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家居>正文

包郵區多肉度夏實踐經驗:助陽臺養肉党安全度夏!

點擊上方↑↑↑↑↑↑↑【+關注】↑↑↑↑↑↑↑↑↑↑↑↑↑即可訂閱關注【多肉植物百科】

感謝作者【素面朝天】的原創授權分享

編輯整理:百科君

座標:江蘇淮安

在之前分享的《多肉養根篇:通俗易懂、簡單粗暴的經驗, 帶你養根帶你飛!》篇中曾提及將要寫一篇關於我去年如何從包郵區史上最變態夏天過來的文, 對不住了各位, 今年夏天來得太快就像龍捲風, 襯得我度夏篇有點姍姍來遲…當然打死不承認是拖延症發作啦^_^

無論如何, 自己挖的坑流著淚也要填上。

開啟正文之前, 先強調下我的座標——江蘇淮安。 估計外省的朋友對這個地名沒什麼概念, 但提到“秦嶺—淮河”一線應該都有印象吧, 是的, 淮安就地處淮河流域, 這條南北分界線恰好從我們這裡穿過。 也正因為此, 無論自然氣候還是風土人文, 都兼具南北方特色, 以及非常顯著的過渡性特質。 為了扣題, 其他暫且不談, 單就養肉的度夏而言,

我們既有連綿潮濕的梅雨, 也有高溫悶熱的伏旱, 只是時間和強度上又較之江南地區相對略小。

沒有在包郵區生活過的人, 很難想像這裡的夏天是種什麼樣的體驗, 濕熱黏膩, 唯有蒸籠可以形容。 可想而知, 這對於喜歡乾燥涼爽的肉們是怎樣的一種災難。

似乎一寫東西就會自動切換成嘮叨模式…

好吧, 之所以強調這麼多, 只是想讓各位瞭解, 影響多肉的因素實在太多太多, 咱大中國又實在太大太大, 僅氣候這一項就千差萬別, 所以, 我的不一定適合你的, 但我們可以彼此借鑒, 求同存異。

看過我前帖的都知道,

我不太懂什麼專業術語, 更講不出什麼理論高度, 只能將我的實踐經驗, 力求以最簡單直白的方式分享給各位新手, 減少傷亡, 安全度夏, 這才是我們現階段的共同目標。

終於要開始正文了…

去年包郵區那個變態到人神共憤的夏天可能很多肉友都記憶猶新,

從六月初到八月底, 梅雨、高溫、秋老虎一個個無縫對接, 屢創新高, 現在回想依然心有餘悸。 不過最終, 我還是帶著我95%的肉強闖成功(此處可以有掌聲), 那餘下5%卻是因何掉隊的呢?

No.1 止步於根

現在明白我為什麼要先寫養根篇了吧, 因為這是關係到能否安全度夏的第一要素, 沒錯, 它奏是No.1!根系的重要性就毋庸贅述了吧, 想必大家都明白。 如果入夏前多肉不能服盆、根系不夠強健, 就會發生以下悲劇…

圖片看上去應該很直觀,這些沒趕上服盆的老樁,至死都沒長出新根。可歎我那會兒卻圖樣圖森破地單純從上盆時間來判斷服盆,十天后直接露養,結果化水的化水、黑腐的黑腐,連砍下來的小頭都沒成活。(再看去年的遺照,容我哭會兒先)

小貼士:

1.新手最好在四月前入手新肉、完成換盆換土,尤其老樁,最遲不超過五月,以盡可能保證在入夏前充分服盆。

2.春秋兩季或許無所謂,但夏天未服盆和剛服盆的肉必須得到特殊照顧——置於陰涼通風處,空氣濕度小可以少量給水,濕度大時極少量甚至不給水,避免直曬和淋雨。

3.判斷是否服盆前帖說過,再重複一遍最簡單的方法——澆水後看葉片變飽滿的時間長短,時間越短說明根系吸收越好,一般10-12小時。

根好才是硬道理。去年七月下旬35度高溫下,沒有遮陽卻依然堅挺的小強們。

No.2 淋雨進屋

去年的梅雨季來得早而猛,遮雨棚未能及時買,肉們不得已淋了幾場雨。因為擔心我那又大又肥的TP就這麼被淋死,於是很傻很天真地把它收進了陽臺,導致越小心越出錯直至徹底葬送。肥厚的葉子開始一片一片化水,再通風補救也終究回天乏術。

