫停徵稅三年,領鹽補貼以補損耗三項治理措施;道光十年(1830)去兩淮鹽場,在陶澍等人的配合下,採取簡化管理、縮小浮收、穩定生產、打擊私販等措施,並提出新章法15條。經過整頓,朝廷稅收得到增加,食鹽產銷兩旺,百姓生活需鹽也得到保障。王鼎理財有方,因此被譽為嘉慶、道光時期的理財能手。

王鼎生活檢樸,克已奉公,憐恤民苦。在治黃工程中,以七十四歲高齡,且背患瘡疾,親臨工地指揮,緊張時竟八日不返公寓,困時和衣臥於轎中。為趕工期,不避嚴冬,過年也在工地度過。吃飯時買民夫食物,他告誡督工人員“大工之役,終日胼胝于風雪水口中”“工程全賴若輩”,要大家愛惜民力尊重民工,贏得愛民如子的口碑。

道光十七年二月初三(1837年3月8日),王鼎虛齡七十,道光帝親書“靖共篤祜”匾相賜;次年,由協辦大學士晉東閣大學士。此時鴉片氾濫已成國家大患。王鼎力主禁煙,支持欽差大臣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道光二十年(1840),鴉片戰爭爆發,王鼎支援抵抗派,隨著戰爭逐漸對中國不利,道光帝開始妥協動搖,最終將抵抗派林則徐、鄧廷楨等革職充軍。王鼎上疏道光帝,保護林、鄧,痛斥投降派。琦善因在對英交涉中獲罪被革職鎖拿進京,王鼎奉旨審理。他在上奏中說:“不殺琦善,無以對天下。”並且對琦善的黨羽一一制裁。

道光二十一年(1841)夏,黃河在河南祥符(今屬開封)決堤,大水氾濫,沖到歸德、陳州及安徽亳、潁一帶。道光帝命王偕通政使慧成前往治理,此時道光帝為推卸鴉片戰爭戰敗之責,將林則徐革職,發配伊犁。王鼎不顧個人安危,奏請讓林則徐助襄辦河工,想給林則徐一個“立功贖罪”機會,以便求朝廷重新起用。他們“朝夕駐壩”與民眾同“(běn chā)畚鍤”,(亦作“畚臿”或“畚插”;畚,盛土器;鍤,起土器,這裡泛指挖運泥土的用具。)終於在翌年春汛前,使決口大堤合龍,河水悉歸故道。不意治河工程慶典之日,道光卻急令林則徐“仍往伊犁”。王鼎星夜兼程進京,向道光力薦林則徐之賢,道光未聽。次日又廷諍,道光仍不聽,抽身欲走,王鼎牽衣苦諫:“皇上不殺琦善,無以對天下;老臣知而不言,無以對先皇!”道光氣惱,甩袍下殿。絕望中,王鼎于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三十日(1842年6月8日)夜效法春秋時衛國史魚屍諫故事,自縊于園明邸所。王鼎以死相諫意在以血醒君。其遺折中疾呼“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不可任,林不可棄!”

當林則徐聽到王鼎屍諫的消息悲痛萬分,寫了《哭故相王文恪公》詩兩首,贊王鼎“傷心知己千行淚,灑向平沙大幕風”。1845年,林則徐被招還北京時,特到蒲城,拜望了王鼎故居,並親到王氏的墳瑩祭奠了王鼎。1864年,林則徐任陝西巡撫時,還為王鼎守心喪三個月。在王鼎死後,投降派穆彰阿的親信、軍機章京陳孚恩趕到王鼎家,騙得遺書,又對王鼎之子王沆威脅利誘,並“代為改草遺疏”。隨後,陳袖藏王鼎原疏交穆彰阿邀功。道光帝只知王鼎“暴病而亡”,遂下詔憫恤優撫,追贈太保,諡文恪。太保即輔弼國君之官,可見榮耀。在王鼎死後81天,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簽訂,香港人從此脫離了祖國,一去155年。

王鼎宦海40年,後官居宰輔之位,其在刑部、戶部等職任上,多有建樹,受到當時社會進步人士的尊重和敬慕,林則徐、龔自珍、魏源等人與王鼎均有深交。王鼎也大力獎掖後進,但他從不結黨營私。《清史稿·王鼎傳》載其“清操絕俗,生平不受請托,亦不請托於人”。王鼎生前為官,兩袖清風;“卒之日,家無餘貲。”遺著有《重訂朱子近思錄》等。

