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習慣,讓他們擺脫拐杖!

計劃生育實施之後, 孩子變得越來越少。 一個大家族圍繞著一個孩子轉, 孩子成了寶中寶。 在眾多的庇護下, 依賴能力越來越嚴重, 漸漸地沒了自己獨立的習慣, 導致了孩子過分的懶惰, 不肯獨立的思考解決問題。

在一所國際學校裡, 老師給各國的學生出了一道題:“有誰思考過世界上其他國家糧食緊缺的問題嗎?”學生都說“不知道”。 非洲學生不知道什麼叫“糧食”;歐洲學生不知道什麼叫“緊缺”, 美國學生不知道什麼叫“其他國家”;中國學生不知道什麼叫“思考”。 這則讓人笑不起來的“笑話”, 的確發人深省。

現實生活中, 有的父母把一切事物都安排得十分妥帖周到, 從來就沒有想到什麼是需要孩子自己去考慮、去想辦法、去解決、去處理的。 當孩子遇上困難時, 父母常常不加思索就幫孩子把困難解決了。 慢慢地, 當孩子再遇上困難時, 自己也不願意思考, 就指望父母的幫助。 長此以往扼殺了孩子的思考能力, 更談不上解決問題的能力了。

在孩子遇到困難時, 首先應該讓他自己尋找一下解決的辦法。 許多父母, 就因為看不慣孩子做錯事, 有或是不忍心見到孩子被問題難道而委屈的樣子, 總是第一時間的幫孩子解決。 這樣只會令孩子產生依賴心理。 有困難就第一時間讓父母解決, 自己來的動腦筋, 久而久之, 便欠缺獨立思考的能力。

人的思考能力是自己唯一能完全控制的東西, 沒有正確的思考, 就不會有正確的行動。 那些成大事者都養成了勤於思考的習慣, 善於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不讓問題成為人生的難題。 可以說, 任何一個有意義的構想和計畫都是出自思考, 思考可以支撐起人生。 但敏銳的思維不會從天上掉下來, 而是需要嚴格的訓練和培養的。 所以, 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是每一位教育者必須牢牢把握的教學關鍵,

是諸多教學課題的“重中之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