這盆20cm口徑的大TP,就這麼離我而去…

那些沒享受到“禮遇”依然在雨中堅守的肉,反倒沒問題。當然前提依然是根系不錯,而且此時溫度不高,高溫暴雨就要另當別論了。

小貼士:

1.早計畫早準備,入夏前將遮陽網、遮雨棚等一應神器各就各位,時刻準備著。

2.度夏最重要是通風,淋雨後更是必須+必須!即使收進來也最好配合電扇幫助通風。

3.緊湊肥厚的肉尤其要注意,葉片太肥、長得太密、擠得太緊,一旦沾水便很難吹幹,極易化水,所以此類儘量避免淋雨,澆水也最好沿盆邊溜圈,避開葉片。

No.3 病灶潛伏

有些死亡看似猝不及防,明明該做的都做了、該防的都防了,偏偏一言不合甚至一言沒發就立馬死給你看。事實上,很多時候病根早就埋下,只看你觀察是否仔細入微罷了。

養肉的都喜歡有事沒事就看肉,看什麼呢?看長沒長大、出沒出狀態、爆沒爆小崽,看有沒蟲子、是否該澆水,這是個好習慣。如果發現某顆肉既不是服盆期,也不屬休眠期,但卻好久不見長、葉子又消耗快,那就要當心了,通常是根出了問題。而此類問題若拖到夏天,稍不留神就是毀滅性的——枯死的根吸收不了水分,埋在高溫悶濕的土裡極易腐爛導致黑腐。

比如我這盆湯姆漫畫,原本早已服盆並長勢良好,突然某天發現葉子已經慢慢耗掉好多,開始以為是度夏沒狀態徒長而已,直到越來越不對勁,待挖出來為時已晚,最終一個小頭都沒救得下來。

小貼士:

留心觀察,及時發現及時處理,能在入夏前解決最好。吃過此虧後我都毫不猶豫直接翻盆換土,哪怕盛夏也絕不手軟,寧可在空調房裡小心伺候,重新等待發根服盆。不過,這點建立在判斷準確性的基礎上,靠的是經驗和積累,各自意會吧。

No.4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不是故意要這麼無厘頭啊,有些真的是莫名其妙,我至今仍找不出什麼原因。比如,去年大江南北、舉國上下一片哀嚎的熊掉爪子事件,後來看了不少分析帖,對照下也沒總結出個所以然來,那就歸咎於變態的鬼天氣,“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留也留不住,由它任性吧。

同樣掉葉子的還有桃蛋,好在也僅僅是掉而已,如今不但恢復,連小崽都長這麼大了。

以上大致是去年夏天我肉的N種死法,還有啥?留待各位自行補充吧…

再囉嗦幾句給新手的建議:

1、關於配土 毫無疑義的顆粒比例越多越好。

2、關於澆水 整個夏天幾乎半斷水狀態,即使澆也只是沿盆邊遛上那麼兩圈,還至少隔十天半個月,基本沒怎麼澆透過。可能咱家肉也適應了我平時的控水養法,未出現什麼不適。

自從梅雨掛肉後,我就不讓肉淋雨了,下雨即刻上膜。雨水再有營養,也抵不過賴活著。

順便說下,每天堅持看天氣預報是又一個好習慣,雖說有時候不太靠譜。如果發現第二天溫度不太高並且有風,那前一天傍晚就是個澆水的好時機。對了,夏季白天不澆水這個應該都知道的吧…

3、關於遮陽 去年我死撐至七月底,到底還是上了遮陽網,畢竟虐也得有個限度,人且受不了何況肉乎?3針黑色,這個不敢瞎推廣,我那是一路曬過來的。各地紫外線強度不同,自己體感下,不行趕緊上6針,徒、菜不要緊,保命首要。

當然我開始那麼個曬法傷的也有,但很少且不嚴重,除了下麵這顆雙頭烏木,剛六月中旬就曬傷了,趕緊轉到陰涼處療養,後發現有一個頭不太對勁,被逼棒打鴛鴦,最後都存活了下來,如今變成了一大一小兩隻。

4、關於通風 這點得敲黑板強調,必須鐫刻進頭腦、融化到血液裡。不但陽臺、室內要保證通風,就連室外的遮陽、遮雨棚最好都架高些,兩頭打開,便於空氣快速流通。

5、關於花盆 好像此前有朋友問過,多大的盆比較合適。我的建議呢,新手儘量不要用太深、太大的盆,尤其是深盆,土不容易幹,造成盆內悶熱潮濕。通常盆口徑比肉大1-2cm就差不多了。現在很多肉友包括我喜歡拇指盆控根控型,相對來說養護上也簡單不少。

