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戚繼光人緣好,因為他是武將中會作詩的全才

戚繼光在薊[jì]州創造的戰術, 可以稱之為“步兵軍官的各兵種協同”。 要對這種戰術作出評論, 必須顧及他所受到的各種條件的限制。 當時, 現代化的武器傳入不久, 而北方士兵的素質 又極不理想, 他所依靠的主要力量仍然是來自南方的舊部, 為數約一個旅左右。 他把這一個旅的兵力作了適當的配置, 並以此為全軍的核心, 以防禦蒙古的10萬鐵騎突然來襲。

抗倭[wō]戰爭中使用的“鴛鴦陣”, 是一種以小股步兵為主的戰術, 目的在於對付海寇並適應南方的地形特點。 而薊[jì]州軍鎮的任務是防禦蒙古的大部隊騎兵, 因而這種在“鴛鴦陣”的基礎上發展而成的新技術也就初具了各兵種協同作戰的規模。

戰車的使用成為這種戰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這種戰車的性能以防禦為主。 形狀和民間的大車相似。 所不同之處, 在於民間的大車的車箱兩側各有箱板, 而這種戰車只有8片可以折疊的屏風,

共長15尺, 平時平放在車轅上, 作戰時打開樹立在一邊車輪之後以代車箱, 所以又稱“偏箱車”。 幾十輛戰車可以並肩銜接, 擺成圓形或方形的防禦據點。 屏風最靠邊的兩扇可以前後搖擺, 有如門葉, 以供步兵出入。

一輛戰車裝載“佛朗機”輕炮兩門。 用今天的標準來看, 這種歐洲式的火器只能算做大口徑的火槍而不能算做炮。 它以青銅或鑄鐵鑄成, 長度自3尺至7尺不等, 口徑則小於2寸, 從炮口裝入鉛彈。 最大型的佛朗機, 射程為2000尺。 通常這種火炮以及輔助火炮的鳥銃都在戰車上屏風後發射鉛彈, 屏風開洞以為鉛彈的出口。

士兵20人配屬於戰車一輛。 其中10人直接附屬於戰車, 任務為施放佛朗機。 另外10人就是戚繼光所強調的“殺手”, 任務為以藤牌, 鏜鈀和長柄單刀迎敵。 殺手班的距離和戰車保持在25尺以內, 他們如果前進, 戰車也隨之而推進。

其他步兵部隊仍然使用鴛鴦陣的戰術, 稍有差異的是藤牌手應當匍匐前進砍斫[zhuó]敵人的馬蹄, 長槍手則主要在於挑刺敵軍使之落馬,

竹制的狼筅[xiǎn]有一部分已易為鐵制。

這一混成旅有騎兵3000人, 步兵4000人, 重戰車128輛, 輕戰車216輛。 迎敵時騎兵在前阻擋敵人, 使戰車得以有充裕的時間構成戰鬥隊形。 當敵軍逼近, 騎兵就退入戰車陣內。 敵騎數在一百以下, 混成旅拒不接戰, 只有來犯的大批敵騎進入火器的射程中約250尺時, 佛朗機、鳥銃和火箭等才同時施放。

混成旅也可能攜帶重炮, 其中之一俗稱“大將軍”。 這種重炮重1000斤, 以騾車裝運, 點放時則需使用大木楔入地面使本身固定。 炮筒內不用彈丸, 而以小鐵球和石塊緊緊填實, 作用是在零距離大量殺傷敵軍人馬, 炮手在點燒火藥以後也要跳進附近的工事裡以避免受傷。

當火器的威力發揮以後,

步兵就從戰車之後沖出, 形成幾道攻擊波和敵人格鬥而以喇叭的聲音指揮動作的協同。 等到敵人攻勢被挫, 隊形散亂, 騎兵也從車後整隊出擊。 這種騎兵實際上是馬上步兵, 他們同樣以鴛鴦陣的隊形帶著不同的白刃作戰。 蒙古人利用騎兵結隊衝鋒, 以迅猛的力量和氣勢壓倒對手, 戚繼光未曾仿效。

這樣一種經過精心研究而形成的戰術, 由於不久以後本朝即與蒙古人和解, 所以並沒有經過實戰的嚴格考驗, 也沒有在軍事歷史上發生決定性的影響, 從純粹軍事的角度來說, 這個結果多少是有所遺憾的。

戚繼光出任薊[jì]州總兵不到3年,俺答就放棄了騷擾政策,立誓不再入犯,而且約束所有的部落,以作為接受津貼和互市的條件。其時只有東部土蠻各部落不受約束,仍然和遼東的李成梁部隊不時交鋒,偶然也有小股部隊和薊[jì]州軍發生接觸,但已與大局無關。

俺答雖稱“封貢”,其和局能否持久,廷臣誰也沒有把握。因之此時仍有主戰派。如譚綸即主張積蓄力量,作大規模的主動出擊,以徹底消滅蒙古人的攻擊力量。這樣大規模的總體行動,卻需要舉朝文武真正的協同一致,而且要承擔可能發生的風險。因之張居正就無意于採納譚綸的建議。他給戚繼光的信上說:“賊不得入,即為上功。薊[jì]門無事,則足下之事已畢。”

