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毛主席與廬山河東路180號

“美廬”一一廬山河東路180號, 別墅的雅稱, 廬山人又慣稱它為 “ 180”。 毛澤東初上廬山, 就下榻在美廬。

美廬, 始建於1922年, 原為英國人赫莉太太的私人別墅。

赫莉太 太和她的丈夫都是醫生, 曾在廬山開設“赫莉醫院”。 她和蔣介石夫 人宋美齡私交深篤。 1934年, 她將這棟別墅饋贈給宋美齡。 隨後蔣介 石幾乎每年夏天上山消夏, 都住在這裡, 使之一度成為“總統官邸”。 蔣介石因喜愛這裡的恬靜清美, 而夫人宋美齡的名字中恰有一個 “美”字, 便將這棟別墅命名為“美廬”, 並親筆題字, 命人刻於院內大 石之上。 美廬即由此而得名。

美廬地處廬山東穀長沖河東。 這裡地勢平緩。 美廬面西坐東, 依 山臨溪而築。 門前, 溪流淙淙, 朝豁口的方向流去, 匯入將軍河。 一座 石拱橋,

跨溪而過, 人稱“美齡橋”。 廬山基督教禮拜堂的尖頂就聳立 在美廬對岸的右上方。 據說當年, 蔣介石宋美齡下榻美廬, 每個禮拜 日都要走過石橋到那裡去做禮拜。

美廬的庭院內, 雜樹修篁, 滿目蔥翠, 金錢松、玉蘭、麥吊松、松 柏、梧桐……幾十種珍貴的樹木, 把錯落有致的別墅掩映在綠陰之 中。 院後, 翠竹一片, 清風徐來, 綠影婆娑。 石牆上, 美國菱□青藤綠 葉, 爬滿了牆面, 更是別有一番情趣。 加上別墅的建築外觀配色, 也 是一色翠綠:綠頂、綠門、綠窗、綠廊、綠柱, 使人仿佛置身於一片綠色 的幻海之中。

別墅的建築為石木結構的西式二層小樓。 圍牆和牆體都以山石砌成, 亂而有致;與山體相依, 顯得凝重而自然。 登上十幾步臺階, 步 入門廳,

便是一樓。 一樓主房是會客廳和一間臥室, 還配有副房和小 餐廳等。 一樓臥室曾為宋美齡用。

二樓是工作室和臥室, 都為蔣介石當年工作和休息所用。 室外 是一個露天平臺, 有石欄環護。 與別墅樓建築相適應, 美廬還有一些 配套設施。 左側的山丘下是一座20平方米左右的穹形游泳池。

另外, 依山處還有一座內呈“ S”形的防空洞。

總之, 整個美廬別墅, 不僅形勢靈秀, 環境清美, 而且建築與設施 比較精緻齊全, 的確是別墅之精華。

美廬, 是國內惟一的一所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都住過的別墅。 想當年, 蔣介石坐鎮美廬, 遙控全國。 “九一八”事變的槍聲傳到了牯 嶺, 蔣介石置外宼入室而不顧, 一面與汪精衛去廬山密謀批准喪權辱 國的“塘沽協定”, 一面多次召開反共軍事會議, 策劃對蘇區的軍事 “圍剿”, 妄圖一舉消滅共產黨和紅軍, 結果是枉費心機, 空忙一場。

1937年6、7月間, 周恩來攜帶中國共產黨起草的國共合作抗日 的共同綱領, 跋山涉水, 兩度上山, 偕秦邦憲、林伯渠作為中共代表在 美廬同蔣介石、邵力子、張沖進行國共第二次合作的第三、四輪談 判。 “廬山談話會”上,群情激憤,抗日氣氛高漲。在中國共產黨和全 國人民的推動下,蔣介石被迫在美廬發表“關於地無東西南北,人無 男女老幼,皆有抗日守土之責”的“廬山講話”。

1938年5月18日,中共代表鄧穎超、孟慶樹在美廬拜訪宋美 齡,參加由她發起主辦的戰時婦女工作談話會。會議結束時,由宋美 齡提議,鄧穎超指揮,各界婦女共唱《松花江上》悲壯的旋律在美廬上空久久回蕩。

