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銀行轉型升級之道 在於深挖用戶需求

在今年深圳IT領袖峰會上, 人工智慧成為BAT大佬們聚焦的熱點話題。 近年來, 以人工智慧為代表的高新科技對各行各業帶來強勁衝擊, 金融領域也不例外。 現如今, 將大量的科技創新技術運用于傳統銀行業務, 已經成為銀行業轉型升級的新趨勢, 但是在“互聯網+金融”的時代, 僅僅依靠技術打天下顯然不夠, 對用戶需求的深挖才是突破的關鍵所在。

隨著移動互聯網浪潮的推進, “以用戶為中心”逐漸成為各方共識, 瞭解用戶需求、提升用戶體驗被視為獲客及保持用戶粘性的重中之重。 這其中, 以微眾銀行為代表的國內首批互聯網銀行更是深諳此道。

近期, 微眾銀行和騰訊CDC聯合發起銀行用戶體驗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實驗室), 該實驗室自成立之初就專注於研究銀行用戶體驗, 並希望能夠在不久的將來, 攜手銀行同業共同改善銀行用戶體驗、提升銀行業的整體服務水準。

移動互聯網滲透率加快 銀行業亟待創新變革

2016年, 國際知名會計事務所畢馬威曾發佈報告稱, 2030年銀行將消失。 這種言論或許過於危言聳聽, 但也恰恰反映出,未來銀行業只有不斷擁抱新技術才能實現轉型和變革。 無獨有偶, 在近期由企鵝智酷聯合陽獅傳媒推出的《未來五年業務轉型預測報告》中, 這種預測也得到了進一步的論證。 該報告顯示,

在未來5年最有可能發生重大變革的行業中, 銀行業首當其衝。

其實, 這一預測在現實生活中已經得到了初步驗證。 從網銀及線上理財支付進入人們日常生活中開始, 便捷、高效便成為人們在進行金融交易時的基本訴求。 而隨著移動互聯網用戶活躍度的激增, 越來越多的交易行為可以通過移動端完成, 優質的用戶體驗就成為衡量金融機構服務水準的重要尺規。 基於市場的迫切需求, 互聯網與金融業開始不斷嘗試融合, 越來越多的互聯網企業開始涉足金融業, 憑藉著與生俱來的互聯網基因、海量的使用者資料和對科技工具的掌握, 相較傳統銀行而言, 雖然資本實力尚有不足, 但由於可以為用戶提供更加舒適便捷的金融服務體驗,

從而得到了迅猛的發展。 這些都給傳統銀行帶來了現實壓力, 並對整個銀行業提出了變革的要求。

隨著用戶觀念和行為習慣的改變, 未來銀行想要吸引和留住用戶, 不僅僅要在金融業務上推陳出新, 更重要的是從業務流程細節上重視使用者的需求。

銀行創新發展關鍵在於深挖用戶體驗

在“互聯網+”時代, 用戶體驗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銀行作為金融服務行業, 重視用戶體驗或許是創新發展的有力突破口。

那優質的銀行服務, 將帶來什麼樣的用戶體驗呢?第一層是滿足使用者基本需要, 在功能體驗上實現快捷便利;更深一層則是讓銀行用戶真正感受到被尊重, 獲得超預期的金融服務體驗。

所以對銀行來說, 一方面需要瞭解使用者需求, 另一方面還需要學會不斷挖掘和深入理解用戶需求。

通過對用戶需求的研究, 可以更好地説明銀行找到目標客戶群;通過精准獲客, 可以為不同目標群體打造有競爭力的功能和產品、打磨更優質的用戶體驗。 這些都將幫助銀行在移動互聯網的衝擊下完成轉型升級。

銀行業攜手共謀行業發展

對用戶體驗的研究, 互聯網企業已有很多成熟的做法。 以微眾銀行和騰訊CDC聯合發起的實驗室為例, 該實驗室希望攜手銀行同業夥伴, 一起進行一次最完整的銀行業用戶研究, 挖掘使用者在銀行基礎服務中的痛點、需求點, 然後通過實驗室將專業的用戶調研方法及研究成果分享給同業,

從而提高銀行業整體的服務水準。

作為項目聯合發起方, 騰訊CDC(用戶研究與體驗設計中心), 成立已有11年之久, 被稱為用戶體驗設計的黃埔軍校, 經歷過QQ、騰訊網、騰訊視頻等重大產品體驗設計;而微眾銀行作為國內首家互聯網銀行, 從誕生之初就帶著互聯網基因, 並且不斷地將互聯網思維和方法論運用到提升用戶體驗的實踐中去, 獲得用戶的好評。

據悉, 目前這次銀行大調研已經吸引近40家銀行報名參加, 其中既包括中國銀行、中國農業銀行等國有大行, 也包括上海銀行、江蘇銀行等城商行。 在使用者調研方案確立後, 實驗室將利用網路問卷、使用者訪談等多樣化的研究方法, 挖掘行業及用戶需求。 在銀行業轉型過程中,這次大規模的用戶研究是否會成為銀行業一次具有開拓意義的探索,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在銀行業轉型過程中,這次大規模的用戶研究是否會成為銀行業一次具有開拓意義的探索,我們可以拭目以待。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