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時政>正文

聚焦|“一帶一路”與上合組織實現互動發展

作者:孫壯志

在2016年6月上海合作組織塔什干峰會上,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促進本地區經濟整體發展, 中方大力推動‘一帶一路’建設同各國發展戰略對接, 希望上海合作組織為此發揮積極作用並創造更多合作機遇。 ”以共商、共建、共用為原則的“一帶一路”倡議, 源于中國, 惠及周邊和世界, 為上合組織的發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一帶一路”區域合作戰略倡議與上合組織區域合作機制互為機遇、互動發展, 既彰顯了中國推動國際合作的特殊作用與開放胸懷, 也顯示了二者在新的歷史條件下無限廣闊的發展空間。

發展理念相通

上合組織成立以來, 各成員國共同宣導並踐行的互信、互利、平等、協商、尊重多樣文明、謀求共同發展的“上海精神”, 催生了強大的凝聚力, 激發了積極的合作意願, 成為上合組織成功發展的重要思想基礎和指導原則。 上合組織成員國文化背景和政治制度不同、經濟發展水準各異, 但在“上海精神”指引下, 各成員國堅持以平等互信為基礎、以互利共贏為原則、以對話協商為手段、以共同發展為目標, 堅持開放透明、不針對協力廠商, 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新型安全觀, 確立了長期睦鄰友好合作關係, 開創了結伴而不結盟的國際關係新模式, 也為國際社會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實踐注入了強大動力。

“一帶一路”倡議涵蓋地域更廣, 沿線各國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差異巨大, 推進合作更需要各國以誠相待、相互包容。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古代絲綢之路是一條貿易之路, 更是一條友誼之路。 在中華民族同其他民族的友好交往中, 逐步形成了以和平合作、開放包容、互學互鑒、互利共贏為特徵的絲綢之路精神。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 我們提出‘一帶一路’倡議, 就是要繼承和發揚絲綢之路精神, 把我國發展同沿線國家發展結合起來, 把中國夢同沿線各國人民的夢想結合起來, 賦予古代絲綢之路以全新的時代內涵。 ”

“上海精神”和“絲綢之路精神”異曲同工, 都強調共同發展、和平合作的理念, 堅決摒棄冷戰思維和強權政治。

中國參與上合組織和宣導“一帶一路”的初衷就是支持各國共同發展, “我們既要讓自己過得好, 也要讓別人過得好”, “要和平不要戰爭, 要合作不要對抗, 在追求本國利益時兼顧別國合理關切”, 不針對協力廠商, 不謀求政治勢力範圍。 中國還通過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建設積極闡釋和實踐正確義利觀。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 “一帶一路”建設不應僅僅著眼於我國自身發展, 而是要以我國發展為契機, 讓更多國家搭上我國發展快車, 説明他們實現發展目標。 我們要在發展自身利益的同時, 更多考慮和照顧其他國家利益。 要堅持正確義利觀, 以義為先、義利並舉, 不急功近利, 不搞短期行為。

中國參與和引領區域合作的新理念不但加強了上合組織內部的凝聚力,

也使“一帶一路”吸引力持續增強, 越來越為地區和國際社會所認同和推崇, 開創了地區國家建立新型合作關係的新思路。

追求目標相同

上合組織旨在通過成員國的密切合作, 維護地區和平安全與穩定, 實現共同發展繁榮。 上合組織所在地區內外形勢複雜多變, 一些國際和地區熱點問題長期難以消除, 各國求和平、謀發展面臨的挑戰很多, 需要各國協力應對。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 “我們需要樹立同舟共濟、互利共贏的意識, 加強合作, 聯合自強, 把上海合作組織打造成成員國命運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 使其成為成員國共謀穩定、共同發展的可靠保障和戰略依託”。

