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劉伯溫功勞甚高,為啥爵位最低,俸祿最少?朱元璋暗藏心思

1370年, 朱元璋大封開國功臣, 六人被封為國公, 二十八人被封為侯, 幾天後又加冊封兩人為伯爵。 在這些功臣中, 劉伯溫的爵位竟然最低, 俸祿也是最少的。 按理說, 劉伯溫對明朝開國, 做出了極大的貢獻, 可以說是功勳卓著, 猶如漢朝的張良一般, 但為啥他的待遇這麼低呢?其實裡面暗藏著玄機, 且看【縱橫五千年】的編者獨孤雁一一道來!

中國古代的爵位高低順序是, 王爵最高, 以下是“公、侯、伯、子、男”。 朱元璋開國後, 只封了自己的兒子、侄孫為王, 功臣最高的爵位是國公, 只有六位, 分別是李善長、徐達、鄧愈、馮勝、李文忠、常茂;侯爵有28位,

主要有湯和、廖永忠等人, 清一色的都是武將;伯爵兩位, 分別是忠勤伯汪廣洋、誠意伯劉伯溫。

也就是說, 在開國功臣中, 只有李善長、汪廣洋、劉伯溫三位文官。 爵位是最低的, 劉伯溫的俸祿也是最低的。 李善在朱元璋建國過程中的作用,

大致相對于漢初的蕭何, 他位列功臣第一位, “封韓國公, 歲祿四千石, 子孫世襲”。 汪廣洋同為伯爵, 但他食祿360石, 而劉伯溫的俸祿只有區區的240石。

劉伯溫的能力毋庸置疑, 朱元璋對他也非常信服, “帝察其至誠, 任以心膂。 每召基, 輒屏人密語移時”, 他甚至稱讚劉伯溫是“吾子房也”。 劉邦在稱帝后, 曾要加封張良為食邑三萬戶的侯爵, 但朱元璋稱帝后, 卻只給劉伯溫一個240石、且不能世襲的誠意伯, 這又是為啥呢?

劉伯溫待遇過低的原因, 其實是朱元璋有意的打壓, 編者獨孤雁分析認為, 在這背後至少有四方面的原因。

其一, 劉伯溫能力太強, 朱元璋對其心存忌憚。 眾所周知, 劉伯溫博通經史, 運籌帷幄, 尤精象緯之學, 堪稱是帝王之師。 朱元璋利用劉伯溫的才能, 取得天下後, 他的心態發生轉變, 開始對劉伯溫心存忌憚, 畢竟劉伯溫所學的東西太厲害了, 既然劉伯溫能載舟, 那麼也有能力覆舟。

其二, 劉伯溫的出身, 讓朱元璋不放心。 劉伯溫與其他開國功臣有所不同, 他的“成分”太高了, 劉伯溫是元朝的進士, 曾當過元朝的江浙儒副提舉。 再看朱元璋這幫人, 大多出身貧寒, 不是農民, 就是破落文人, 雙方存在著一定的差距。 也許在朱元璋看來, 既然劉伯溫能背叛元朝, 那麼他也有可能背叛自己。

其三, 朱元璋有“地域歧視”。 查看明初開國功臣的情況,

你會發現一個特殊的地方, 這些人大多來自淮西地區, 其實這也反映了朱元璋在用人方針上, 有著明顯的地域上的親疏。 在洪武初年, 以李善長為首的淮西集團與浙東集團圍繞著權力展開了激烈的爭奪, 而劉伯溫正屬於浙東集團。

洪武三年7月,也就是冊封功臣前幾個月,浙東集團的重要人物,擔任中書左丞的楊憲被殺,這在某種意義上也標誌著浙東集團的失敗。在劉伯溫被封伯爵後,他很快被“賜歸老於鄉”,徹底遠離政治舞臺。由此看來,這個伯爵,算是給劉基輔佐自己十年的“安慰獎”。

其四,劉伯溫“工齡”太短。這點很好理解,自1360年出山,到1370年冊封,劉基在朱元璋手下只工作了10年,而徐達、李善長、湯和這些人,至少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他們南征北戰,同生死共患難,這麼長的時間是劉伯溫不具備的。

--------------------------------

品讀千年變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請關注【縱橫五千年】

洪武三年7月,也就是冊封功臣前幾個月,浙東集團的重要人物,擔任中書左丞的楊憲被殺,這在某種意義上也標誌著浙東集團的失敗。在劉伯溫被封伯爵後,他很快被“賜歸老於鄉”,徹底遠離政治舞臺。由此看來,這個伯爵,算是給劉基輔佐自己十年的“安慰獎”。

其四,劉伯溫“工齡”太短。這點很好理解,自1360年出山,到1370年冊封,劉基在朱元璋手下只工作了10年,而徐達、李善長、湯和這些人,至少有二十多年的時間,他們南征北戰,同生死共患難,這麼長的時間是劉伯溫不具備的。

--------------------------------

品讀千年變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請關注【縱橫五千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