這篇文章寫於2012/11/21,原名《愛國名相王青天》參考資料:《清史稿·王鼎傳》《渭南縣誌》《陝西人物志》。有必要讓大家知道陝西的確出了人物,故而將稿子發出。而小編今日推薦的書《國之大臣:王鼎與嘉道兩朝政治》大概有七十萬字,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京東有售賣。

柳育龍,1988年生於西安藍田,鐵路工人。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柳公權後裔。撰有文化專著《焦岱史話》《藍田柳氏生甲公家譜》《家譜與尋根》《柳姓史略》《歷代柳氏家訓集釋》《文化視域中的輞川圖景》《歷代藍田作家群研究與評述》《病》三部曲等,詩集《行程記》,小說散文等各類著述10余部,主編書籍刊物近20餘部(冊),系中國詩歌學會,陝西省作家協會,陝西省詩詞學會、帝王陵文化研究會等會員。因常年在外打工,扛著麻袋輾轉大江南北而被媒體譽為“扛麻袋的學者”。

知府相當於一個獨立市的市長(不包括縣級市)、市委書記;同知,相當於地市的副職,或廳局級的副職,如某省某地的市長,副廳長;知縣,相當於縣長、縣委書記。案情真象大白于天下,人人稱頌,因此史料記載為“浙人頌為神明”。王鼎不畏權貴,執法嚴明,顯示了錚錚鐵骨。在他數次奉命出使各省巡視辦案,於冤獄多所平反,被稱為“王青天”,深受道光帝器重。

王鼎嚴以自律從不依人上爬,同鄉同族王傑時任宰相,即清朝開國第一名陝西狀元。他從未讓王傑幫助自己升遷。因此《清史稿》記載道:赴禮部試至京,大學士王傑與同族,欲致之,不就。傑曰:“觀子品概,他日名位必繼吾後。”王傑此話之後,王鼎于嘉慶元年中進士,並“兩以大考升擢”。在嚴格要求自己的同時,他還要求子女族人甚嚴。兒子回陝參加考試,他唯恐利用權勢不法行事,叮囑兒子考前不許“見客”“見長官”。跟隨家人“勿上街”,力杜嫌疑,以正自身,要憑真才實學考取功名。王鼎對教育、社會公益非常關心。他一生視學江西,一分校會試,兩主浙江張試,四主順天鄉試、二主會試,所得多奇傑士。任江西學政,常入基層督查,垂刻《朱子小學近思錄》、《六事箴言》等,充實教學內容。他在外做官仍心系故鄉,曾為渭南蒲城的堯山書院捐款,以供經費。他為倡辦義倉、義田。一次主持家務的四弟對地方捐稍有猶豫,他知道後寫信嚴責:“弟所見殊欠老成。此等義舉……弟當毅然行之……”他態度鮮明,誠心感人。

道光五年(1825)王鼎被授為軍機大臣,次年又授戶部尚書。從工作內容來看,軍機大臣相當於現在國務院秘書長,戶部尚書相當於今日的財政部長。道光七年,新疆張格爾在英國殖民主義支持下,發動叛亂,攻城掠地,割據一方。清廷令長令率兵討伐。王鼎均衡度支,保證了軍需,卓有貢獻。道光八年(1828),張格爾叛亂被平定,得到賞戴花翎,加封太子太保,並授繪像於紫光閣之殊榮。太子太保是東宮的官職職務,主要職責是保護太子安全和教育太子,足可見道光帝的信任。王鼎在戶部尚書任上,兩次對鹽政進行整頓。清道光八年(1828)赴長蘆鹽場調查鹽政弊端,提出緩舊稅、征新稅,暫停徵稅三年,領鹽補貼以補損耗三項治理措施;道光十年(1830)去兩淮鹽場,在陶澍等人的配合下,採取簡化管理、縮小浮收、穩定生產、打擊私販等措施,並提出新章法15條。經過整頓,朝廷稅收得到增加,食鹽產銷兩旺,百姓生活需鹽也得到保障。王鼎理財有方,因此被譽為嘉慶、道光時期的理財能手。

王鼎生活檢樸,克已奉公,憐恤民苦。在治黃工程中,以七十四歲高齡,且背患瘡疾,親臨工地指揮,緊張時竟八日不返公寓,困時和衣臥於轎中。為趕工期,不避嚴冬,過年也在工地度過。吃飯時買民夫食物,他告誡督工人員“大工之役,終日胼胝于風雪水口中”“工程全賴若輩”,要大家愛惜民力尊重民工,贏得愛民如子的口碑。

