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唐憲宗:一個害死生父趕母出宮的最不孝的皇帝

但是, 將生身母親趕出家門, 十年而不去看望, 如此忤逆不孝的皇帝, 翻遍典籍, 也找不到第二個, 唐憲宗無疑是絕無僅有的第一個。

常言道:兒不嫌母醜, 狗不嫌家貧。 中國人講孝道, 不光是指在物質上贍養父母之晚年, 還應晨昏定省, 經常陪伴父母左右, 在精神上給予父母以天倫之樂, 所謂“父母在, 不遠遊”, 即是這個意思。 可是, 歷史上卻有一位號稱“唐代三宗”之一的唐憲宗(與唐太宗、唐玄宗齊名), 將親生母親趕出家門, 整整十年而不見面, 其忤逆之舉實令人齒冷。 唐憲宗的母親王氏, 史稱“順宗莊憲皇后”。

這位女子很命苦, 出生沒多久, 父親王子顏就死掉了, 由祖父王難得撫養。 唐代宗寶應二年, 王難得死於軍旅, 十三歲的王氏因祖父有功于社稷, 被遴選為代宗才人。

網路配圖

這是什麼家庭關係?代宗是憲宗的曾祖父, 名義上的曾祖母咋成了曾孫的母親?原因在於代宗太老,

而王氏則太小, 這種夫妻沒法做。 於是乎, 代宗就把王氏賜給了皇長孫李誦, 就是後來的短命皇帝唐順宗, 初為孺人, 生下唐憲宗李純。 如此混亂的家庭關係, 在有唐一代不算新鮮事, 唐順宗自己就曾把一個兒子交給父親德宗為養子, 和血緣上的兒子做了“兄弟”, 也就是說, 唐憲宗有個同父的弟弟在名義上是自己的“叔叔”。

王氏因為生下李純, 德宗李適即位時, 立李誦為太子, 王氏被封為“太子良娣”。 實際上, 李誦對這位王氏還是很有感情的, 為何沒有成為太子妃呢?是因為李誦還娶了另一位身份顯貴的女子蕭氏, 是郜國大長公主與駙馬蕭升所生之女。 後來, 郜國大長公主惹上淫亂官司被殺, 皇太子妃蕭氏也被牽累而死,

王氏遂成李誦生命中的第一女人, 在王氏的陪伴下, 李誦戰戰兢兢地度過了26年的儲君生涯, 算得上是患難夫妻了。

貞元二十一年(804), 唐德宗病逝, 李誦即位為唐順宗。 他啟用王珊屯跏邐牡熱私行政治改革, 史稱“永貞革新”, 短短的一百四十六天, 即宣告失敗, 卻嚴重得罪了朝廷裡的宦官勢力。 在宦官首領俱文珍、劉光琦等人串通一些官僚和地方節度使的反撲下, 登上皇位還不到200天的唐順宗無奈退位為太上皇, 王氏所生的兒子李純繼位為唐憲宗, 王氏晉升為太上皇後。

關於唐憲宗對父母的忤逆不孝, 後來的史家多閃爍其辭, 恐出於為尊者諱故也。 唯“永貞革新”參與者之一的劉禹錫在《劉子自傳》中說:“當時太上皇身體有病,

宰相大臣都不能得到召對。 而宮掖事秘, 建桓立順, 功歸貴臣。 ”直接用東漢末年順帝、桓帝被立的故事比附憲宗的即位, 無法不給人這樣一個強烈的印象:在此事過程中有外人無法明知的隱情。

順宗于元和元年(806年)突然病故, 也有許多可疑之處。

比如, 正月初一, 憲宗率群臣為太上皇上尊號, 正月十八日, 憲宗又下詔宣稱太上皇“舊恙愆和”, 說是舊病沒有治癒, 這就等於是向天下宣佈了太上皇的病情, 此舉十分罕見。 憲宗又說“親侍藥膳”, 從當月十六日以後, 暫時不聽政。 然而, 在十九日, 也就是宣佈太上皇病情的第二天, 順宗就死于興慶宮, 同時遷殯於太極殿發喪。

