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我知道你在讀書日那天干了什麼

[摘要]四月不冷不熱, 是跑步的好時節, 很多城市都選擇在四月的一個週末舉辦馬拉松比賽, 這本與讀書無關。 但馬拉松比賽的新聞標題上, 冠以世界讀書日字樣, 這是很明顯的搭車蹭熱度行為。

一年一度的世界讀書日過去了, 可以好好讀讀書了。 這話不是開玩笑, 因為在讀書日當天, 大家都忙著搞活動, 沒工夫靜下來讀書的。 快閃、說走就走的旅行、馬拉松比賽、主題晚會……一切跟讀書有關或無關的活動, 都假書之名搞得熱火朝天。

既然各家都在搞噱頭, 不放我們也來搞搞噱頭, 把“讀書日”這三個字拆開來看:讀,

書, 日, 三字分別蘊含著關於讀書的一重境界。 重點落在“日”上, 還是“書”上, 抑或是“讀”上, 區別大不同。

第一重境界:日

上圖是小編搜索世界讀書日時, 竄出來的一條奇怪的東東。 點進去看了下, 全文沒提任何一個與書有關的字。 這條與讀書無關的讀書日新聞, 倒可以說明一些問題。

四月不冷不熱, 是跑步的好時節, 很多城市都選擇在四月的一個週末舉辦馬拉松比賽, 這本與讀書無關。 但馬拉松比賽的新聞標題上, 冠以世界讀書日字樣, 這是很明顯的搭車蹭熱度行為。 之前讀書圈只有蹭別人的份, 諸如《白百何出軌!適合已婚人士讀的10本愛情小說》, 《趙四如果看過這十本書, 就不用買偉哥了》等等。

如今, 曾經冷門的世界讀書日竟然成了爆款,

被體育界拿去蹭熱度了, 這不得不說是值得讀書界欣慰的一件事, 有種“終於輪到我了, 我也有今天”的感覺。 在國家大力提倡全民閱讀的當下, 每年4.23這一天, 全國各地都會舉辦數不勝數的世界讀書日活動, 使讀書這件平時少人問津的事, 在每年的四月成為全社會的熱點。

不知你有沒有發現, 這中間有一個巨大的反差:即讀書這件事, 平時是那麼的冷, 以至於要由國家領導人出面, 多次宣導大家去做這件事(你看國家啥時候宣導過買房、炒股?);而在世界讀書日當天, 又是那麼的熱, 熱到體育界都來蹭熱度。 這種極冷和極熱的反差, 造成的最明顯結果, 就是讀書日活動的“雞血化”——怎麼吸引眼球, 怎麼能引爆社交媒體的話題討論,

就怎麼搞。

比如近些年很火的“快閃”活動。 隨手一搜, 在世界讀書日這天, 快閃活動從南到北遍佈祖國大地各個角落。

那麼什麼是快閃呢?百度百科給出了這樣的解釋:快閃是“快閃影片”或“快閃行動”的簡稱, 是一種嬉皮行為, 可視為一種短暫的行為藝術。 簡單地說就是:許多人用網路或其它方式, 在一個指定的地點, 在明確指定的時間, 出人意料的同時做一系列指定的歌舞或其它行為, 然後迅速離開。

“快閃行動”最初是純為搞笑或是膜拜紀念等行為藝術, 其主要的特點是無組織、有紀律、只有發起者沒有組織者。 總而言之, 原本跟讀書八竿子打不著。 但它符合網路傳播特性, 表現形式很有煽動性,

因而在需要雞血式傳播的情境中, 被廣泛使用。 讀書日的活動, 恰恰需要這種雞血。

而雞血式傳播的另一個特性, 就是持續時間極短。 就像讀書日一過, 我們的目光就被別的什麼日吸走了。 我國類似讀書日這樣的一日活動還有很多, 比如除了315那天, 消費者權益往往比較難被保障;除了地球日那天, 想不起少開一天車來;3月5日學雷鋒日那天, 平時落灰的公車站護欄能被八撥學生擦得鋥亮……

