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點亮“智能眼”的創新領跑者

人因為眼睛而擁有視覺, 經過長達億萬年時間的進化, 人眼對光源、物體和環境的感知和判斷的優勢, 一直讓電腦無法達到人眼的“視力”。 2014年, 由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副院長、香港中文大學教授湯曉鷗實驗室發表人臉識別演算法, 準確率達98.52%, 讓機器的“智慧眼”首次突破人眼的人臉識別能力。

在20餘年的研究和工作經歷中, “喜歡走不一樣的路”的湯曉鷗在電腦視覺及人工智慧領域始終堅持原始創新、基礎研究, 堅守家國情懷的他憑藉原創、領先的科研能力, 取得電腦視覺領域一系列卓越的技術成就和頂級獎項,

和中國科研工作者一起讓中國在該領域躋身世界領先行列。

機器“智慧眼”超越人眼

一個十字路口, 所有經過的汽車和單車的顏色、型號、車牌, 路人的性別、年齡、衣服顏色、背包與否等屬性都被監控系統記錄下來, 直接輸入關鍵字搜索就可找到相關監控錄影……這一場景並非出自科幻電影, 而是視覺識別技術在安防中的實際應用。

“怎樣用‘眼睛’識別出環境與物體, 對機器來說, 這是非常困難的事。 ”湯曉鷗說, 人工智慧最早誕生於1956年, 隨後人工智慧發展的幾起幾落, 並沒有真正發掘出有影響力的、對人類社會生活有益的功能。 直到2011年, 電腦“大腦”演算法的突破, 也就是深度學習, 讓人工智慧出現拐點。

湯曉鷗帶領的研究團隊是最早進行深度學習技術研發的華人團隊之一。

“深度學習, 簡單來說, 是一項類比人腦結構的機器學習演算法。 ”湯曉鷗說, 在大量資料通過互聯網得到積累、電腦平行計算能力獲得突破後, 深度學習隨之獲得突破。 如果將人工智慧比作一艘“火箭”, 深度學習就是動力強勁的“引擎”, 而大資料就是它的“燃料”。

隨著“火箭”噴薄而起, 湯曉鷗團隊在電腦視覺領域做出了大量深度學習的技術突破, 2012年國際計算視覺與模式識別會議

來源:深圳特區報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