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丹霞地貌有奇觀,男人見了哈哈笑,女人見了臉通紅

“整個龜峰就是一個大烏龜, 還有山上所有大大小小的石頭, 也都像各種各樣的烏龜”, 前往龜峰之前, 《三清媚》毛會長就向我們作如斯描述。

毛會長的描述繪聲繪色, 飽含激情而極富感染力, 讓我不由對這座處處是龜的奇峰既好奇又神往。

印象中叫龜峰的山還真不少, 家鄉湖北就有一座因杜鵑花海而名聲在外的龜峰, 每年的四月間, 吸引著各地愛花賞花之人紛至前往;所以需要特別說明,

此龜峰非彼龜峰。 此龜峰乃坐落于革命烈士方志敏的家鄉---江西省上饒市弋陽縣境內, 是一座具有典型丹霞地貌特徵的山峰;因其“無山不龜, 無石不龜”, 且整座山體就像一隻碩大無朋的昂首巨龜而得其名。

“蓋龜峰巒嶂之奇, 雁蕩所無。

”據記載, 明代著名地理學家、旅遊家徐霞客曾在此龜峰逗留考察, 先後親歷見證龜峰雨天、陰天、晴天不同景象, 並寫下三千餘字的遊記《江右遊日記》, 詳細全面的描繪了龜峰優美景致, 也為後人瞭解、研究龜峰的變遷及開發提供寶貴的資料。

我們與龜峰的親密接觸,

是從船游清水湖開始的。 清水湖位於龜峰景區的東南部, 她的水源自山澗的一條清沏的水溪, 天然的水質澄澈純淨, 沒有一絲一毫的污染。 寬廣的湖水環繞著龜峰諸景, 猶如一面鑲嵌於龜峰丹山綠樹之中的明鏡, 又似一條碧綠玉帶, 碧波蕩漾, 婉約靈動。 泛舟湖上, 各種形狀的群峰與大壩上端古色古香的長廊亭閣依次出現在視線裡, 景隨船移, 目不暇接。

船遊後上岸, 在景區遊人餐廳享用了弋陽特色午餐後, 就開始登龜峰了。 雖然綿綿春雨一直下個不停, 但這絲毫不影響我們的遊興。 走過一片翠綠婆娑的竹林, 一棵粗壯高大青枝綠葉的樟樹赫然眼前, 傳說是唐代禪師茂蟾在此建“瑞相寺”時親手所栽, 距今已有1100多年的歷史。

據考證, 位居“中國丹霞”世界自然遺產重要組成部分的龜峰,是世界老年早期丹霞地貌傑出代表,發育于6500-13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的厚層,以壯年晚期、老年早期的丹霞地貌最為典型,經過六千五百萬年的地殼運動,逐步形成了峰林、峰叢、石柱、石牆、嶂穀等地貌類型,多達23種。因山中樹木蔥郁,溪流飛濺,雨花不絕,不僅是多種珍禽走獸棲息樂園,也是負氧離子含量極高的天然氧吧。

三疊龜東下側,拔地高約51米的孤立石峰,因形似老者而得名“老人峰”。老人峰有四看,即站在遠近高低不同的四個位置觀看老人峰,會看到各不相同神韻。站在“二看”老人峰的觀景點,可見“老人峰”頭部與身子連接處,有三個洞孔,觀其景,形成“懸而不落,斜而不墜”之奇景。若專看“老人峰”頭部,則很像一隻古人烹食的鼎鑊,稱之為“三足鼎立”;若整體看,極似一頂盔貫甲的武士,故又被稱之為“武士峰”。

經過專家測量,老人峰從腳部到頭頂高28米,整個“人”重2240噸,其形成的年代估算有30萬年左右。老人峰的頭部高2.54米,從“二看”老人峰觀景點測量其寬度為1.59米,體積大約73.6立方米,重達9.6噸;如此重的頭部僅憑三個點支撐,卻能“懸而不落,斜而不墜”,專家介紹說,“老人峰”屬於崩塌殘餘型丹霞地貌。此類地貌類型突出強調以崩塌作用為主,殘餘的山體、石塊規模一般相對較小,且在後期的風化溶蝕作用下常被塑成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造型。