讀書日快閃活動紮堆, 其道理和學雷鋒日鋥亮的公車站護欄一樣, 熱鬧一時, 也都難以避免地成為一日雞血。

第二重境界:書

今年的讀書日, 最火的不是讀書, 也不是書籍本身, 而是幾家書店的命運。 上海的季風書園宣佈, 將於明年初關閉他們的最後一家書店——上海圖書館店。

巔峰期曾經擁有過8家書店的季風書園, 從此成為歷史。

無獨有偶, 北京南鑼鼓巷唯一的一家書店——樸道草堂書店, 則在三天之內完成了互聯網輿論的一個輪回:從發文鳴冤吸引關注, 獲得成為10萬+爆款文章;到首次反轉, 被別人發文斥責亂收費;再到再次反轉, 正式宣佈書店關門。 如今的互聯網生態, 沒有經歷過多次反轉的事件, 不算熱門事件。 從這個意義上說, 這家沉默了九年的小書店, 真真的在關門前火了一把。

其中的是是非非, 我們無法探知究竟, 但這幾次反轉的前後, 大眾輿論的變化頗值得玩味。

《誰是殺死一個書店的兇手》一文發出後, 整個朋友圈沸騰, 那些平時讀書的, 不讀書的朋友, 都紛紛轉發予以支持,口氣一律是城管傻x,北京市政沒腦子,不能守住鬧市區最後一方文化的淨土等等。

當晚,反轉來了,親身到過書店的人現身說法,指出書店的兩大不合理規定:1. 進門最少購買一本書;2. 書店內部單設的“靜默閱讀空間”,進門需要100元。而且城管只是封閉門口,並未強令他們關門。很快,這篇名為《誰TM有空殺死這家進後院要收100塊錢的書店》又刷爆朋友圈了。

朋友圈裡那些平時讀書的,不讀書的朋友,又紛紛出來倒戈,譴責書店隱瞞實情,販賣廉價情懷博取同情。

這時,我們才明白,原來幾個小時前義憤填膺的那些朋友,沒一個真去過這家書店,沒一個瞭解基本的內情。也就是說,這家書店開或不開,關或不關,與絕大多數人沒有一毛錢關係。借書店這個載體,販賣自己文化人情懷的,與其說是書店店主,不如說是那些轉發後悲秋傷懷的“讀書人”。

過了一個週末,4月25日一早7點半,樸道草堂書店官微正式宣佈關門,這篇文章隨後不久即被刪除。在刪除前,許多早起的朋友又在轉發反反轉:那些說書店只是封門,沒被迫關店的人,臉疼不疼?看看,人家官方發文宣佈關門了!!

朋友,冷靜啊!

於是,世界讀書日就在這樣繞著書打嘴仗裡,熱熱鬧鬧地過去了。除了沒讀書,其他事真是沒少幹。

第三重境界:讀

讀書日過了,終於能讀讀書了。每年的4.23左右各媒體都會圍繞讀書日狂轟濫炸,但去年稍有不同,因為去年是個大日子:莎士比亞、賽凡提斯同時去世400周年——

2016年《三聯生活週刊》的封面

4月23日這一天全稱叫世界讀書日,全世界公認這一天最能代表讀書這件事,是因為這天死過倆人:英國的莎士比亞,西班牙的賽凡提斯,兩位世界級的大文豪都去世于1616年4月23日。兩個生前素未謀面的人,無意中踐行了中國結義兄弟的至高境界: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是同年同月同日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是看中這天是兩位重量級文豪的祭日,分量夠重,才選中這一天作為世界讀書日的。總而言之,這一天是要鼓勵大家讀書的,辦活動只是手段,拿起書來讀才是真正的目的。

