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朝丞相地位有多高?三項特權彰顯地位

四年楚漢戰爭, 劉邦奪得天下。 漢朝初定, 開始大封功臣。 劉邦首推蕭何為首功, 拜其為丞相。 賜給蕭何三項特權。 見君不趨, 稱臣不名,

劍履上殿。

見君不趨就是, 皇帝和丞相兩人遠遠看見了, 要是其他人得一路小跑到皇帝面前請安。 蕭何不用, 可以大搖大擺慢慢走過去, 看見沒有爺來了。

蕭何畫像

稱臣不名, 古代人除了自己的姓名還有一個字。 別人只能叫自己的字, 叫名字對別人是十分不尊重的。

你叫曹操, 曹操非劈了你不可, 你得叫人孟德。 馬超給劉備上書也寫:孟德殺我百餘口, 也不會說曹操殺我百餘口, 否則顯得沒文化。 名是自稱, 皇帝可以這麼叫你。 蕭何不用, 他見皇上只要說臣見駕, 也不用說臣蕭何見駕。

劍履上殿, 這個牛了, 漢朝君臣上朝都是坐而論道, 進門都要拖鞋。 蕭何進門不用脫, 而且可以佩劍。 這是皇帝對蕭何極大的信任。

影視劇中的劉邦和蕭何

丞相僚屬叫十三曹, 相當於今天的國務院辦公廳, 是一個龐大的機構。 所聘用的人員都是走國庫。 而皇帝聘用自己的私人秘書卻要用自己的錢。

丞相日常辦公的時候還有一項權力:封駁諫諍。 意思就是說皇帝發佈一項命令的時候丞相會先審一遍。 覺得有什麼不好的地方會指出來, 封起來, 駁回去, 讓皇帝按自己的改。 兩人坐著馬車在外面碰見了, 兩人要相互行禮, 丞相每次行禮, 皇帝都要還禮。

長此以往如果是明君賢相倒不會有什麼衝突。 如果碰上一個專權的丞相, 皇帝就會很不爽,

那皇上怎麼削弱相權呢?就是有什麼事兒皇帝都和自己的秘書班子尚書們商量。 到了漢朝後期, 丞相就已經有名無實, 成了一個虛職。

(全文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