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杜月笙死前為什麼要燒掉幾十億的欠條

杜月笙——這位20世紀上半葉的上海灘最富有傳奇性質的一位人物。

從一個小癟三混進十裡洋場, 成為上海最大的黑幫幫主、現代實業家、社會名流與地方領袖、政治風雲人物, 成為“上海皇帝”!他在中國現代史上刻下的獨特印記至今還被人津津樂道。

他到底有多厲害呢?

他不是什麼二代出身或家裡有什麼底蘊, 就是一個普通的貧困人家。

出生于1888年的杜月笙, 四歲之前父母相繼去世, 由繼母和舅父養大。

十四歲的他最初落腳上海, 在一家水果店打工, 雖賣水果, 但也練就了一手削果皮的絕技, 獲得了“萊陽梨”的綽號。 因受教育不足, 眼界狹窄, 身上的惡習毛病甚多, 更是好賭成狂, 那時誰也想不到他會成為大上海的風雲人物。

之後他拜青幫陳世昌為老頭子——“乾爹”, 由陳世昌等人的關係, 杜月笙進入時為青幫上海龍頭的黃金榮公館, 很快杜月笙得到黃金榮的信任,

負責經營法租界的賭場“公興俱樂部”。 這就是杜月笙成功的第一步。

1925年7月, 杜月笙在租界與軍閥當局庇護下, 成立“三鑫公司”, 壟斷法租界鴉片提運, 勢力日大, 成為與黃金榮、張嘯林並稱的“上海三大亨”之一。 當時上海青幫三座山, 素有“黃金榮貪財, 杜月笙會做人, 張嘯林善打”的說法。

1929年, 杜月笙創辦中匯銀行, 涉足上海金融業, 躋身上流社會, 成為經濟巨頭, 控制全國尤其是上海的金融命脈, 漂白“黑社會”出身。

1931年開始, 杜月笙全面插足上海的工商業, 在自己銀行家的頭銜上又摞上頂實業家的帽子,

包括打進狀元實業家張謇和他三哥創辦的大達輪船公司, 以及榮氏兄弟的麵粉廠, 並將上海市商會納入了杜月笙的影響力範圍內。

深入報界, 掌握輿論動向, 結交上海兩大報紙《申報》的史量才和《新聞報》的汪伯奇, 籠絡編輯和記者, 以便壓下驚天動地的新聞或無中生有掀起大浪。

由此, 杜月笙的地位一步步高升, 掌握的實際權力也越來越高, 聚斂的財富也非常人可比擬, 他的豪車開出去, 大家看到車牌號7777就知道他來了, 員警看到都會立馬敬禮。

當時的上海, 普通上海市民人均年收入低於100大洋, 杜公館的開支是上海市民的2萬倍。換算到如今的情況,算上海公民人均年收入10萬,翻個2萬倍,那杜月笙公館每年的開支擱現在就是20億。如此龐大的一個數字,可見杜月笙那時候在上海是多麼的有錢。

如果僅這樣,最多就是一個商業巨頭的發家史,而杜月笙還進軍左右政局,運輸武器發起募捐支援中國抗日戰爭,支持蔣介石,迫害共產黨……

設立醫院、創辦學校、做慈善事業……

1951年,這位“上海皇帝”病逝香港,結束了他富有爭議的傳奇一生。

無法置身於當時風起雲湧的上海,也就無法想像在國共、特務、日本、列強等等包圍下還能打下一片天的杜月笙究竟有多厲害。

杜月笙雖然沒讀書,但他承認自己哪裡不足,想要什麼,他有一個智囊團,囊括商業、文化界各路人才。

他說:

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

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

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不要怕被別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說明你還有用。

杜月笙曾經對一個有文化的朋友說過:“你原來是一條鯉魚,修行了500年跳了龍門變成龍了,而我呢原來是條泥鰍,先修煉了1000年變成了鯉魚;然後在修煉500年才跳了龍門,倘若我們倆一起失敗那你還是一條鯉魚而我可就變成泥鰍啦,你說我做事情怎麼能不謹慎呢?”