讀書日當天,除了各種活動外,按慣例,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會公佈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今年是第十四次調查,在各媒體通稿中,結果是喜人的:“在數位化閱讀方陣,手機閱讀增速最快,已連續8年增長,2016年手機閱讀率高達66.1%。圖書閱讀也形勢喜人,2016年圖書閱讀率為58.8%,比上一年有所增長。“淺閱讀”和“深閱讀”呈現雙升,是國民閱讀現狀一個生動寫照。”

官方的通稿到此為止。但其實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是個長達萬字的長篇報告,多看看其中的資料,就會發現,國人的閱讀情況遠沒到樂觀的時候。

比如58.8%的全民圖書閱讀率,這個數字貌似不錯:全國多一半人在過去一年都捧著書讀過啊!那麼再來看下邊這張圖:

17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是我國讀書最多的人,他們高達8、90%的閱讀率,大大拉升了全民閱讀率,讓成年人可憐的閱讀率顯得不那麼尷尬。其中,0-8歲的孩子,閱讀率高達76%,高於全民閱讀率將近20個百分點。

再來看,我國人均紙質書閱讀量,連續三年都在4.56-4.65本這個幾乎在誤差範圍內的數位區域晃悠,基本保持恒定,也就是說,三年基本沒漲。與此同時,報紙閱讀量、期刊閱讀量則在過去三年每年一個臺階地穩步下降,連電子書都在下降。也就是說,增加出來的那些手機閱讀時間,都沒用來讀書。

而且,4.65本/年,這個數字也是被孩子們拉起來的。看看未成年人的閱讀量——

記住這個數字:全民每年讀書4.65本,0-8歲的孩子,每年7.76本。也就是說,沒有咿呀學語的孩子們手裡的那些幾乎無字的圖畫書撐著,全國人民的讀書量還要降一個臺階。

對於動輒花四五千買個手機,一年後扔掉的中國人來講,在買書上是很克制的。對於一本200頁左右的文學類簡裝書,將近七成的人只願花十幾塊錢買。

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對圖書的價格承受能力情況

資料還有很多,有興趣可以去查閱“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種種資料說明,對於讀書,中國人還遠談不上喜歡或熱愛。不用跟其他發達國家比,只跟自己比,在國家領導人強力宣導全民讀書幾年之後,我們的全民閱讀情況並未有明顯改觀。

讀書這件事,我們還差得遠。

結語:

有這麼一個把全國人民的眼球吸引到書上的日子,總歸是一件好事。只是書終歸是用來讀的,就像房子終歸是用來住的一樣。炒房的喧囂,不屬於每一個盼望著居者有其屋的老百姓;同樣,讀書日的喧鬧,也與大多數愛書人無關。讀書日,貴在“讀書”,千萬別就剩下個“日”字。

都紛紛轉發予以支持,口氣一律是城管傻x,北京市政沒腦子,不能守住鬧市區最後一方文化的淨土等等。

當晚,反轉來了,親身到過書店的人現身說法,指出書店的兩大不合理規定:1. 進門最少購買一本書;2. 書店內部單設的“靜默閱讀空間”,進門需要100元。而且城管只是封閉門口,並未強令他們關門。很快,這篇名為《誰TM有空殺死這家進後院要收100塊錢的書店》又刷爆朋友圈了。

朋友圈裡那些平時讀書的,不讀書的朋友,又紛紛出來倒戈,譴責書店隱瞞實情,販賣廉價情懷博取同情。

這時,我們才明白,原來幾個小時前義憤填膺的那些朋友,沒一個真去過這家書店,沒一個瞭解基本的內情。也就是說,這家書店開或不開,關或不關,與絕大多數人沒有一毛錢關係。借書店這個載體,販賣自己文化人情懷的,與其說是書店店主,不如說是那些轉發後悲秋傷懷的“讀書人”。

過了一個週末,4月25日一早7點半,樸道草堂書店官微正式宣佈關門,這篇文章隨後不久即被刪除。在刪除前,許多早起的朋友又在轉發反反轉:那些說書店只是封門,沒被迫關店的人,臉疼不疼?看看,人家官方發文宣佈關門了!!

