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曹操為何終其一生都不稱帝?蘇洵給出了答案

讀過《三國》的人大抵都覺得曹操是一個不太正派的人物, 就“挾天子以令諸侯”來說, 這明顯就是欺君犯上之罪, 因此在諸多的戲劇作品裡, 也都賦予了曹操“白臉奸臣”的形象, 但是縱觀曹操的一生, 說曹操是一個反面人物似乎並不恰當。 曹操抓到了漢獻帝劉協, 完全有機會將他廢掉稱帝, 但是他卻拿來“令諸侯”, 直到曹操死去, 也才是魏王而已。

曹操

對於曹操至死不稱帝一事, 人們推測極多。 主要觀點有以下幾個:

其一, 曹操的野心還不足以稱帝。 曹操曾經說過 “意遂更欲為國家討賊立功, 欲望封侯作征西將軍”, 意思就是說, 希望為國家討伐亂臣賊子, 建功立業, 做一個建功立業的將軍。 但是這只是曹操早年的抱負罷了, 但從這一點來看, 曹操還是愛國的, 可是隨著中原平定, 大片的江山落到了曹操手裡, 曹操畢露的野心從“周公吐哺, 天下歸心”可見一斑。

曹操

其二, 稱帝的時機不成熟。 畢竟當時漢獻帝還在, 如果曹操貿然稱帝, 劉, 孫兩家勢必會以此製造事端, 打破當時的格局, 吃虧的只能是曹操。 一心把北方治理好, 才是當務之急。

曹操

宋代文學家蘇洵這樣評價曹操:“曹操有取天下之慮, 而無取天下之量”, 這種說法還是比較中肯的, 雖然在時機上有一定的局限性, 但是曹操的心胸度量也是決定他能否做皇帝的重要因素。

曹操

走進舊城, 穿過老巷, 撥開詭譎塵封歲月, 去探尋歷史真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