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國際>正文

兩國關係仍然敏感 韓國時尚界開始擔心自己在中國市場的命運

一個月前, 在首爾時裝周開幕前, 首爾時裝周執行總監Jung Ku-Ho在相關發佈會上曾對因美在韓部署薩德反導系統而陷入低谷的中韓關係, 發表過評論——他當時稱, 因為韓國品牌規模普遍較小, 因此“(韓國)時尚產業在中國也許不會被當作一個有價值被政治化對待的行業”。

此外, 他還指出, 對比往年, 參與此次時裝周中國買手報名人數並未減少, 並列出部分品牌拿到的的中國方訂單量作為佐證。

但事實上, 韓國時尚界的部分人士正因為中國市場方方面面的變化開始擔心自己的未來。

先從首爾時裝周說起。

根據《南華早報》報導, 2017秋冬首爾時裝周最終吸引到的中國買手人數, 較2016年時下降了一半。 往年, 中國買手占參與首爾時裝周的國際買手的60%。 如今的下滑, 無疑在供應端的角度, 為不少韓國品牌進入中國市場設置了障礙。

而即使是參與了該次時裝周活動的買手也表示,

雖然仍然看好韓國時尚品牌在中國市場上的競爭力, 但即使訂貨, 中國公司也會採取與過去截然不同的市場行銷策略, 比如“韓國品牌”就不將再是他們宣傳時的重點。

韓國時尚能在中國、亞洲甚至世界範圍內產生影響力, 甚至達到形成一股風潮的地步, 很大程度上, 與韓劇、韓流偶像的流行有關。 也許你還有印象, 韓劇《來自星星的你》是如何在中國捧紅了Jimmy Choo——《華爾街日報》曾撰文報導, 該劇播出後, 女主角穿著的Jimmy Choo高跟鞋在中韓兩地瞬間斷貨。

之後, 雖然沒有出現像《來自星星的你》這樣的現象級劇大劇, 但在淘寶搜索“韓劇同款”又或是“韓星同款”為關鍵字, 就能知道韓流文化使得多少韓國時尚品牌有了機會進入中國市場,

或者至少被中國顧客知道。

不過, 現在這種屬於韓國時尚特有的行銷推廣管道已在中國市場被切斷。

雖然中國政府從未發表官方立場“禁韓”或“限韓”, 但韓流在中國還是遇了冷:愛奇藝、優酷等視頻網站紛紛下線了韓國綜藝和韓劇;演藝經紀公司也叫停了韓國藝人來到中國內地舉辦演唱會又或是粉絲見面會的行程;如果你細心點還會發現,

曾經從汽車、手機、電動車, 到零食、飲料到護膚品牌均熱衷找韓星代言的熱潮也退了度。

而如果單看剛剛結束的首爾時裝周, 相較以往國內媒體對於該時裝周的報導力度也減小不少。 這一方面與國內藝人、KOL缺席, 時尚媒體少了報導重點有關, 另一面, 從媒體本身出發, 這一時期, 過度報導“韓國時尚”也有激起“民憤”的風險。

消費者的轉變也是中韓兩國關係此刻所處的微妙境地的另一個表現。 當然, 一部分消費者不會因此改變自己的消費行文。 她們仍會通過代購, 又或是韓國電商網站購買韓國時尚產品。 但也的確會有不在少數的人因此走上“抵制韓貨”的路子。 不久前, 中國遊客拒下郵輪赴濟州島旅遊消費的例子就提供了一個例子。 而媒體也曾做過報導, 在北京, 韓國餐廳的業績普遍一落千丈。

所以, 已經有韓國設計師決定不再被動地等待局勢的明朗。

“中國仍然對我是重要的市場,我的重心放在亞洲,而中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參與了本季首爾時裝周發佈會的品牌JKoo的設計師Choi在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說,“但在這一季之後,我應該會開始嘗試在美國和歐洲市場尋找機會。”

*本文部分內容引用自刊登于《南華早報》的South Korean fashion industry fears hit from fall-out over THAAD rockets with China一文。

“中國仍然對我是重要的市場,我的重心放在亞洲,而中國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參與了本季首爾時裝周發佈會的品牌JKoo的設計師Choi在接受《南華早報》採訪時說,“但在這一季之後,我應該會開始嘗試在美國和歐洲市場尋找機會。”

*本文部分內容引用自刊登于《南華早報》的South Korean fashion industry fears hit from fall-out over THAAD rockets with China一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