張居正並不是沒有雄心壯志,但是他看得到自己的弱點。即如戚繼光在薊[jì]州最大的困難就是北兵與南兵的摻雜。他對南兵可以繩以紀律,並能指揮如意,而對北兵則無法作這樣嚴格的要求。他曾經打算以經過他訓練的官兵作教導隊,去訓練其他部隊,此事未能如願。他又要求再調兩萬名浙兵,也未被批准,而此時仍有南北兵間極不相容的情況,可見他的處境不佳。

邊境的戰爭既然暫時平息,練兵活動也不再像在南方的時候那麼緊張,戚繼光於是提議派遣北兵修築長城。北京一帶的“邊牆”原為明初大將徐達等所築。戚繼光建議增造“空心堡壘”,以增加防禦功能。他最初計畫以250人組成一個工兵營,每營在一年內建造堡壘70座。薊[jì]州全境內建造的堡壘總數原定為3000座,後來批准施工的為1200座,同時修造的時間也未如原議,竟綿延十載才全部竣工。這種築成的堡壘,其標準規格為3層,台頂見方12尺,可駐守30-50名士兵。建築材料磚石灰泥等等大部由從事修築的北兵自製,政府只發給少數款項作為接濟。築成以後,經常駐守的任務由南兵擔任,北兵由於餉項不足,只能以各種方式營生自給。全部提案遭到北方軍官的強烈反對,只是由於張居正的全力支持才開工修築如議。張居正去世以後,他一生的經營大部付之流水,惟有在這邊牆上林立的堡壘才是他留下的永久性的貢獻。

這種營造和防禦政策,把兵力分散配備在這樣長的防禦線上,歸根結底仍由當時的供應制度所迫致。假使沒有這種情形,而戚繼光有選擇的自由,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採取攻勢,創造流動性的戰術。他在留下的詩文中曾再三表示過這種願望。

戚繼光任薊[jì]州總兵前後達15年,等於前任10人任期的總和。他是一個不知疲倦的人,喜愛操練、閱兵、舉行各種典禮和向部下訓話。這些活動使他有機會在全軍將士面前顯示他體格強壯,動作敏捷。在對部下將領講解各種近戰武器的利弊時,他有一次當場命令一個下級軍官用軍刀對他作攻擊,而他則持長槍防禦。他經常巡視各部,一次馳馬到長城以外20裡,周圍沒有一個侍衛。他還親自攀著懸繩登上設在絕壁上的觀察所。身為高級將領還具備這樣的體力與作風使他引以自豪。

在繁忙的軍務之中,他還抽空寫作他的軍事著作和詩文。他的第二部軍事著作題為《練兵實紀》,刊印於1571年。9年之後又刊印了他的詩文集《止止堂集》。

中國的古典詩歌,如果用沖淡自然的語言表現出深切或激動的情緒,就謂之含蓄;如果用棱角分明的粗線條勾畫出不受拘束的氣概,則謂之豪放。戚繼光的詩歌達不到這樣的境界,帶給讀者的感覺只是拘束和平庸。好在也沒有人用上述的標準來權量詩人戚繼光。一般看來,出身于武舉的將領,大半生都在戎馬倥傯[kǒng zǒng]之中,除了“少好讀書”的俞大猷[yóu]之外,戚繼光的文章造詣已無與倫比。在平常的談話中,他可以隨口引用儒家的經典和史書上的教訓,以此,文官們對他刮目相看,認為他不是樊噲[kuài]式的武人。等到他的官階越來越高,就有更多的文官把他引為同類,在一起飲酒賦詩,往來酬對。當時的文苑班頭王世貞和戚繼光的交情就非同泛泛,在他的文集中有兩篇送給戚帥的壽序,並且還為《紀效新書》和《止止堂集》作序。

和戚繼光同時代的武人,沒有人能夠建立如此輝煌的功業。他從來不做不可能做到的事。但是在可能的範圍內,他已經做到至矣盡矣。為此,他得到了武官所能得到的各種榮譽。即以官位而論,身居總兵,也已登峰造極。因為本朝的成例不允許一個武人握有一省以上的兵權,即使再有升遷,也不過是增加官俸和官銜。如果說還有遺憾,乃是他沒有被封為伯爵。而這一高位,除了照例授予皇帝的岳父以外,只有建立了匡危扶傾的不世殊勳才能獲得。

也歡迎您加入我們的讀書會,即有機會參與線下的讀書俱樂部活動,和更多的朋友一起交流讀書心得體會,讓讀書更有樂趣意義!我們明天再見!