這就難怪有人估計太上皇早就死了, 正月十八日向天下通報太上皇的病情, 就是為掩蓋太上皇被害死的真相。 殊不知, 這樣做是欲蓋彌彰, 公佈太上皇的病情, 恰恰暴露出憲宗和宦官的做賊心虛, 暴露出太上皇之死的可疑。

另外, 元和十四年(819)七月, 還發生了一件耐人尋味的事件。 群臣討論給憲宗上尊號時, 一個宰相主張加“孝德”二字,另一位宰相崔群認為“睿聖”的尊號已經可以包括其含義,不必再加“孝德”,憲宗聽了怒不可遏,竟然把崔群貶到湖南任了一個觀察團練使。憲宗對“孝德”二字如此在乎,正說明他“內有慚德”,心中有所顧及,從側面也反映出他很有可能參與了逼順宗內禪和害死順宗的事件。

唐順宗一死,王氏的幸福生活也到頭了。史家說,唐憲宗迫于宦官壓力將母親王氏遷出後宮,送到長安城東南興慶宮居住。興慶宮是個什麼地方?既是偏僻的城郊,又是王氏的傷心地--老公順宗就死在此地,也難怪會“猶豫成疾”。唐憲宗實在夠狠心的,他難道真的懼怕宦官嗎?趙炎以為不儘然。

第一,他已經是快三十歲的成年男人了,從他對對諸多藩鎮的心狠手辣來看,完全有能力對付宦官勢力,連自己的母親都保護不了,誰信呀?只能說明他麻木於人倫。第二,從元和元年(806)將母親趕出宮,一直到元和十一年(816)母親病逝,他連去探望的心都沒有,整整十年,他一次也沒去,這又說明什麼?他害死了父親,無臉去見母親罷了。

對生身父親如此不孝,唐憲宗不是歷史第一人,因為權力的鬥爭歷來相當殘酷,利欲尚且熏心,何況九五之尊!父子相殘、手足搏殺等案例在歷史上非常之多。但是,將生身母親趕出家門,十年而不去看望,如此忤逆不孝的皇帝,翻遍典籍,也找不到第二個,唐憲宗無疑是絕無僅有的第一個。

一個宰相主張加“孝德”二字,另一位宰相崔群認為“睿聖”的尊號已經可以包括其含義,不必再加“孝德”,憲宗聽了怒不可遏,竟然把崔群貶到湖南任了一個觀察團練使。憲宗對“孝德”二字如此在乎,正說明他“內有慚德”,心中有所顧及,從側面也反映出他很有可能參與了逼順宗內禪和害死順宗的事件。

唐順宗一死,王氏的幸福生活也到頭了。史家說,唐憲宗迫于宦官壓力將母親王氏遷出後宮,送到長安城東南興慶宮居住。興慶宮是個什麼地方?既是偏僻的城郊,又是王氏的傷心地--老公順宗就死在此地,也難怪會“猶豫成疾”。唐憲宗實在夠狠心的,他難道真的懼怕宦官嗎?趙炎以為不儘然。

第一,他已經是快三十歲的成年男人了,從他對對諸多藩鎮的心狠手辣來看,完全有能力對付宦官勢力,連自己的母親都保護不了,誰信呀?只能說明他麻木於人倫。第二,從元和元年(806)將母親趕出宮,一直到元和十一年(816)母親病逝,他連去探望的心都沒有,整整十年,他一次也沒去,這又說明什麼?他害死了父親,無臉去見母親罷了。

對生身父親如此不孝,唐憲宗不是歷史第一人,因為權力的鬥爭歷來相當殘酷,利欲尚且熏心,何況九五之尊!父子相殘、手足搏殺等案例在歷史上非常之多。但是,將生身母親趕出家門,十年而不去看望,如此忤逆不孝的皇帝,翻遍典籍,也找不到第二個,唐憲宗無疑是絕無僅有的第一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