6、關於休眠 “冬種型”的肉,在夏季會休眠,所以它們的養護比較簡單,陰涼通風處,然後極少量給水就OK。但有一點要注意,休眠期的肉比較難發根服盆,所以得算好了時間再入手或換盆哈(此處感謝“郝亮”肉友上次的留言提醒)。至於哪些屬夏季休眠的,網上都搜得到,再扯下去我得吐血了…

再次重申:養肉從來就沒有通用的不二法門,再牛掰的大神也不敢保證所有肉全都長命百歲。既然傷亡不可避免,那咱就不能讓寶貝們白白犧牲,同樣的地方老摔跟頭可不行,總結經驗的意義便在於此。

唉,一不小心又碼個長篇,用手機摳這麼多字我也是醉了,能堅持看到這兒的都是真愛——不是愛我啊是愛肉…

最後,“謀肉在人,成事在天”,祝所有肉寶們都能安全度夏…

Ps:上回不少人對咱家這款毛茸茸肉感興趣,這貨叫錦司晃,當初老闆送的鼻屎苗帶大,不過還不是顏值最高峰。

冬天時是這樣的,室內拍的光線不太好,實物更美膩。

百科君碎碎念:是不是依然通俗易懂、簡單粗暴的經驗!如果覺得樓主的經驗很受用,記得多多轉發、分享、點贊哦!

===========

圖片看上去應該很直觀,這些沒趕上服盆的老樁,至死都沒長出新根。可歎我那會兒卻圖樣圖森破地單純從上盆時間來判斷服盆,十天后直接露養,結果化水的化水、黑腐的黑腐,連砍下來的小頭都沒成活。(再看去年的遺照,容我哭會兒先)

小貼士:

1.新手最好在四月前入手新肉、完成換盆換土,尤其老樁,最遲不超過五月,以盡可能保證在入夏前充分服盆。

2.春秋兩季或許無所謂,但夏天未服盆和剛服盆的肉必須得到特殊照顧——置於陰涼通風處,空氣濕度小可以少量給水,濕度大時極少量甚至不給水,避免直曬和淋雨。

3.判斷是否服盆前帖說過,再重複一遍最簡單的方法——澆水後看葉片變飽滿的時間長短,時間越短說明根系吸收越好,一般10-12小時。

根好才是硬道理。去年七月下旬35度高溫下,沒有遮陽卻依然堅挺的小強們。

No.2 淋雨進屋

去年的梅雨季來得早而猛,遮雨棚未能及時買,肉們不得已淋了幾場雨。因為擔心我那又大又肥的TP就這麼被淋死,於是很傻很天真地把它收進了陽臺,導致越小心越出錯直至徹底葬送。肥厚的葉子開始一片一片化水,再通風補救也終究回天乏術。

這盆20cm口徑的大TP,就這麼離我而去…

那些沒享受到“禮遇”依然在雨中堅守的肉,反倒沒問題。當然前提依然是根系不錯,而且此時溫度不高,高溫暴雨就要另當別論了。

小貼士:

1.早計畫早準備,入夏前將遮陽網、遮雨棚等一應神器各就各位,時刻準備著。

2.度夏最重要是通風,淋雨後更是必須+必須!即使收進來也最好配合電扇幫助通風。

3.緊湊肥厚的肉尤其要注意,葉片太肥、長得太密、擠得太緊,一旦沾水便很難吹幹,極易化水,所以此類儘量避免淋雨,澆水也最好沿盆邊溜圈,避開葉片。

No.3 病灶潛伏

有些死亡看似猝不及防,明明該做的都做了、該防的都防了,偏偏一言不合甚至一言沒發就立馬死給你看。事實上,很多時候病根早就埋下,只看你觀察是否仔細入微罷了。

養肉的都喜歡有事沒事就看肉,看什麼呢?看長沒長大、出沒出狀態、爆沒爆小崽,看有沒蟲子、是否該澆水,這是個好習慣。如果發現某顆肉既不是服盆期,也不屬休眠期,但卻好久不見長、葉子又消耗快,那就要當心了,通常是根出了問題。而此類問題若拖到夏天,稍不留神就是毀滅性的——枯死的根吸收不了水分,埋在高溫悶濕的土裡極易腐爛導致黑腐。

