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大清與日不落鴉☆禁☆片戰爭 清英火炮大比拼

片戰爭決定戰役勝負的主要武器就是火炮了, 英軍的火炮非常了得, 射程遠, 火力兇猛, 但從根本上講, 英軍的火炮技術並沒有跨時代的優勢。 19世紀處, 中西方的火炮仍然是以前膛裝彈為主, 火炮支架都是木質材料的。 那麼英軍火炮威力能占上風, 到底是什麼原因呢?

網路配圖

在當時的中國, 火炮品質好壞與否是靠火炮重量來衡量的, 即火炮越重品質越好。 根據史料上的記載, 在鴉片戰爭中, 清軍使用的火炮主要是紅夷大炮。 紅夷炮是一種架退式前裝滑膛長管重炮, 精度很高。 因為它的重量, 紅夷炮每發射一次都要重複進行復位、再裝填, 而且發射一次中間需要的時間較長, 即鴉片戰爭火炮的使用對中國非常不利。 相較之西方的火炮, 中國方面的不利主要是因為中國的傳統鋼鐵冶煉技術不成熟, 產量低下。

火炮由生鐵鑄造, 品質不好, 使用週期短,

易裂。 為了應對以上不利狀況, 清軍想到的處理辦法是增加火炮重量, 減少火藥填量, 加入銅材料, 把火炮結構複雜化, 這就造成了火炮威力減小很多。 除此之外, 清軍製造的炮彈因炮口小所以很輕, 射程很近, 火藥因提純不夠爆炸效力低。

清軍的火炮射程,

關天培的《籌海初集》, 成書於1836年前後, 是他寫給清廷的奏章文集, 是他鎮守虎門各炮臺的實戰經驗總結。 故關在這裡所說的第一層門戶中3000斤大炮556丈(注:清代1尺=今公制32釐米, 556餘丈=今公制3.56華里)最大射程的方面的資料(此處很可能是夷炮), 應該是非常可信的。 關對第二重門戶中所說的摧遠致堅, 可理解為有效射程。 據此以觀, 既然舊式6000斤以下炮位最大射程為300丈, 那麼6000斤以上重炮的有效射程當為300丈以上, 因此, 認定當時重型火炮的有效射程最大在1000米以上。

鑒於以上鴉片戰爭檔案史料和分析, 戰爭前夕, 中國購買的重型夷炮的最大射程在4華里之內, 有效射程約為二三華里左右。 而中國原有的舊式重型火炮的射程應小於這個資料。

19世紀20至30年代, 英國發明了全金屬車床、自動調節車床、牛頭刨床等一系列工作母機, 到19世紀40年代時, 達到了用工作母機製造機械的領先水準。 如在製造火炮方面, 利用車床先將火炮鑄成實心圓柱金屬鑄件, 然後用一種配用超長鑽頭的大型鑽床鑽出一個孔, 接著到錘床上將這個孔逐步錘削成型, 加工成火炮。 此法可使炮身較模鑄法更加均勻、對稱、光潔, 各種尺寸比例和火門的設計較合理, 射擊精確度高。 既提高了鑄炮的精度, 又節省工時, 堅實耐用。

戰爭前後, 英軍火炮鑄造除了傳統的泥模整體模鑄法、失蠟法外, 已開始大規模採用車床切削鑄造法。 《海國圖志》對英軍火炮工藝稱讚雲:“西人鑄炮, 其鐵皆經百煉熔淨。

先用蠟製成一炮, 絲毫無異, 次用泥封密陰乾。 鑄時用火烘模開孔, 泄出蠟油, 然後將鐵灌入, 四五日後, 始開模取出置於荒野人跡不到處。 將炮實滿火藥, 用長心引火繩一點, 各人盡遠避藏跡, 一經炮響騰越空中, 跌落不壞以不炸裂為度, 便無後患。 其鑄法合度, 多以引門上長方形為表, 或安頭上或尾後, 或頭尾皆安, 亦合度數。 ”

戰爭之時,英軍火炮仍然多屬於17世紀以來的加農炮系列型,其有效射程,前膛裝滑膛炮對於1英里(注:1英里=3.218市里)之外的目標,幾乎沒有殺傷力,也就是說其有效射程不超過1英里。鑒於此,戰爭時期,英軍的重型火炮,其有效射程在3華里左右,最大射程9華里之內。看來英艦重型炮的射程,不一定大於清軍海岸重型炮的射程。

戰爭之時,英軍火炮仍然多屬於17世紀以來的加農炮系列型,其有效射程,前膛裝滑膛炮對於1英里(注:1英里=3.218市里)之外的目標,幾乎沒有殺傷力,也就是說其有效射程不超過1英里。鑒於此,戰爭時期,英軍的重型火炮,其有效射程在3華里左右,最大射程9華里之內。看來英艦重型炮的射程,不一定大於清軍海岸重型炮的射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