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談唐史|李成器不愛江山愛音律,唐代只此一人

文/趙飛

江山天下一覽於手, 權力至高無上在多少皇室子弟相互窺視, 針鋒相對。 可偏偏唐氏宗親李成器獨愛樂律, 善吹笛, 又能揮筆詩文通曉歌曲, 此不愛江山愛音律, 唐代也就出此一人。 李成器又頗為有智慧, 懂事理, 不參與朝政之事, 放著太子之位不當, 相讓與自己三弟做皇帝, 實為可貴。

西元684年, 6歲的李成器就被封為皇太子。 然這並不能給他帶來多少安穩的生活。 時下韋氏和安樂公主在朝廷當中, 驕橫得意, 擾亂朝政之事, 大有直指皇權之意。 武媚之女太平公主和李成器三弟李隆基強強聯手, 發動政變, 絆倒韋氏勢力, 奪取最高政權。

在這場爭奪戰中, 獨李隆基和太平公主立下大功。 李成器漸漸養成內斂性格, 處事觀察形勢, 不作越禮之事。 成年之後, 李成器獨愛吟詩作對, 對樂器那更是到了癡迷的地步。 羯鼓玉笛, 吹拉彈唱等有關於音樂之事, 皆能信手沾來, 流連於風花雪月之間。

然李成器作為長子, 唐睿宗上位之後, 對於立太子之事, 有所顧慮。 原本按照長幼順序, 成就太子之位元名正言順。 但以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兩大派系明爭暗鬥, 李成器深知肚明。 李隆基無論在才學還是膽識上, 都高於他這個大哥。 況且李隆基手握重兵, 反亂立下大功, 在朝廷位置頗有威望, 于情於理上, 都比他更適合當皇帝。

還有個重點, 就是李成器喜和平, 樂安逸, 愛樂律。 他雖不參與朝政, 卻懂的“識時務者為俊傑”的道理。 而李隆基和太平公主姑侄的針鋒相對, 在西元712年, 以李隆基成功登基結束。 而當初李成器那段“太平之時, 立嫡長子為先, 國家有難之日, 選得賢能之人為儲君”, 讓父親欣慰, 更讓李隆基對他放心。 李成器可以專心的玩他的樂律之事。

李成器知難而退, 懂得明則保身, 特別是在有機會觸及帝位時, 對於權力無所眷念, 在唐代實屬少見。 也不得不讓人佩服他的智慧。 因為李成器禮讓帝位于李隆基, 唐明皇在日後非常的感激他, 對他多加賞賜。 而他對於樂律的通曉也讓他快樂的度過他平平淡淡的一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