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中國歷史上的四大清官,為官清廉一生正直,名垂千古!

西門豹

春秋戰國時期魏國人。 當時鄴地是魏都的重要門戶, 且是戰略要地, 但天災人禍不斷, 民不聊生。 魏王特派西門豹擔任鄴縣令, 治理鄴地。 西門豹到鄴地後, 微服私訪, 詢查百姓疾苦, 利用“河伯娶媳婦”事件, 智懲三老、廷椽和巫婆, 用事實教育百姓, 破除迷信。 同時, 修建漳河十二渠, 治理漳河水患, 發展農業生產, 使鄴地百姓逐步富庶起來。 西門豹為官一生, 清正廉明, 造福百姓,

西門豹治鄴, 清廉刻苦, 不謀私利, 可對魏文侯身邊的近臣很簡慢, 君主左右的人就聯合起來, 說西門豹的壞話。 任官一年後, 西門豹去首都彙報工作時,

魏文侯要收回西門豹的印信, 西門豹說:“我過去不知道如何治理鄴, 現在知道了, 請大王再給我一次機會, 如果再治不好, 願意接受死刑。 ”魏文侯聽西門豹說的懇切, 不忍心收回印信, 就再給他一年時間。 這次西門豹上任後就加緊搜刮百姓, 討好魏文侯左右的人。 一年之後, 西門豹再去彙報工作, 魏文侯親自出來迎接他, 並向他致謝。 西門豹說:“往年我替君主治鄴, 君主要收回印信, 今年我換了個方法治鄴, 君主向我致謝, 我不能再治理下去了, 請允許我辭職。 ”魏文侯聽了這句話, 幡然醒悟, 說:“過去我不瞭解你, 現在瞭解了, 請你繼續替我治鄴。 謝謝”

趙廣漢

曾任守京兆尹、潁川郡太守、京兆尹。 在潁川郡任太守期間, 是趙廣漢前期治理的最佳階段, 他不畏強權, 精明強幹, 剛到任的幾個月時間, 就做了兩件大事:一是打擊豪門大族的勢力, 緩和社會矛盾;二是加強地方管理, 轉變當地的不良風氣。 其威名由此流傳, 《漢書》本傳中就把擅長處理政務說成是他的天性。

趙廣漢在擔任京兆尹時, 表現出高度的責任心, 處理各項公務, 往往通宵達旦。 並且善於思考, 講究辦事效率。 在其治理期間, 京兆地區政治清明, 官屬和百姓無不交口稱讚。 但京兆尹的職責在於管理京城, 因在天子腳下, 日常處理政務容易得罪皇親國戚和當朝顯貴, 所以, 雖然趙廣漢算得上是一,

趙廣漢任京兆尹期間, 為官廉潔清明, 威制豪強, 深得百姓讚頌。 資治通鑒》所記“京兆政清, 吏民稱不容口”, 是對趙廣漢最好的評價。 趙廣漢是中國古代十大清官之一。 仍然落得被腰斬的下場

徐有功

本名徐弘敏, 唐朝長安人, 是唐代最著名的專司審案的官吏。 在古代, 大多數官職都是行政司法混一的, 只有在朝廷才有專門的審案官, 但在官僚體系中地位極低, 也難有作為。 徐有功雖長期擔任專職審案官, 卻因敢於嚴格守法, 犯顏直諫, 執正、平反成百上千冤案, 救活人命多達萬人以上而名留青史。 徐有功先後任過蒲州司法參軍、司刑寺(即大理寺)司刑丞、秋官(即刑部)員外郎、郎中侍御史司刑少卿等職。

徐有功為官之時, 正值武周時期, 上有武后作亂, 下有酷吏網羅, 執法守正彼為不易。 由於徐有功前後執正大案六七百件, 救活人命數以萬計, 因而難免得罪酷吏、奸臣, 頻遭彈劾、推審, 但最終皆因找不出他貪贓或徇私枉法的證據, 使他三次被控死罪, 三次被赦, 兩次被罷官又兩次複出。 儘管如此, 他仍持志不渝, 不阿諛奉承, 一心執法守正。 也正因如此, 使徐有功能成為歷史上罕見的一位名留青史的專職"法官", 被當時人譽為"自古無有"的好官。

包拯

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開始立志要為國家出力,“竭忠死義”。包拯仕途的起點是知縣,後歷任知府、轉運使等地方行政長官;擔任過監察禦史等監察大臣、戶部副史等掌理國家財政的高級官員、都部署等軍事要職;當過外交使節出使遼邦;最有名的是做過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他一生嚴於律己,身體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頓吏治,打擊貪污,深受百姓歡迎,離任時當地精製一好硯相送,他都婉言謝絕,“不持一硯歸”。

他一生鐵面無私,不避權貴,執法如山。對皇親國戚、宦官權貴的不法行為,一律極力主張繩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獄,是包拯生前與死後深為百姓所讚揚和稱頌的主要內容。包拯在當時和後世都享有盛名,特別在死後,作為清官的典型形象,被不同體裁的文藝作品大肆渲染,使之帶有神奇色彩。隨著國際上文化交流的進展,包拯這個歷史人物和藝術形象還贏得了世界的聲譽。雖然史料中的包拯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相差懸殊,但包拯的一生,既能得到封建最高統治者的賞識,也受到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下層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作為清官確實是非常典型的。

包拯

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人,是歷史上最有名的清官。他從青少年時代起,就開始立志要為國家出力,“竭忠死義”。包拯仕途的起點是知縣,後歷任知府、轉運使等地方行政長官;擔任過監察禦史等監察大臣、戶部副史等掌理國家財政的高級官員、都部署等軍事要職;當過外交使節出使遼邦;最有名的是做過天章閣待制、龍圖閣直學士。他一生嚴於律己,身體力行。他在端州任知州,整頓吏治,打擊貪污,深受百姓歡迎,離任時當地精製一好硯相送,他都婉言謝絕,“不持一硯歸”。

他一生鐵面無私,不避權貴,執法如山。對皇親國戚、宦官權貴的不法行為,一律極力主張繩之以法。大力平反冤獄,是包拯生前與死後深為百姓所讚揚和稱頌的主要內容。包拯在當時和後世都享有盛名,特別在死後,作為清官的典型形象,被不同體裁的文藝作品大肆渲染,使之帶有神奇色彩。隨著國際上文化交流的進展,包拯這個歷史人物和藝術形象還贏得了世界的聲譽。雖然史料中的包拯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相差懸殊,但包拯的一生,既能得到封建最高統治者的賞識,也受到處於水深火熱中的下層人民的擁護和愛戴,作為清官確實是非常典型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