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安史之亂就是董卓進京的加強版,如果沒有安祿山還會有安史之亂嗎

榮耀無比的大唐被一場安史之亂給終結了, 剩下的日子就是大唐的內亂, 外敵入侵, 首都數次丟失, 還要靠外族收復, 中央政權的更迭。

一部大唐史就跟這唐明皇一樣, 前半部分是勵志輝煌榮耀, 後半部就是惋惜, 無奈。 安史之亂是由藩將安祿山造反導致的, 更是大唐軍制體系的失敗, 安史之亂前夕是帝國全盛時期, 疆土廣大, 萬國來朝, 極盛而衰, 當是的邊疆武功是和當時的軍制分不開的, 邊疆重兵, 中央禁軍太弱, 邊疆節度使更是一方諸侯, 人事財政行政刑獄幾乎不再有中央調撥, 安祿山更是一次撤換了32名漢將, 手握20萬久經沙場的精兵悍將, 一旦有風吹草動, 就是打著清君側進京控制朝綱。

這不是沒有先例, 董卓就是一個活活生生的列子, 即便當時何進沒有招天下諸侯進京, 董卓也會找機會進京, 同樣安祿山也是, 就像你在一家集團, 你在一個地方分公司, 分公司錢人事行政你說了算, 集團不過問, 更重要的是分公司業務占集團的半壁江山, 再加上分公司都是你的人, 估計都不認識集團了, 你不搞分裂手底下人都不答應。

當時軍制雖然可以取得邊疆的強大武功, 但是弊端慢慢顯示出來, 越來越令人擔憂, 一個高仙芝不經中央請示, 當然有時候也不需要請示, 就敢帶領安西都護府的大部分精銳去攻打石國, 洗劫城市, 還和阿拉伯打一仗。 打了敗仗, 還沒有受到處分, 可見唐明皇為了追求邊功已經看不到軍制的弊端了, 或者說唐明皇還沉浸在自己文治武功裡無法自拔。

所以說這場安史之亂根本就是軍制到了該改的地步而沒有改, 成了一些有謀逆之心的人造反的利器。 就算沒有安祿山, 軍制不改也會出現動亂, 你想安史之亂安祿山死了, 動亂該結束了吧, 他兒子繼續造反,

完了他兒子死了, 史思明繼續反, 完了史思明死了, 史思明的兒子還是造反, 一旦戰爭機器開動, 就會演變成兩個陣營的你死我活, 不管你願不願意最後的結果就是一方徹底失去反叛的能力。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