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如果孫可望不叛變,李定國能中興南明嗎?

明末的農民起義軍們雖然令帝國大廈在風雨中飄搖, 但在民族大義面前他們能浪子回頭, 選擇聯明抗清, 李自成、張獻忠餘部都為南明政權與韃清死戰,

這一點比起那些望風而降的敗類們要強多了。 可是近年很多人紛紛被翻案, 洪承疇家鄉有洪承疇紀念館, 東北有 尚可喜紀念館。

在歷史書上我們知道, 明朝滅亡於1644年,崇禎在北京上吊, 從此清朝建立, 但實際上明朝的殘餘抵抗勢力一直在南方苦苦堅持抵抗數十年, 江南, 西南, 其中有兩位名將戰績最大, 其中之一是鄭成功, 從荷蘭人手中奪取臺灣做為反攻基地, 一度圍攻南京, 可惜功敗垂成, 另一位就是李定國。

李定國是出身張獻忠勢力的農民軍將領, 但在張獻忠被殺後, 李定國所在的西軍與南明政權合流, 李定國也成為南明的主要將領, 雖然經歷了一系列的背叛和磨難, 他仍然取得了甚至比鄭成功更出色的戰績, 一度收復了整個西南地區, 特別是在一年之內消滅了孔有德和尼堪兩位清朝王爺, 逼得清廷甚至一度準備與南明停戰談和, 這樣的話中國歷史就會出現繼晉人南渡, 宋人南遷後的第三次明人南渡立國的新氣象了。

提到李定國, 就不得不說孫可望, 這個同為張獻忠養子的大西軍將領, 初時和李定國攜手聯明抗清, 後因嫉妒李定國威望, 投降滿清, 將明軍軍情如實透露, 致戰況急轉直下, 到李定國這個南明支柱病逝, 清軍勢如破竹, 滅掉南明。 和南宋一樣, 關鍵時刻總是有一幫有能力的敗類出現。

孫可望

在清廷的進攻下, 李定國效忠的君主永曆皇帝逃到緬甸, 又被緬甸人出賣交給了吳三桂, 被吳三桂在昆明逼死坡用弓弦勒死。 李定國曾對人說“文天祥, 張世傑這些先賢雖然偉大, 但自己和國家卻不想有同樣的命運”, 但這位曾立下“此萬曆戊午以來全盛天下所不能有”戰績的英雄, 最後也是抱著一腔對國家民族的一點孤忠離世了。 而在數千公里外的臺灣, 李定國死後4天, 鄭成功也同樣病逝, 這不能不說是大清的幸運和大明的悲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