“一帶一路”是促進共同發展、實現共同繁榮的合作共贏之路, 是增進理解信任、加強全方位交流的和平友誼之路。 中國堅持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一道, 增進互信, 鞏固友好, 深化合作, 加大相互支持, 在自願、平等、互利原則基礎上, 攜手構建務實進取、包容互鑒、開放創新、共謀發展的“一帶一路”互利合作網路。

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 “我們要攜手同心、精誠合作, 弘揚絲路精神, 早日建成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共創共用美好未來”。

上合組織和“一帶一路”建設的目標都是促進和平發展、合作共贏, 就是在國家之間、區域之間形成一種相互協作、連帶發展的良性關係, 建立一種全新的價值鏈和利益鏈, 構建命運共同體。 在以往的區域化實踐中,一些大國只顧本國利益甚至損害其他成員國利益,或者奉行保護主義,排斥競爭對手。

而中國倡議各國共同打造的區域共同體,安全上要風險共擔,共同應對各種挑戰,特別是涉及面更廣的非傳統安全威脅;

政治上要平等相待,相互堅定支持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

經濟上要互利合作,積極挖掘互補優勢,更多考慮弱小國家在發展問題上的關切;

文化上要包容互鑒、相互尊重,通過密切的民間交往和人文交流,深耕厚植友好感情。

歸根到底,就是“各國要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真正認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連帶效應,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

實踐路徑相近

上合組織框架內的多邊經濟合作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和路徑非常近似。

上合組織提出要通過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逐步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一帶一路”建設明確提出要實現“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打造開放合作平臺。

交通、能源、金融、產能以及人文領域的合作,既是上合組織的合作重點,也是“一帶一路”早期收穫的亮點。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互聯互通;進而培育區域大市場,構建跨境大通道,促進經濟大融合,是兩者都非常看重的合作路徑。

上合組織與“一帶一路”建設都注重自上而下的政策和戰略的相互協調與對接。上合組織已啟動了多層次的會晤協商機制,包括國家元首和政府總理的定期會晤;簽署了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建立了50多個不同級別、多個領域的合作機制,共同制定了多邊經貿合作綱要及落實措施計畫,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取得積極進展。“一帶一路”建設同樣注重頂層設計,強調要與各國的發展戰略相對接,包括與一些區域組織的發展規劃相對接。中國還將於今年5月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邀請夥伴國家領導人、國際組織負責人等坦誠交流,共商合作大計,共建合作平臺,共用合作成果。

上合組織所在區域同樣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地區,二者在很多方面相得益彰,互為平臺。由於二者不少專案是共同的或者相互聯繫的,因此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投融資平臺,可以同時為二者提供支援。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雙邊本幣互換協定總規模已達1600億元人民幣,有助於在此基礎上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本幣互換和結算合作。

在2015年上合組織鄭州總理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要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同上合組織各國發展戰略及歐亞經濟聯盟等機制對接,促進地區開放、包容、共用發展;建議在關注安全、經濟、人文三大傳統領域基礎上,重點強化上合組織安全、產能、互聯互通、金融、區域貿易、社會民生六大合作平臺。這實際上也是“一帶一路”在該區域建設的基礎工程。

發揮作用相融

上合組織是政府間合作機制,“一帶一路”是政府、企業、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共同參與的平臺。兩者雖然是不同層面的合作,主體也不完全相同,但都受到地區國家廣泛歡迎,務實合作成果越來越多,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上合組織成立後,中亞地區迎來了較平穩的發展階段,成員國和睦相處,有效應對各種挑戰。“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短短幾年收穫了大量早期成果,其中在基礎設施建設、產能合作、產業園區合作方面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上合組織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深層次合作發揮了引領和先導作用。在總結“一帶一路”早期成果時,在中亞地區“落地開花”的重大專案往往與上合組織有關,如中國和上合組織成員國哈薩克已簽署產能合作的政府間協定,確定了包括51個項目、總額達260億美元的合作“大單”。隨著印度、巴基斯坦即將正式加入上合組織,上合組織成員國面積將占到亞歐大陸的三分之二,人口總數將占全球的五分之二。此外,上合組織還有4個觀察員國和6個對話夥伴國,橫跨歐亞,已經成為最具影響力、號召力和生命力的地區組織之一。