龜峰歷史悠久,人文底蘊豐厚,文物古跡也不勝枚舉。自唐代至今,歷代名人在龜峰留下題詠、書法石刻甚多,大部分在“振衣台”至“一線天”一帶,形成石刻長廊。振衣台石刻,在振衣台內側石壁上;歷代石刻書法有篆、隸、楷、行、草諸體,刻藝精湛。

抬頭,三處岩石峰尖正好疊交的天然三疊峰柱旁,是由龜峰、臥牛兩峰並立而成的一線天。兩峰緊緊相聯,相距不到一米,形成一條高數十米、長10余米的峽道。在峽道中仰觀峰頂,只見一線青天,峽道以外,卻是天地廣闊,飛紅流金,攢翠匯碧,清新怡然。

穿過一線天的窄小通道,行僅百步,即到四聲穀。左面青崖萬丈,上刻“淵默雷聲”四字;明代遊人王思任題“四聲穀”三字鑿于石上,字大如鬥,醒目異常。立於此處,面壁高呼,仿佛地動天搖,整個山谷都為之沸騰。因高聲一呼,連聲答響,餘音嫋嫋,故名。專家解釋“四聲谷”原理是因周圍的地形為弧形壁崖,“四聲谷”正好位於弧形壁崖裡面的一個點上,當聲音發出後,在傳播過程中遇到壁崖時,便會反射回來形成回聲。當碰到第一個壁崖形成的回聲又碰到第二個壁崖,就會形成第二次回聲;連續碰到許多壁崖就能形成許多次回聲。

登梯而上,山谷間懸掛著一口大鐘。遊人到此,大都會默念著祈福的話語,撞幾次鈡。鐘聲在山谷間回蕩,若乎在向世人宣告,一切都會如願,安好。

象形獨秀,如雕似刻的奇峰怪石是龜峰最大的特色;龜峰的土壤是由紅色砂礫岩風華而形成紅壤,砂岩成分以矽質為主,礫岩主要以石英質和紫灰色火山質兩類,是國內不可多得的獨具特色的丹霞景區。龜峰素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景”之說,集“奇、險、靈、巧”於一身,素有“江上龜峰天下稀”和“天然盆景”譽稱。

小時候看《西遊記》,片尾常出現的場景,原來在這裡!

在鼇魚峰觀景台看時像小雞的石塊,現在這個角度看成了形態逼真的雄鷹展翅。“一石成景,一景多看”,正是龜峰丹霞地貌顯著特徵。

有著“大地史書”之譽的地層,地層如同一部萬卷巨著記錄和保存著億萬年地球演變和發展歷史。與這記錄著無盡歲月翻天覆地地殼運動滄海桑田鬥轉星移的懸崖峭壁零距離,深切感受到宇宙的浩渺博大奧秘神奇,同時也意識到自身乃至整個人類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龜峰地貌形態以峰林、陡崖、方山、石牆、石柱、石峰為特徵,崖壁兩側雨水侵蝕型縱向線性溝槽發育,岩溶弱;微地貌景觀及其景觀組合以珍稀的丹霞造型石峰、石柱等為特色,保存有壯年期丹霞地貌的遺跡 。

登高回望,不經意發現蜿蜒於陡峭山崖間的棧道,與老鷹戲小雞峰石渾然一體,宛若兩條游龍,或是相爭相鬥,亦或是倆倆相忘,亦是別有情趣,意境無窮。

縱觀龜蜂,大峰有劈地偉岸之勢,小峰具嬌稍秀麗之美,峰峰有特色,座座有異處。 雨霧縹緲中,奇峰林立千姿百態的龜峰,變幻多姿如夢似幻,交替展現著不同風采,似氣勢磅礴的潑墨山水畫,又似波瀾壯闊史詩,書寫著不可思議的自然傳奇與造化。

龜峰以東2公里處,躬背,短尾翹起,蹲伏,豎起兩耳,鼻翼掀動,形如玉兔的玉兔峰。

龜峰山巒峻峭,峰林交錯,一峰連一峰,登山行走,卻並不感覺危險和疲累。因為山路、棧道修建都極為平坦、舒緩,安全係數極高,即使膽小恐高如我,也不覺得膽怯。還有山中,一個個的垃圾桶,都是造型別致的烏龜,萌萌噠看著都讓人內心莞爾。