從“水果月生”,魚躍龍門,身兼數十家公司董事長,成為上海工商界呼風喚雨的人物,其自言是“曲鱔修成了龍”。杜月笙既有青幫背景的威嚇力,更要緊的還是海量人脈,以及對於時機的精准把握。

杜月笙相當會做人,他常說“前半夜想想自己,後半夜想想別人”。

1951年,杜月笙病危,清楚自己的病快不行的時候,他第一件事情就是叫來大女兒杜美如,從香港滙豐銀行拿回一包東西,裡面全是向杜爺子借錢的借條,跟他借的最少的是5000美元,借款人不乏國民黨軍政核心人物。其中有張500根金條,還算是借得少的。杜月笙一張一張地看,一張一張撕掉,女兒非常不解為什麼要撕掉。對於借錢這事,杜老爺子說:“我杜月笙從來只幹雪中送炭的事情,不做錦上添花的事情。”

後來大家分析認為為什麼撕毀,一是他走後,子女沒本事壓住下面的人,不可能收回錢,反而會引來禍端;二是告訴這些欠錢的各路人士,你們的欠條我撕了,錢不用你們還,而有頭有臉的人都得講道義,這相當於欠了杜月笙的人情,以後子孫有問題得幫忙護著;三是免得懷璧其罪,杜家大部分錢都不收回來,現在杜家不再富可敵國,不用來打主意了;四是做點名聲給各方看。

恰如他經常提的“三碗面”:人生要吃好三碗面,一是體面,二是場面,三是情面。

無疑他這傳奇的一生做的很好。

這樣的人小e是很佩服的,如果杜月笙是在現在,大家說他會不會進軍互聯網金融?

杜公館的開支是上海市民的2萬倍。換算到如今的情況,算上海公民人均年收入10萬,翻個2萬倍,那杜月笙公館每年的開支擱現在就是20億。如此龐大的一個數字,可見杜月笙那時候在上海是多麼的有錢。

如果僅這樣,最多就是一個商業巨頭的發家史,而杜月笙還進軍左右政局,運輸武器發起募捐支援中國抗日戰爭,支持蔣介石,迫害共產黨……

設立醫院、創辦學校、做慈善事業……

1951年,這位“上海皇帝”病逝香港,結束了他富有爭議的傳奇一生。

無法置身於當時風起雲湧的上海,也就無法想像在國共、特務、日本、列強等等包圍下還能打下一片天的杜月笙究竟有多厲害。

杜月笙雖然沒讀書,但他承認自己哪裡不足,想要什麼,他有一個智囊團,囊括商業、文化界各路人才。

他說:

頭等人,有本事,沒脾氣。

二等人,有本事,有脾氣。

末等人,沒本事,大脾氣。

不要怕被別人利用,人家利用你說明你還有用。

杜月笙曾經對一個有文化的朋友說過:“你原來是一條鯉魚,修行了500年跳了龍門變成龍了,而我呢原來是條泥鰍,先修煉了1000年變成了鯉魚;然後在修煉500年才跳了龍門,倘若我們倆一起失敗那你還是一條鯉魚而我可就變成泥鰍啦,你說我做事情怎麼能不謹慎呢?”

從“水果月生”,魚躍龍門,身兼數十家公司董事長,成為上海工商界呼風喚雨的人物,其自言是“曲鱔修成了龍”。杜月笙既有青幫背景的威嚇力,更要緊的還是海量人脈,以及對於時機的精准把握。

杜月笙相當會做人,他常說“前半夜想想自己,後半夜想想別人”。

1951年,杜月笙病危,清楚自己的病快不行的時候,他第一件事情就是叫來大女兒杜美如,從香港滙豐銀行拿回一包東西,裡面全是向杜爺子借錢的借條,跟他借的最少的是5000美元,借款人不乏國民黨軍政核心人物。其中有張500根金條,還算是借得少的。杜月笙一張一張地看,一張一張撕掉,女兒非常不解為什麼要撕掉。對於借錢這事,杜老爺子說:“我杜月笙從來只幹雪中送炭的事情,不做錦上添花的事情。”

後來大家分析認為為什麼撕毀,一是他走後,子女沒本事壓住下面的人,不可能收回錢,反而會引來禍端;二是告訴這些欠錢的各路人士,你們的欠條我撕了,錢不用你們還,而有頭有臉的人都得講道義,這相當於欠了杜月笙的人情,以後子孫有問題得幫忙護著;三是免得懷璧其罪,杜家大部分錢都不收回來,現在杜家不再富可敵國,不用來打主意了;四是做點名聲給各方看。

恰如他經常提的“三碗面”:人生要吃好三碗面,一是體面,二是場面,三是情面。

無疑他這傳奇的一生做的很好。

這樣的人小e是很佩服的,如果杜月笙是在現在,大家說他會不會進軍互聯網金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