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夥伴國都是“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它們之間在地區層面的合作未來可以拓展到“一帶一路”沿線其他國家,成為後者延伸發展的重要依託。上合組織框架內的安全合作持續深入,也有助於為“一帶一路”提供戰略安全支撐。另外,上合組織成員國確定了“世代友好”的原則,其人文交流合作也可以為“一帶一路”的“民心相通”打下基礎。

而“一帶一路”建設則可以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突破發展瓶頸的新機遇,成為深化區域經濟合作的切入點和區域經濟合作新的增長點,推動開創上合組織發展新局面。

上合組織擴員後,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15萬億美元,但貿易規模卻相對較小,還有很大潛力。為進一步推進區域貿易合作,各成員國正加緊磋商,希望推動上合組織國家貿易、通關更加便利化、自由化。對於很多上合組織成員國來說,更迫切需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實現對外經濟合作的多元化。“一帶一路”建設正好可以滿足這些需求。

當今世界,多樣化、多極化趨勢沒有改變,國際格局進入深刻調整期;同時,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任何國家都無法離開對外經濟合作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由於差異性的存在,只用一個標準、一個規則來“整合”地區合作是難以完成一體化目標的,新的區域化進程需要新理念新方式來引領和推動。

“一帶一路”不是要替代各種成型的國際組織,而是要把中國的發展與對外經濟交往更大限度地融合;上合組織也是在尊重成員國各自國情的基礎上努力尋求合作契合點。二者都為探索新型區域合作模式、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提供了有益借鑒,二者相輔相成、協調推進也必將產生1+1>2的效果。

(作者:中國社科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在以往的區域化實踐中,一些大國只顧本國利益甚至損害其他成員國利益,或者奉行保護主義,排斥競爭對手。

而中國倡議各國共同打造的區域共同體,安全上要風險共擔,共同應對各種挑戰,特別是涉及面更廣的非傳統安全威脅;

政治上要平等相待,相互堅定支持自主選擇的發展道路;

經濟上要互利合作,積極挖掘互補優勢,更多考慮弱小國家在發展問題上的關切;

文化上要包容互鑒、相互尊重,通過密切的民間交往和人文交流,深耕厚植友好感情。

歸根到底,就是“各國要樹立命運共同體意識,真正認清‘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連帶效應,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贏”。

實踐路徑相近

上合組織框架內的多邊經濟合作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和路徑非常近似。

上合組織提出要通過推動貿易投資便利化,逐步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一帶一路”建設明確提出要實現“五通”,即政策溝通、設施聯通、貿易暢通、資金融通、民心相通,共同打造開放合作平臺。

交通、能源、金融、產能以及人文領域的合作,既是上合組織的合作重點,也是“一帶一路”早期收穫的亮點。通過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互聯互通;進而培育區域大市場,構建跨境大通道,促進經濟大融合,是兩者都非常看重的合作路徑。

上合組織與“一帶一路”建設都注重自上而下的政策和戰略的相互協調與對接。上合組織已啟動了多層次的會晤協商機制,包括國家元首和政府總理的定期會晤;簽署了長期睦鄰友好合作條約,建立了50多個不同級別、多個領域的合作機制,共同制定了多邊經貿合作綱要及落實措施計畫,各領域務實合作不斷取得積極進展。“一帶一路”建設同樣注重頂層設計,強調要與各國的發展戰略相對接,包括與一些區域組織的發展規劃相對接。中國還將於今年5月舉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邀請夥伴國家領導人、國際組織負責人等坦誠交流,共商合作大計,共建合作平臺,共用合作成果。