這個男人見了笑哈哈,女人見了臉紅的景點,名叫“少女之春”。

惟妙惟肖神形兼備的十八羅漢,真是讓人不得不感歎造物主的神奇。十八羅漢後方是龜峰的最高峰駱駝峰,可惜當時由於雨霧不停,調皮的駱駝峰也耍性子,和我們捉迷藏,怎麼也不顯露真容。不知是否故意讓我們牽掛,好再次重遊呢?

下得山來,走過好漢坡,我們就都是好漢啦!

龜是神奇而有靈氣的動物。龜不僅象徵“壽”,還代表“貴”;在過去的年畫裡,把烏龜、仙鶴、梅花鹿畫在一塊,就叫“三壽圖”;把蝙蝠(富)和烏龜(貴)畫在一起,就表示“大富大貴”的意思。無論你來或不來,世界自然遺產的龜峰,都以一隻龜的神態,昂然屹立于上饒市信江南岸,為你守候!為你祈福!

據考證, 位居“中國丹霞”世界自然遺產重要組成部分的龜峰,是世界老年早期丹霞地貌傑出代表,發育于6500-13500萬年前的白堊紀時期的厚層,以壯年晚期、老年早期的丹霞地貌最為典型,經過六千五百萬年的地殼運動,逐步形成了峰林、峰叢、石柱、石牆、嶂穀等地貌類型,多達23種。因山中樹木蔥郁,溪流飛濺,雨花不絕,不僅是多種珍禽走獸棲息樂園,也是負氧離子含量極高的天然氧吧。

三疊龜東下側,拔地高約51米的孤立石峰,因形似老者而得名“老人峰”。老人峰有四看,即站在遠近高低不同的四個位置觀看老人峰,會看到各不相同神韻。站在“二看”老人峰的觀景點,可見“老人峰”頭部與身子連接處,有三個洞孔,觀其景,形成“懸而不落,斜而不墜”之奇景。若專看“老人峰”頭部,則很像一隻古人烹食的鼎鑊,稱之為“三足鼎立”;若整體看,極似一頂盔貫甲的武士,故又被稱之為“武士峰”。

經過專家測量,老人峰從腳部到頭頂高28米,整個“人”重2240噸,其形成的年代估算有30萬年左右。老人峰的頭部高2.54米,從“二看”老人峰觀景點測量其寬度為1.59米,體積大約73.6立方米,重達9.6噸;如此重的頭部僅憑三個點支撐,卻能“懸而不落,斜而不墜”,專家介紹說,“老人峰”屬於崩塌殘餘型丹霞地貌。此類地貌類型突出強調以崩塌作用為主,殘餘的山體、石塊規模一般相對較小,且在後期的風化溶蝕作用下常被塑成千姿百態、栩栩如生的造型。

龜峰歷史悠久,人文底蘊豐厚,文物古跡也不勝枚舉。自唐代至今,歷代名人在龜峰留下題詠、書法石刻甚多,大部分在“振衣台”至“一線天”一帶,形成石刻長廊。振衣台石刻,在振衣台內側石壁上;歷代石刻書法有篆、隸、楷、行、草諸體,刻藝精湛。

抬頭,三處岩石峰尖正好疊交的天然三疊峰柱旁,是由龜峰、臥牛兩峰並立而成的一線天。兩峰緊緊相聯,相距不到一米,形成一條高數十米、長10余米的峽道。在峽道中仰觀峰頂,只見一線青天,峽道以外,卻是天地廣闊,飛紅流金,攢翠匯碧,清新怡然。

穿過一線天的窄小通道,行僅百步,即到四聲穀。左面青崖萬丈,上刻“淵默雷聲”四字;明代遊人王思任題“四聲穀”三字鑿于石上,字大如鬥,醒目異常。立於此處,面壁高呼,仿佛地動天搖,整個山谷都為之沸騰。因高聲一呼,連聲答響,餘音嫋嫋,故名。專家解釋“四聲谷”原理是因周圍的地形為弧形壁崖,“四聲谷”正好位於弧形壁崖裡面的一個點上,當聲音發出後,在傳播過程中遇到壁崖時,便會反射回來形成回聲。當碰到第一個壁崖形成的回聲又碰到第二個壁崖,就會形成第二次回聲;連續碰到許多壁崖就能形成許多次回聲。