道光十七年二月初三(1837年3月8日),王鼎虛齡七十,道光帝親書“靖共篤祜”匾相賜;次年,由協辦大學士晉東閣大學士。此時鴉片氾濫已成國家大患。王鼎力主禁煙,支持欽差大臣林則徐赴廣東查禁鴉片。道光二十年(1840),鴉片戰爭爆發,王鼎支援抵抗派,隨著戰爭逐漸對中國不利,道光帝開始妥協動搖,最終將抵抗派林則徐、鄧廷楨等革職充軍。王鼎上疏道光帝,保護林、鄧,痛斥投降派。琦善因在對英交涉中獲罪被革職鎖拿進京,王鼎奉旨審理。他在上奏中說:“不殺琦善,無以對天下。”並且對琦善的黨羽一一制裁。

道光二十一年(1841)夏,黃河在河南祥符(今屬開封)決堤,大水氾濫,沖到歸德、陳州及安徽亳、潁一帶。道光帝命王偕通政使慧成前往治理,此時道光帝為推卸鴉片戰爭戰敗之責,將林則徐革職,發配伊犁。王鼎不顧個人安危,奏請讓林則徐助襄辦河工,想給林則徐一個“立功贖罪”機會,以便求朝廷重新起用。他們“朝夕駐壩”與民眾同“(běn chā)畚鍤”,(亦作“畚臿”或“畚插”;畚,盛土器;鍤,起土器,這裡泛指挖運泥土的用具。)終於在翌年春汛前,使決口大堤合龍,河水悉歸故道。不意治河工程慶典之日,道光卻急令林則徐“仍往伊犁”。王鼎星夜兼程進京,向道光力薦林則徐之賢,道光未聽。次日又廷諍,道光仍不聽,抽身欲走,王鼎牽衣苦諫:“皇上不殺琦善,無以對天下;老臣知而不言,無以對先皇!”道光氣惱,甩袍下殿。絕望中,王鼎于道光二十二年四月三十日(1842年6月8日)夜效法春秋時衛國史魚屍諫故事,自縊于園明邸所。王鼎以死相諫意在以血醒君。其遺折中疾呼“條約不可輕許,惡例不可輕開;穆不可任,林不可棄!”

當林則徐聽到王鼎屍諫的消息悲痛萬分,寫了《哭故相王文恪公》詩兩首,贊王鼎“傷心知己千行淚,灑向平沙大幕風”。1845年,林則徐被招還北京時,特到蒲城,拜望了王鼎故居,並親到王氏的墳瑩祭奠了王鼎。1864年,林則徐任陝西巡撫時,還為王鼎守心喪三個月。在王鼎死後,投降派穆彰阿的親信、軍機章京陳孚恩趕到王鼎家,騙得遺書,又對王鼎之子王沆威脅利誘,並“代為改草遺疏”。隨後,陳袖藏王鼎原疏交穆彰阿邀功。道光帝只知王鼎“暴病而亡”,遂下詔憫恤優撫,追贈太保,諡文恪。太保即輔弼國君之官,可見榮耀。在王鼎死後81天,喪權辱國的《南京條約》簽訂,香港人從此脫離了祖國,一去155年。

王鼎宦海40年,後官居宰輔之位,其在刑部、戶部等職任上,多有建樹,受到當時社會進步人士的尊重和敬慕,林則徐、龔自珍、魏源等人與王鼎均有深交。王鼎也大力獎掖後進,但他從不結黨營私。《清史稿·王鼎傳》載其“清操絕俗,生平不受請托,亦不請托於人”。王鼎生前為官,兩袖清風;“卒之日,家無餘貲。”遺著有《重訂朱子近思錄》等。

這篇文章寫於2012/11/21,原名《愛國名相王青天》參考資料:《清史稿·王鼎傳》《渭南縣誌》《陝西人物志》。有必要讓大家知道陝西的確出了人物,故而將稿子發出。而小編今日推薦的書《國之大臣:王鼎與嘉道兩朝政治》大概有七十萬字,由陝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京東有售賣。

柳育龍,1988年生於西安藍田,鐵路工人。唐代著名詩人、書法家柳公權後裔。撰有文化專著《焦岱史話》《藍田柳氏生甲公家譜》《家譜與尋根》《柳姓史略》《歷代柳氏家訓集釋》《文化視域中的輞川圖景》《歷代藍田作家群研究與評述》《病》三部曲等,詩集《行程記》,小說散文等各類著述10余部,主編書籍刊物近20餘部(冊),系中國詩歌學會,陝西省作家協會,陝西省詩詞學會、帝王陵文化研究會等會員。因常年在外打工,扛著麻袋輾轉大江南北而被媒體譽為“扛麻袋的學者”。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