1946年,抗日戰爭勝利,蔣介石由峨眉山重返廬山,又曾在“美 廬”策劃內戰。為了得到美國的支持,他在此會見了八上牯嶺的美國 特使馬歇爾。可惜“運去英雄不自由”,山姆大叔也終究沒有能讓這位“英雄”挽回敗局。

1948年8月18日,曾經叱吒風雲的蔣介石夫婦帶著終生的遺憾,慘然離開美廬,離開廬山。1949年5月,廬山解放。美廬別墅完好 無損地保存下來。1959年6月,這座塵封經年的別墅,突然接到了新 的使命,要接待一代天驕,蔣介石的對手一一毛澤東。

在廬山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通知,江西省是6月27日才 接到的。僅比毛澤東登山早了兩天。廬山方面一點準備都沒有。為了做好會議接待工作,省委連夜開會研究接待方案,佈置任務。最後 把安排結果呈報給提前上山的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審定。經 楊尚昆批准,決定毛澤東住“ 180”。

6月29日。清晨。

橙紅色的曙光映照在美廬對面高高的牯牛嶺嶺背上。層層薄霧,猶如面紗從峰嶺面前撩開。別墅的紅頂露出了清晰的輪廓。晨光中,一列車隊徐徐駛進美廬院內。早就在這裡迎候的工作人員激動 恭敬地迎接走下車來的毛澤東。

當年為毛澤東服務的崔廷乾回憶說:“我們當時直接為毛主席服務,很高興也很激動。主席一下車,廬山管理局書記樓紹明就把我介紹給毛主席。我膽怯而興奮地握著毛主席伸過來的雙手,激動地說了句:‘主席您好!’主席慈祥地問我:“你叫什麼?多大年紀?那裡人?”我一一報告主席。這之間主席一直握著我的手,彎下腰來認真聽我 的回答,直到我講完了才把手鬆開。”

一陣寒暄之後,毛澤東一行便上樓休息。他環視了一眼臥室。床放在進門的右側,床的裡邊堆放著書籍和文件,許多書中還插著他自 己制的書簽。這是依照毛澤東在中南海的生活習慣置放的。一張碩大的雕花紫檀木書案擺在進門的窗前。毛澤東佇立在案前,若有所思。思緒仿佛是那樣遙遠。曾幾何時,這個房子的主人,就是在這張書案上,一次次簽署命令,調動幾十萬上百萬國民黨大軍,“圍剿”紅色根據地。同時,用巨額的懸賞,緝拿自己。而今,龍蟠虎踞,換了人間。自己就站在這張桌子前面,就將在這張桌子上運籌國家大事了。 毛澤東滿意地點了點頭,微笑著轉過身來,習慣性地拿起一本楚辭 集注翻閱起來。

由於對毛澤東睡覺的習慣不夠熟悉,為毛澤東準備的床,用的是 藤繃子。毛澤東只睡了一晚,就覺得很不習慣。他習慣睡硬板床,但 又不能直接睡光板床。當時沒有什麼海綿墊,於是就在換上的鋪板上鋪了一層棉花絮,然後蒙上布,臨時應急。第二天晚上,毛澤東睡得很滿意,覺得舒服多了。

在美廬,毛澤東的活動基本在二樓。他生活簡樸,大多數時候在二樓會客室用餐,江青來後,兩人有時才在樓下過道小餐廳用餐,飯菜是從隔壁的181號別墅搞好,由工作人員從小鐵門用飯盒裝好送過來的。一般每餐四菜一湯,很少喝酒;有時陪客人吃飯,偶爾喝一 杯茅臺酒。有一次留湖南老鄉吃便飯,大家敬酒,他才多喝了 一杯。

負責毛澤東日常生活的,除兩名貼身服務員外,還有衛士長李銀橋,每天有3名衛士輪流值班,衛士值班室就在二樓靠右,原為陳佈雷的房間。

江青上廬山比較晚。上山后,她先住美廬一樓,宋美齡住過的房間,1954年因說宋慶齡要來,一樓特意維修過。江青沒住幾天,嫌毛澤東在二樓走動有聲音,影響休息,吵著要搬出來,只好搬到原蔣介石用餐的餐廳。江青怕光怕亮,要求用深色窗簾把窗子遮得嚴嚴 實實。午休時,她嫌知了叫,要工作人員到樹林中驅趕知了。晚上,她又嫌前面河溝裡的水流有聲,影響休息,於是又派人用草席鋪在河溝裡以減少流水的聲音。江青生活要求高,一舉一動,弄得工作人員左右不是,好在她沒有住多久就提前下山了。