登梯而上,山谷間懸掛著一口大鐘。遊人到此,大都會默念著祈福的話語,撞幾次鈡。鐘聲在山谷間回蕩,若乎在向世人宣告,一切都會如願,安好。

象形獨秀,如雕似刻的奇峰怪石是龜峰最大的特色;龜峰的土壤是由紅色砂礫岩風華而形成紅壤,砂岩成分以矽質為主,礫岩主要以石英質和紫灰色火山質兩類,是國內不可多得的獨具特色的丹霞景區。龜峰素有“三十六峰七十二景”之說,集“奇、險、靈、巧”於一身,素有“江上龜峰天下稀”和“天然盆景”譽稱。

小時候看《西遊記》,片尾常出現的場景,原來在這裡!

在鼇魚峰觀景台看時像小雞的石塊,現在這個角度看成了形態逼真的雄鷹展翅。“一石成景,一景多看”,正是龜峰丹霞地貌顯著特徵。

有著“大地史書”之譽的地層,地層如同一部萬卷巨著記錄和保存著億萬年地球演變和發展歷史。與這記錄著無盡歲月翻天覆地地殼運動滄海桑田鬥轉星移的懸崖峭壁零距離,深切感受到宇宙的浩渺博大奧秘神奇,同時也意識到自身乃至整個人類的渺小和微不足道。

龜峰地貌形態以峰林、陡崖、方山、石牆、石柱、石峰為特徵,崖壁兩側雨水侵蝕型縱向線性溝槽發育,岩溶弱;微地貌景觀及其景觀組合以珍稀的丹霞造型石峰、石柱等為特色,保存有壯年期丹霞地貌的遺跡 。

登高回望,不經意發現蜿蜒於陡峭山崖間的棧道,與老鷹戲小雞峰石渾然一體,宛若兩條游龍,或是相爭相鬥,亦或是倆倆相忘,亦是別有情趣,意境無窮。

縱觀龜蜂,大峰有劈地偉岸之勢,小峰具嬌稍秀麗之美,峰峰有特色,座座有異處。 雨霧縹緲中,奇峰林立千姿百態的龜峰,變幻多姿如夢似幻,交替展現著不同風采,似氣勢磅礴的潑墨山水畫,又似波瀾壯闊史詩,書寫著不可思議的自然傳奇與造化。

龜峰以東2公里處,躬背,短尾翹起,蹲伏,豎起兩耳,鼻翼掀動,形如玉兔的玉兔峰。

龜峰山巒峻峭,峰林交錯,一峰連一峰,登山行走,卻並不感覺危險和疲累。因為山路、棧道修建都極為平坦、舒緩,安全係數極高,即使膽小恐高如我,也不覺得膽怯。還有山中,一個個的垃圾桶,都是造型別致的烏龜,萌萌噠看著都讓人內心莞爾。

這個男人見了笑哈哈,女人見了臉紅的景點,名叫“少女之春”。

惟妙惟肖神形兼備的十八羅漢,真是讓人不得不感歎造物主的神奇。十八羅漢後方是龜峰的最高峰駱駝峰,可惜當時由於雨霧不停,調皮的駱駝峰也耍性子,和我們捉迷藏,怎麼也不顯露真容。不知是否故意讓我們牽掛,好再次重遊呢?

下得山來,走過好漢坡,我們就都是好漢啦!

龜是神奇而有靈氣的動物。龜不僅象徵“壽”,還代表“貴”;在過去的年畫裡,把烏龜、仙鶴、梅花鹿畫在一塊,就叫“三壽圖”;把蝙蝠(富)和烏龜(貴)畫在一起,就表示“大富大貴”的意思。無論你來或不來,世界自然遺產的龜峰,都以一隻龜的神態,昂然屹立于上饒市信江南岸,為你守候!為你祈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