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環境科學」為了明天,請為地球“減負”

“我們不是繼承了父輩的地球, 而是借用了兒孫的地球。 ”《聯合國人類環境宣言》中的警示或許是對“我們為什麼需要一個地球日”的最好解釋。

芳菲四月, 我們再次迎來了地球母親的節日。 今年4月22日是第48個“世界地球日”, 主題為“節約集約利用資源 宣導綠色簡約生活——講好我們的地球故事”。 在這個特殊的日子, 我們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保護我們的地球。

環境資源承載能力已達到或接近上限

隨著人類對能源、礦產、水、土地和海洋等各類資源需求的劇增, 資源環境損耗不斷加大。 有專家分析, 按照現在的發展方式和資源消耗趨勢, 預計到2050年, 全球人口達90億, 需要1000億噸自然資源, 遠遠超出了地球的承載能力, 而大多數資源是不可再生的。

毫無疑問, 人類已經給這顆蔚藍色的星球造成了諸多影響。 不知道你有沒有感覺到, 地球越來越熱了。 世界氣象組織的資料顯示,

氣溫連續幾十年持續攀升, 有氣象記錄以來15個最熱年份中的14個都出現在本世紀。

氣候變暖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冰川融化, 這其中尤以南極的情況更為糟糕。 最新研究顯示, 南極冰架正迅速消失在海洋中, 速度遠超人們過去的預測。

“資源環境承載能力已經達到或接近上限”, 這被視為我國經濟發展新常態的特徵之一。 有些地方生產、生活、生態用地和礦產勘查開發佈局不合理, 國土空間開發失衡, 加劇了對資源環境的過度損耗。 面對資源與環境的雙重約束, 一些省份發展建設面臨無地可用的境地。

普及垃圾分類 踐行綠色生活方式

環保部的資料顯示, 2015年我國大中城市生活垃圾產生量約為1.856億噸。 如果用裝載量為2.5噸的卡車來運輸這些垃圾,

所用卡車長度近50.4萬公里, 能繞赤道12圈。

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 關係到中國13億多人生活環境改善。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 2017年將加強城鄉環境綜合整治, 普遍推行垃圾分類制度。 近日, 我國發佈《生活垃圾分類制度實施方案》, 提出到2020年底, 實施強制分類的重點城市, 生活垃圾分類收集覆蓋率達到90%以上, 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5%以上。

減量化、無害化、資源化是公認的破解“垃圾圍城”困境的出路。 “三化”之中, 資源化是關鍵。 但要實現垃圾資源化利用, 前提是垃圾分類收集。 垃圾分類涵蓋前端分類、中端運輸、末端處理等多個環節, 一環失守全盤淪陷。

專家表示, 實現垃圾分類首先要解決公眾意識上的不足。

當前我國公眾的垃圾分類意識還不強, 而垃圾分類又是一項需要公眾參與的“技術活”, 必須由被動強制行為轉為主動自覺的生活習慣。

同時, 因生活水準提高、廢品價格波動等原因, 我國廢品回收從業人員有所減少。 專家建議, 可通過扶持相關廢品回收企業、提高廢品回收價格等舉措, 用經濟手段擴大廢品回收種類、整合回收隊伍和設施。

加強耕地保護 節約集約利用土地

土地是生存發展之本。 我國土地面積總量大, 但人均數量小, 耕地、林地少;同時, 在土地利用上存在很大的浪費, 資料顯示, 目前我國城鄉人均建設用地面積均高於國家標準和世界平均水準, 很多城鎮建設用地處於低效利用狀態。

“保護耕地資源安全, 不僅為了生存, 更為了發展。 ”國土資源部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鄖文聚說, 耕地資源安全攸關國家糧食安全、生態安全。

“我國耕地數量不足、品質不高, 普遍處於亞健康狀態。 耕地本身提供的自然肥力已經難以保證糧食生產, 高肥、高藥式的利用相當於不斷給耕地吃‘保胎藥’, 損害了基礎地力, 造成了耕地污染。 ” 鄖文聚憂心忡忡地表示, 儘管國家提出實行耕地輪作休耕制度, 但目前難以落地實施, 到底有多少耕地能退耕、能修復, 如何防治耕地污染等都亟待破題。

隨著《全國土地整治規劃(2016—2020年)》發佈實施, 我國耕地保護也將開啟一個全新的局面。 該規劃首次提出推進“國土集聚開發”“國土全域保護”, 構建“四區一帶”國土綜合整治格局, 創新了空間規劃方法,著力構建統一協調、銜接高效的國土空間治理基本政策架構。

綜合利用礦產資源 轉變礦業發展方式

礦產資源為我們生存發展提供了必需的物質基礎。雖然我國礦產資源總量約占世界的12%,但人均資源量排名僅在第53位,而且我國礦產資源稟賦並不理想,具有“三多三少”的特點,即“貧礦多,富礦少;中小型礦多,大型超大型礦少;共伴生礦多,單礦種礦少”。更為嚴重的是,長期以來我國資源利用效率低,破壞和浪費程度嚴重。

《中國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報告(2016)》稱,綜合利用項目效益低的現象普遍存在,制約了礦山綜合利用的發展,伴生礦產資源利用程度低,難以將廢石尾礦、廢水和廢氣等廢棄物變廢為寶。此外,許多礦山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環境保護和綜合利用觀念落後。

國土資源部2015年底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先後開展了4批共661家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工作。國土資源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全國整體推進效果來看,“與構建綠色礦山建設基本格局的目標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未來要節約和高效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實現提出的‘提高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標準’的‘五節’要求;同時堅持礦區和諧發展,形成良性的共用機制。”

創新了空間規劃方法,著力構建統一協調、銜接高效的國土空間治理基本政策架構。

綜合利用礦產資源 轉變礦業發展方式

礦產資源為我們生存發展提供了必需的物質基礎。雖然我國礦產資源總量約占世界的12%,但人均資源量排名僅在第53位,而且我國礦產資源稟賦並不理想,具有“三多三少”的特點,即“貧礦多,富礦少;中小型礦多,大型超大型礦少;共伴生礦多,單礦種礦少”。更為嚴重的是,長期以來我國資源利用效率低,破壞和浪費程度嚴重。

《中國礦產資源節約與綜合利用報告(2016)》稱,綜合利用項目效益低的現象普遍存在,制約了礦山綜合利用的發展,伴生礦產資源利用程度低,難以將廢石尾礦、廢水和廢氣等廢棄物變廢為寶。此外,許多礦山企業經營管理人員的環境保護和綜合利用觀念落後。

國土資源部2015年底的統計資料顯示,我國先後開展了4批共661家國家級綠色礦山試點工作。國土資源部相關負責人表示,從全國整體推進效果來看,“與構建綠色礦山建設基本格局的目標要求還有不小的差距。未來要節約和高效開發利用礦產資源,實現提出的‘提高節能、節水、節地、節材、節礦標準’的‘五節’要求;同時堅持礦區和諧發展,形成良性的共用機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