戚繼光出任薊[jì]州總兵不到3年,俺答就放棄了騷擾政策,立誓不再入犯,而且約束所有的部落,以作為接受津貼和互市的條件。其時只有東部土蠻各部落不受約束,仍然和遼東的李成梁部隊不時交鋒,偶然也有小股部隊和薊[jì]州軍發生接觸,但已與大局無關。

俺答雖稱“封貢”,其和局能否持久,廷臣誰也沒有把握。因之此時仍有主戰派。如譚綸即主張積蓄力量,作大規模的主動出擊,以徹底消滅蒙古人的攻擊力量。這樣大規模的總體行動,卻需要舉朝文武真正的協同一致,而且要承擔可能發生的風險。因之張居正就無意于採納譚綸的建議。他給戚繼光的信上說:“賊不得入,即為上功。薊[jì]門無事,則足下之事已畢。”

張居正並不是沒有雄心壯志,但是他看得到自己的弱點。即如戚繼光在薊[jì]州最大的困難就是北兵與南兵的摻雜。他對南兵可以繩以紀律,並能指揮如意,而對北兵則無法作這樣嚴格的要求。他曾經打算以經過他訓練的官兵作教導隊,去訓練其他部隊,此事未能如願。他又要求再調兩萬名浙兵,也未被批准,而此時仍有南北兵間極不相容的情況,可見他的處境不佳。

邊境的戰爭既然暫時平息,練兵活動也不再像在南方的時候那麼緊張,戚繼光於是提議派遣北兵修築長城。北京一帶的“邊牆”原為明初大將徐達等所築。戚繼光建議增造“空心堡壘”,以增加防禦功能。他最初計畫以250人組成一個工兵營,每營在一年內建造堡壘70座。薊[jì]州全境內建造的堡壘總數原定為3000座,後來批准施工的為1200座,同時修造的時間也未如原議,竟綿延十載才全部竣工。這種築成的堡壘,其標準規格為3層,台頂見方12尺,可駐守30-50名士兵。建築材料磚石灰泥等等大部由從事修築的北兵自製,政府只發給少數款項作為接濟。築成以後,經常駐守的任務由南兵擔任,北兵由於餉項不足,只能以各種方式營生自給。全部提案遭到北方軍官的強烈反對,只是由於張居正的全力支持才開工修築如議。張居正去世以後,他一生的經營大部付之流水,惟有在這邊牆上林立的堡壘才是他留下的永久性的貢獻。

這種營造和防禦政策,把兵力分散配備在這樣長的防禦線上,歸根結底仍由當時的供應制度所迫致。假使沒有這種情形,而戚繼光有選擇的自由,他一定會毫不猶豫地採取攻勢,創造流動性的戰術。他在留下的詩文中曾再三表示過這種願望。

戚繼光任薊[jì]州總兵前後達15年,等於前任10人任期的總和。他是一個不知疲倦的人,喜愛操練、閱兵、舉行各種典禮和向部下訓話。這些活動使他有機會在全軍將士面前顯示他體格強壯,動作敏捷。在對部下將領講解各種近戰武器的利弊時,他有一次當場命令一個下級軍官用軍刀對他作攻擊,而他則持長槍防禦。他經常巡視各部,一次馳馬到長城以外20裡,周圍沒有一個侍衛。他還親自攀著懸繩登上設在絕壁上的觀察所。身為高級將領還具備這樣的體力與作風使他引以自豪。

在繁忙的軍務之中,他還抽空寫作他的軍事著作和詩文。他的第二部軍事著作題為《練兵實紀》,刊印於1571年。9年之後又刊印了他的詩文集《止止堂集》。

中國的古典詩歌,如果用沖淡自然的語言表現出深切或激動的情緒,就謂之含蓄;如果用棱角分明的粗線條勾畫出不受拘束的氣概,則謂之豪放。戚繼光的詩歌達不到這樣的境界,帶給讀者的感覺只是拘束和平庸。好在也沒有人用上述的標準來權量詩人戚繼光。一般看來,出身于武舉的將領,大半生都在戎馬倥傯[kǒng zǒng]之中,除了“少好讀書”的俞大猷[yóu]之外,戚繼光的文章造詣已無與倫比。在平常的談話中,他可以隨口引用儒家的經典和史書上的教訓,以此,文官們對他刮目相看,認為他不是樊噲[kuài]式的武人。等到他的官階越來越高,就有更多的文官把他引為同類,在一起飲酒賦詩,往來酬對。當時的文苑班頭王世貞和戚繼光的交情就非同泛泛,在他的文集中有兩篇送給戚帥的壽序,並且還為《紀效新書》和《止止堂集》作序。

和戚繼光同時代的武人,沒有人能夠建立如此輝煌的功業。他從來不做不可能做到的事。但是在可能的範圍內,他已經做到至矣盡矣。為此,他得到了武官所能得到的各種榮譽。即以官位而論,身居總兵,也已登峰造極。因為本朝的成例不允許一個武人握有一省以上的兵權,即使再有升遷,也不過是增加官俸和官銜。如果說還有遺憾,乃是他沒有被封為伯爵。而這一高位,除了照例授予皇帝的岳父以外,只有建立了匡危扶傾的不世殊勳才能獲得。

也歡迎您加入我們的讀書會,即有機會參與線下的讀書俱樂部活動,和更多的朋友一起交流讀書心得體會,讓讀書更有樂趣意義!我們明天再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