比如我這盆湯姆漫畫,原本早已服盆並長勢良好,突然某天發現葉子已經慢慢耗掉好多,開始以為是度夏沒狀態徒長而已,直到越來越不對勁,待挖出來為時已晚,最終一個小頭都沒救得下來。

小貼士:

留心觀察,及時發現及時處理,能在入夏前解決最好。吃過此虧後我都毫不猶豫直接翻盆換土,哪怕盛夏也絕不手軟,寧可在空調房裡小心伺候,重新等待發根服盆。不過,這點建立在判斷準確性的基礎上,靠的是經驗和積累,各自意會吧。

No.4 “天要下雨娘要嫁人”

不是故意要這麼無厘頭啊,有些真的是莫名其妙,我至今仍找不出什麼原因。比如,去年大江南北、舉國上下一片哀嚎的熊掉爪子事件,後來看了不少分析帖,對照下也沒總結出個所以然來,那就歸咎於變態的鬼天氣,“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留也留不住,由它任性吧。

同樣掉葉子的還有桃蛋,好在也僅僅是掉而已,如今不但恢復,連小崽都長這麼大了。

以上大致是去年夏天我肉的N種死法,還有啥?留待各位自行補充吧…

再囉嗦幾句給新手的建議:

1、關於配土 毫無疑義的顆粒比例越多越好。

2、關於澆水 整個夏天幾乎半斷水狀態,即使澆也只是沿盆邊遛上那麼兩圈,還至少隔十天半個月,基本沒怎麼澆透過。可能咱家肉也適應了我平時的控水養法,未出現什麼不適。

自從梅雨掛肉後,我就不讓肉淋雨了,下雨即刻上膜。雨水再有營養,也抵不過賴活著。

順便說下,每天堅持看天氣預報是又一個好習慣,雖說有時候不太靠譜。如果發現第二天溫度不太高並且有風,那前一天傍晚就是個澆水的好時機。對了,夏季白天不澆水這個應該都知道的吧…

3、關於遮陽 去年我死撐至七月底,到底還是上了遮陽網,畢竟虐也得有個限度,人且受不了何況肉乎?3針黑色,這個不敢瞎推廣,我那是一路曬過來的。各地紫外線強度不同,自己體感下,不行趕緊上6針,徒、菜不要緊,保命首要。

當然我開始那麼個曬法傷的也有,但很少且不嚴重,除了下麵這顆雙頭烏木,剛六月中旬就曬傷了,趕緊轉到陰涼處療養,後發現有一個頭不太對勁,被逼棒打鴛鴦,最後都存活了下來,如今變成了一大一小兩隻。

4、關於通風 這點得敲黑板強調,必須鐫刻進頭腦、融化到血液裡。不但陽臺、室內要保證通風,就連室外的遮陽、遮雨棚最好都架高些,兩頭打開,便於空氣快速流通。

5、關於花盆 好像此前有朋友問過,多大的盆比較合適。我的建議呢,新手儘量不要用太深、太大的盆,尤其是深盆,土不容易幹,造成盆內悶熱潮濕。通常盆口徑比肉大1-2cm就差不多了。現在很多肉友包括我喜歡拇指盆控根控型,相對來說養護上也簡單不少。

6、關於休眠 “冬種型”的肉,在夏季會休眠,所以它們的養護比較簡單,陰涼通風處,然後極少量給水就OK。但有一點要注意,休眠期的肉比較難發根服盆,所以得算好了時間再入手或換盆哈(此處感謝“郝亮”肉友上次的留言提醒)。至於哪些屬夏季休眠的,網上都搜得到,再扯下去我得吐血了…

再次重申:養肉從來就沒有通用的不二法門,再牛掰的大神也不敢保證所有肉全都長命百歲。既然傷亡不可避免,那咱就不能讓寶貝們白白犧牲,同樣的地方老摔跟頭可不行,總結經驗的意義便在於此。

唉,一不小心又碼個長篇,用手機摳這麼多字我也是醉了,能堅持看到這兒的都是真愛——不是愛我啊是愛肉…

最後,“謀肉在人,成事在天”,祝所有肉寶們都能安全度夏…

Ps:上回不少人對咱家這款毛茸茸肉感興趣,這貨叫錦司晃,當初老闆送的鼻屎苗帶大,不過還不是顏值最高峰。

冬天時是這樣的,室內拍的光線不太好,實物更美膩。

百科君碎碎念:是不是依然通俗易懂、簡單粗暴的經驗!如果覺得樓主的經驗很受用,記得多多轉發、分享、點贊哦!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