參加開會的領導,大多散居在美廬周圍。美廬斜對面的446號別墅,是政治局擴大會議的中心會場。周恩來和鄧穎超就住在“ 446”, 李富春、蔡暢、楊尚昆、彭真等人上山后,也住在這裡。

美廬的左前方,中八路“ 359”別墅,是朱德與康克清的住處。這是美國人威廉斯於1902年建造的一棟二層石結構房,面積800多平 方米,僅次於美廬。20世紀30年代江西省省主席熊式輝在此居住, 故“ 359”又有熊式輝別墅之稱。

劉少奇和王光美住在美廬右側,柏樹路“ 124”號別墅。這是1919 年俄羅斯亞洲銀行建造,3 0年代國民黨中央執委朱培德曾在這裡住。

此外,彭德懷、黃克誠住脂紅路“ 176”,張聞天住“ 177”,羅瑞卿住 “162”,汪東興住“ 181”,都與美廬相近。其他領導人的住房是:賀龍 “ 160”,陳伯達“ 162”,謝富治“ 168”、林伯渠“ 236”、董必武“ 267”、李先 念“ 448”、薄一波“ 250”、李雪峰“ 238”、徐向前“ 339”、林彪“ 341”、烏蘭 夫“ 349”、賽福鼎“ 348”、鄧子恢“ 345”、陶鑄“ 374”、韋國清“ 363”、譚震 林“ 173”、柯慶施“ 256”、韓先楚“ 541”、李敏、李訥“ 178”……總之,以 美廬為中心,上下左右都安排來開會的領導。

“廬山談話會”上,群情激憤,抗日氣氛高漲。在中國共產黨和全 國人民的推動下,蔣介石被迫在美廬發表“關於地無東西南北,人無 男女老幼,皆有抗日守土之責”的“廬山講話”。

1938年5月18日,中共代表鄧穎超、孟慶樹在美廬拜訪宋美 齡,參加由她發起主辦的戰時婦女工作談話會。會議結束時,由宋美 齡提議,鄧穎超指揮,各界婦女共唱《松花江上》悲壯的旋律在美廬上空久久回蕩。

1946年,抗日戰爭勝利,蔣介石由峨眉山重返廬山,又曾在“美 廬”策劃內戰。為了得到美國的支持,他在此會見了八上牯嶺的美國 特使馬歇爾。可惜“運去英雄不自由”,山姆大叔也終究沒有能讓這位“英雄”挽回敗局。

1948年8月18日,曾經叱吒風雲的蔣介石夫婦帶著終生的遺憾,慘然離開美廬,離開廬山。1949年5月,廬山解放。美廬別墅完好 無損地保存下來。1959年6月,這座塵封經年的別墅,突然接到了新 的使命,要接待一代天驕,蔣介石的對手一一毛澤東。

在廬山召開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的通知,江西省是6月27日才 接到的。僅比毛澤東登山早了兩天。廬山方面一點準備都沒有。為了做好會議接待工作,省委連夜開會研究接待方案,佈置任務。最後 把安排結果呈報給提前上山的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審定。經 楊尚昆批准,決定毛澤東住“ 180”。

6月29日。清晨。

橙紅色的曙光映照在美廬對面高高的牯牛嶺嶺背上。層層薄霧,猶如面紗從峰嶺面前撩開。別墅的紅頂露出了清晰的輪廓。晨光中,一列車隊徐徐駛進美廬院內。早就在這裡迎候的工作人員激動 恭敬地迎接走下車來的毛澤東。

當年為毛澤東服務的崔廷乾回憶說:“我們當時直接為毛主席服務,很高興也很激動。主席一下車,廬山管理局書記樓紹明就把我介紹給毛主席。我膽怯而興奮地握著毛主席伸過來的雙手,激動地說了句:‘主席您好!’主席慈祥地問我:“你叫什麼?多大年紀?那裡人?”我一一報告主席。這之間主席一直握著我的手,彎下腰來認真聽我 的回答,直到我講完了才把手鬆開。”

