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武則天謀奪唐氏天下早有預兆?唐太宗知道後作何反應?

唐太宗李世民一生英明神武、雄才偉略, 開創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貞觀之治”, 是歷史上難得的雄君聖主。

不過唐太宗在晚年卻陷入了深深的憂慮之中,

首先早年殺兄逼父, 奪得帝位的往事歷歷在目, 心中不安, 甚至他的一生都因為這件事耿耿於懷。

其次, 英雄老去、風采不再, 尤其一生文治武功, 鮮嘗敗績, 卻晚年兵敗高麗, 本人還中了一箭, 受困於箭傷折磨, 無法痊癒, 大失面子。

最後, 受困于家事, 長子李承乾和七子李祜先後作亂, 圖謀帝位。 疼愛的女兒高陽公主與僧人私通, 醜聞傳遍長安。 所立太子李治天性文弱, 始終放心不下。

所以晚年的唐太宗追求長生不老, 甚至吃丹藥, 對生死更加畏懼。 自古以來, 任你經天緯地、縱橫天下, 也免不了英雄遲暮、美人白頭的歷史規律。

咱們再說, 唐太宗最初心中太子的人選並不是李治, 既後來的唐高宗, 而是三子李恪。 唐太宗曾感歎:“吳王恪英果類我”。 只不過立李恪為太子的想法遭到了長孫無忌等重臣的阻撓, 不得不甘休, 這件事一直不能讓他釋懷。

毛主席曾經說過, 李恪英物, 李治朽物, 知子莫若父, 唐太宗的想法是對的, 然而聽從長孫無忌的話, 立了李恪為太子,

可謂聰明一世, 懵懂一時。

唐太宗不想立李治為太子,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因為一個傳聞, 如果不立一個英明果敢的君主, 後世江山可能易主。

在流傳的一本《秘記》中, 有這樣的預言:“唐三世以後, 女主武王代有天下”。 唐太宗看了後, 大驚失色, 急忙召精通天文曆算和陰陽之學的道士李淳風問詢。

李淳風說, 這件事預兆已經形成, 而且這個人已經出生, 就在陛下的宮內, 三十年後, 將擁有天下, 並將唐氏的子孫誅殺殆盡。

唐太宗沉吟片刻, 問道:“如果將疑似此人的人都殺掉, 會怎麼樣呢?”

李淳風回答到:“天意已然如此, 況且有王命者不會被殺掉, 恐怕只會枉殺無辜。 根據天上的星象顯示, 事已成定局, 此人就在陛下的宮內, 是陛下的眷屬。

再過三十年, 此人就年老了, 變得仁慈, 雖改朝換代, 但對於陛下的子孫, 她可能不會過分傷害。 如果現在殺了此人, 就會結下仇恨, 她必定會重新轉世, 年輕時就會心狠手辣, 到時候必定將陛下的子孫殺得一個不剩”。

唐太宗聽了後, 覺得很有道理, 並未深究此事, 但是心裡始終放不下。 後來, 還借故殺了一名軍功極高的武官, 只因為這個武官的封邑有武字, 小名叫“五娘子”, 唐太宗認為他就是將來可能代唐的“女主”。

後來, 武則天登基為帝, 改唐為周, 建立武周王朝, 唐之宗室被殺戮殆盡, 幼弱倖存者亦流放嶺南, 還好並未趕盡殺絕, 這一段預兆也真地應驗了。

及至李顯繼位, 唐朝復辟, 唐氏子孫才重掌江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