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諸葛亮死後,魏延的地位最高,為什麼掌權的卻是楊儀呢?

熟讀漢末三國歷史, 自從劉備死後, 諸葛亮就把持著朝政, 然而六出祁山之後, 最終病逝在五丈原。 然而, 在諸葛亮病逝在五丈原的時候, 軍營之中地位最高的魏延, 為什麼掌權的卻是楊儀呢?

魏延是劉備的心腹, 更是諸葛亮倚重的北伐名將, 戰功顯赫, 在諸葛亮的軍營之中, 是僅此諸葛亮的存在, 擔任的是為前軍師、征西大將軍, 而且授予假節, 進封為南鄭侯。 而楊儀是丞相長史, 相當於諸葛亮的秘書長, 協助諸葛亮處理北伐相關事宜, 地位肯定比不上魏延的, 而事實恰恰讓人意外, 最後掌權的是楊儀, 而不是魏延, 這裡面存在什麼問題呢?

這個還得需要根據諸葛亮遺命來看待問題。 根據《三國志》記載:“密與長史楊儀、司馬費禕、護軍薑維等作身歿之後退軍節度, 令延斷後, 薑維次之;若延或不從命, 軍便自發。 ” 根據這個記錄發現, 諸葛亮退兵事宜, 根本就沒有跟當時軍方的第一個人魏延做商議, 而讓魏延斷後, 如果魏延不願意走, 那就軍隊自己走, 不管他了。

那麼諸葛亮為何有這樣的密令呢?最根本的原因, 是諸葛亮和魏延之間存在一定軍事路線上有分歧。 《三國志》記載:魏延每次隨諸葛亮出征, 都提出一個建議,

要求分兵, 要求自己帶一萬人走另一條路, 然後和諸葛亮在潼關會師, “如韓信故事”, 就像韓信當年一樣, 韓信幫劉邦打天下, 就是韓信帶一隻部隊, 劉邦帶一隻部隊, 但是諸葛亮不同意, “制而不許”, 每次提出來, 每次諸葛亮都不同意, 最後是魏延認為諸葛亮這個人膽小怕事、膽怯, “謂亮為怯, 歎恨己才用之不盡”, 魏延懷才不遇, 而忿忿不平。 還有一個典型的事件, 就是“子午穀奇謀”, 這就不多說。 總之, 諸葛亮和魏延之間存在嚴重的軍事分歧, 魏延是北伐之中的冒險分子, 諸葛亮是北伐之中的保守分子。

諸葛亮讓魏延掌權非常不放心, 而楊儀又是什麼人呢?楊儀的人品雖然有問題, 但是也是個人才, 深得諸葛亮賞識與信任, 一些行軍規劃以及糧草統籌通常都是楊儀一手負責的。 《三國志?蜀書?楊儀傳》記載:“亮數出軍, 儀常規畫分部, 籌度糧穀, 不稽思慮, 斯須便了。 軍戎節度, 取辦於儀。 ” 楊儀好歹也是諸葛亮的秘書, 帶頭作用還是應該有的。

其次, 楊儀只是暫時掌權而已, 因為諸葛亮最真正的接棒人是蔣琬, 楊儀只是個過度人, 而且是個非常好的過度人, 如果是魏延, 不一定能夠很好的過度, 甚至會形成魏延奪權的可能。 根據《三國志?蜀書?楊儀傳》:而亮平生密指, 以儀性狷狹, 意在蔣琬, 琬遂為尚書令、益州刺史。 儀至, 拜為中軍師, 無所統領,從容而已。

因此,基於以上,諸葛亮死後,哪怕魏延的地位再高,也會讓楊儀掌權。

無所統領,從容而已。

因此,基於以上,諸葛亮死後,哪怕魏延的地位再高,也會讓楊儀掌權。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