一陣寒暄之後,毛澤東一行便上樓休息。他環視了一眼臥室。床放在進門的右側,床的裡邊堆放著書籍和文件,許多書中還插著他自 己制的書簽。這是依照毛澤東在中南海的生活習慣置放的。一張碩大的雕花紫檀木書案擺在進門的窗前。毛澤東佇立在案前,若有所思。思緒仿佛是那樣遙遠。曾幾何時,這個房子的主人,就是在這張書案上,一次次簽署命令,調動幾十萬上百萬國民黨大軍,“圍剿”紅色根據地。同時,用巨額的懸賞,緝拿自己。而今,龍蟠虎踞,換了人間。自己就站在這張桌子前面,就將在這張桌子上運籌國家大事了。 毛澤東滿意地點了點頭,微笑著轉過身來,習慣性地拿起一本楚辭 集注翻閱起來。

由於對毛澤東睡覺的習慣不夠熟悉,為毛澤東準備的床,用的是 藤繃子。毛澤東只睡了一晚,就覺得很不習慣。他習慣睡硬板床,但 又不能直接睡光板床。當時沒有什麼海綿墊,於是就在換上的鋪板上鋪了一層棉花絮,然後蒙上布,臨時應急。第二天晚上,毛澤東睡得很滿意,覺得舒服多了。

在美廬,毛澤東的活動基本在二樓。他生活簡樸,大多數時候在二樓會客室用餐,江青來後,兩人有時才在樓下過道小餐廳用餐,飯菜是從隔壁的181號別墅搞好,由工作人員從小鐵門用飯盒裝好送過來的。一般每餐四菜一湯,很少喝酒;有時陪客人吃飯,偶爾喝一 杯茅臺酒。有一次留湖南老鄉吃便飯,大家敬酒,他才多喝了 一杯。

負責毛澤東日常生活的,除兩名貼身服務員外,還有衛士長李銀橋,每天有3名衛士輪流值班,衛士值班室就在二樓靠右,原為陳佈雷的房間。

江青上廬山比較晚。上山后,她先住美廬一樓,宋美齡住過的房間,1954年因說宋慶齡要來,一樓特意維修過。江青沒住幾天,嫌毛澤東在二樓走動有聲音,影響休息,吵著要搬出來,只好搬到原蔣介石用餐的餐廳。江青怕光怕亮,要求用深色窗簾把窗子遮得嚴嚴 實實。午休時,她嫌知了叫,要工作人員到樹林中驅趕知了。晚上,她又嫌前面河溝裡的水流有聲,影響休息,於是又派人用草席鋪在河溝裡以減少流水的聲音。江青生活要求高,一舉一動,弄得工作人員左右不是,好在她沒有住多久就提前下山了。

參加開會的領導,大多散居在美廬周圍。美廬斜對面的446號別墅,是政治局擴大會議的中心會場。周恩來和鄧穎超就住在“ 446”, 李富春、蔡暢、楊尚昆、彭真等人上山后,也住在這裡。

美廬的左前方,中八路“ 359”別墅,是朱德與康克清的住處。這是美國人威廉斯於1902年建造的一棟二層石結構房,面積800多平 方米,僅次於美廬。20世紀30年代江西省省主席熊式輝在此居住, 故“ 359”又有熊式輝別墅之稱。

劉少奇和王光美住在美廬右側,柏樹路“ 124”號別墅。這是1919 年俄羅斯亞洲銀行建造,3 0年代國民黨中央執委朱培德曾在這裡住。

此外,彭德懷、黃克誠住脂紅路“ 176”,張聞天住“ 177”,羅瑞卿住 “162”,汪東興住“ 181”,都與美廬相近。其他領導人的住房是:賀龍 “ 160”,陳伯達“ 162”,謝富治“ 168”、林伯渠“ 236”、董必武“ 267”、李先 念“ 448”、薄一波“ 250”、李雪峰“ 238”、徐向前“ 339”、林彪“ 341”、烏蘭 夫“ 349”、賽福鼎“ 348”、鄧子恢“ 345”、陶鑄“ 374”、韋國清“ 363”、譚震 林“ 173”、柯慶施“ 256”、韓先楚“ 541”、李敏、李訥“ 178”……總之,以 美廬為中心,上下左右都安排來開會的領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