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腹痛或陰☆禁☆道流血,這2個小症狀可能讓母子雙亡

小洋懷孕快七個月的時候, 去產檢時發現血壓為140/100mmHg, 尿蛋白+, 醫生說是妊娠期高血壓疾病, 要小洋住院。 可除了腳腫外, 小洋並未有其他不適, 陪同產檢的婆婆說, 她當時懷孕時也是會腳腫, 休息一會就好了, 不要住院。 於是小洋便沒把醫生的話放在心上, 和婆婆回家了。

三天后, 小洋感覺有些頭暈, 突然出現劇烈腹痛, 下體流了很多血, 小洋眼前一片黑, 暈厥了, 家人趕緊把她送去醫院, 醫生說小洋是胎盤早剝了, 需要馬上手術。 幸好搶救的及時, 小洋母子平安。 醫生說, 如果再推遲一點送過來, 病情繼續惡化,

胎盤剝離的面積繼續擴大, 出血繼續加重, 就有可能發生凝血功能障礙, 嚴重危及母子安全。

何為胎盤早剝?

胎盤血運豐富, 血竇很多, 是胎兒與母體進行物質交換的場所, 通常它會在胎兒分娩後從子宮自然地剝脫, 這時胎盤就算圓滿地完成了它的任務了。

但是如果在妊娠20周後或分娩期, 正常位置的胎盤在胎兒娩出前就部分或全部地從子宮壁剝離的話, 那麼就稱為胎盤早剝。

胎盤早剝的發病原因!

胎盤早剝可能與血管病變、機械因素、宮腔壓力驟減、子宮靜脈壓力突然升高等因素相關, 通常認為排在首位的誘因為妊娠高血壓疾病, 此外, 外傷、性交、胎膜早破、臍帶因素等, 也有可能會引發胎盤早剝。

胎盤早剝多數起病急, 發展迅速而兇險, 如果處理不當的話, 隨著胎盤剝離的面積繼續擴大, 出血可繼續加重, 從而發生凝血功能障礙的危險性也逐漸增大, 嚴重地威脅到母嬰的健康。 所以, 大家應該要提高對胎盤早剝的重視程度, 早期識別並做出及時的診斷治療是十分必要的。

那麼, 孕婦及家人如何才能早期發現胎盤早剝呢?

孕婦發生胎盤早剝後, 通常主要表現為兩種症狀, 一是陰道出血, 二是腹部疼痛。

但又由於胎盤早剝的臨床特徵差異較大, 典型的胎盤早剝診斷並不難, 但很多時候我們都會碰到不典型的胎盤早剝,

常會因臨床特徵不明顯而影響了早期的診斷。 比如有些胎盤早剝的孕婦僅出現有少量的陰道流血或持續少量陰道出血, 伴腰痛、腰骶部酸脹痛等時, 常容易被誤以為是先兆早產或臨產;有些附著於後壁的胎盤早剝, 出血不多, 腹部體征不太明顯, 可能僅表現為腰酸或深部盆腔的持續性疼痛, 再加上宮縮的掩蓋常給診斷帶來了困難。

因此, 為了明確診斷, 我們通常需要醫生的檢查並輔助B超、電子胎心監護等的幫助。 一旦確診為胎盤早剝時, 應立即終止妊娠。

所以, 孕婦在孕晚期如果出現有腹痛、陰道出血等異常症狀時, 切不能麻痹大意, 應及時就診, 並高度注意胎動情況, 到醫院後盡可能詳細地向醫生提供一些資訊, 如腹痛的特點、持續的時間、出血量的多少、誘因等, 積極配合醫生的診治, 一方面爭取時間搶救胎兒, 避免胎死宮中, 另一方面, 也可以防止病情繼續惡化, 力求將危害降到最低。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