朋友,冷靜啊!

於是,世界讀書日就在這樣繞著書打嘴仗裡,熱熱鬧鬧地過去了。除了沒讀書,其他事真是沒少幹。

第三重境界:讀

讀書日過了,終於能讀讀書了。每年的4.23左右各媒體都會圍繞讀書日狂轟濫炸,但去年稍有不同,因為去年是個大日子:莎士比亞、賽凡提斯同時去世400周年——

2016年《三聯生活週刊》的封面

4月23日這一天全稱叫世界讀書日,全世界公認這一天最能代表讀書這件事,是因為這天死過倆人:英國的莎士比亞,西班牙的賽凡提斯,兩位世界級的大文豪都去世于1616年4月23日。兩個生前素未謀面的人,無意中踐行了中國結義兄弟的至高境界:不是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是同年同月同日死。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是看中這天是兩位重量級文豪的祭日,分量夠重,才選中這一天作為世界讀書日的。總而言之,這一天是要鼓勵大家讀書的,辦活動只是手段,拿起書來讀才是真正的目的。

讀書日當天,除了各種活動外,按慣例,中國新聞出版研究院會公佈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今年是第十四次調查,在各媒體通稿中,結果是喜人的:“在數位化閱讀方陣,手機閱讀增速最快,已連續8年增長,2016年手機閱讀率高達66.1%。圖書閱讀也形勢喜人,2016年圖書閱讀率為58.8%,比上一年有所增長。“淺閱讀”和“深閱讀”呈現雙升,是國民閱讀現狀一個生動寫照。”

官方的通稿到此為止。但其實全國國民閱讀調查結果是個長達萬字的長篇報告,多看看其中的資料,就會發現,國人的閱讀情況遠沒到樂觀的時候。

比如58.8%的全民圖書閱讀率,這個數字貌似不錯:全國多一半人在過去一年都捧著書讀過啊!那麼再來看下邊這張圖:

17歲以下的未成年人,是我國讀書最多的人,他們高達8、90%的閱讀率,大大拉升了全民閱讀率,讓成年人可憐的閱讀率顯得不那麼尷尬。其中,0-8歲的孩子,閱讀率高達76%,高於全民閱讀率將近20個百分點。

再來看,我國人均紙質書閱讀量,連續三年都在4.56-4.65本這個幾乎在誤差範圍內的數位區域晃悠,基本保持恒定,也就是說,三年基本沒漲。與此同時,報紙閱讀量、期刊閱讀量則在過去三年每年一個臺階地穩步下降,連電子書都在下降。也就是說,增加出來的那些手機閱讀時間,都沒用來讀書。

而且,4.65本/年,這個數字也是被孩子們拉起來的。看看未成年人的閱讀量——

記住這個數字:全民每年讀書4.65本,0-8歲的孩子,每年7.76本。也就是說,沒有咿呀學語的孩子們手裡的那些幾乎無字的圖畫書撐著,全國人民的讀書量還要降一個臺階。

對於動輒花四五千買個手機,一年後扔掉的中國人來講,在買書上是很克制的。對於一本200頁左右的文學類簡裝書,將近七成的人只願花十幾塊錢買。

2016年我國成年國民對圖書的價格承受能力情況

資料還有很多,有興趣可以去查閱“第十四次全國國民閱讀調查報告”。種種資料說明,對於讀書,中國人還遠談不上喜歡或熱愛。不用跟其他發達國家比,只跟自己比,在國家領導人強力宣導全民讀書幾年之後,我們的全民閱讀情況並未有明顯改觀。

讀書這件事,我們還差得遠。

結語:

有這麼一個把全國人民的眼球吸引到書上的日子,總歸是一件好事。只是書終歸是用來讀的,就像房子終歸是用來住的一樣。炒房的喧囂,不屬於每一個盼望著居者有其屋的老百姓;同樣,讀書日的喧鬧,也與大多數愛書人無關。讀書日,貴在“讀書”,千萬別就剩下個“日”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