上合組織所在區域同樣是“一帶一路”建設的重點地區,二者在很多方面相得益彰,互為平臺。由於二者不少專案是共同的或者相互聯繫的,因此上合組織銀行聯合體、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絲路基金、中國—歐亞經濟合作基金、金磚國家新開發銀行等投融資平臺,可以同時為二者提供支援。中國與上合組織成員國之間雙邊本幣互換協定總規模已達1600億元人民幣,有助於在此基礎上推動“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本幣互換和結算合作。

在2015年上合組織鄭州總理會上,李克強總理提出,要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建設同上合組織各國發展戰略及歐亞經濟聯盟等機制對接,促進地區開放、包容、共用發展;建議在關注安全、經濟、人文三大傳統領域基礎上,重點強化上合組織安全、產能、互聯互通、金融、區域貿易、社會民生六大合作平臺。這實際上也是“一帶一路”在該區域建設的基礎工程。

發揮作用相融

上合組織是政府間合作機制,“一帶一路”是政府、企業、社會團體、民間組織共同參與的平臺。兩者雖然是不同層面的合作,主體也不完全相同,但都受到地區國家廣泛歡迎,務實合作成果越來越多,國際影響力越來越大。上合組織成立後,中亞地區迎來了較平穩的發展階段,成員國和睦相處,有效應對各種挑戰。“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後,短短幾年收穫了大量早期成果,其中在基礎設施建設、產能合作、產業園區合作方面具有重要示範意義。

上合組織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深層次合作發揮了引領和先導作用。在總結“一帶一路”早期成果時,在中亞地區“落地開花”的重大專案往往與上合組織有關,如中國和上合組織成員國哈薩克已簽署產能合作的政府間協定,確定了包括51個項目、總額達260億美元的合作“大單”。隨著印度、巴基斯坦即將正式加入上合組織,上合組織成員國面積將占到亞歐大陸的三分之二,人口總數將占全球的五分之二。此外,上合組織還有4個觀察員國和6個對話夥伴國,橫跨歐亞,已經成為最具影響力、號召力和生命力的地區組織之一。

上合組織成員國、觀察員國、對話夥伴國都是“一帶一路”沿線重要國家,它們之間在地區層面的合作未來可以拓展到“一帶一路”沿線其他國家,成為後者延伸發展的重要依託。上合組織框架內的安全合作持續深入,也有助於為“一帶一路”提供戰略安全支撐。另外,上合組織成員國確定了“世代友好”的原則,其人文交流合作也可以為“一帶一路”的“民心相通”打下基礎。

而“一帶一路”建設則可以成為上合組織成員國突破發展瓶頸的新機遇,成為深化區域經濟合作的切入點和區域經濟合作新的增長點,推動開創上合組織發展新局面。

上合組織擴員後,成員國國內生產總值將超過15萬億美元,但貿易規模卻相對較小,還有很大潛力。為進一步推進區域貿易合作,各成員國正加緊磋商,希望推動上合組織國家貿易、通關更加便利化、自由化。對於很多上合組織成員國來說,更迫切需要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實現對外經濟合作的多元化。“一帶一路”建設正好可以滿足這些需求。

當今世界,多樣化、多極化趨勢沒有改變,國際格局進入深刻調整期;同時,各國相互聯繫、相互依存的程度空前加深,任何國家都無法離開對外經濟合作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由於差異性的存在,只用一個標準、一個規則來“整合”地區合作是難以完成一體化目標的,新的區域化進程需要新理念新方式來引領和推動。

“一帶一路”不是要替代各種成型的國際組織,而是要把中國的發展與對外經濟交往更大限度地融合;上合組織也是在尊重成員國各自國情的基礎上努力尋求合作契合點。二者都為探索新型區域合作模式、構建以合作共贏為核心的新型國際關係提供了有益借鑒,二者相輔相成、協調推進也必將產生1+1>2的效果。

(作者:中國社科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研究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