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春秋第一謀士范蠡,從政又經商,為何能安身保命?

忠以為國, 智以保身;商以致富, 成名天下。 這個講述的就是咱們偉大的范蠡大商人, 一不小心就晉升為道家主張的財神之一。 這年頭, 范財神一定要拜, 弄不好哪天發了呢?

當年, 越王勾踐臥薪嚐膽深諳範蠡套路, 只要套路深, 鐵棒都能磨成針。 於是, 很不巧, 那一年在範蠡的出謀劃策下, 一不小心就送走了一個西施, 覆滅了一個吳國。 之後, 作為一個商人的敏銳嗅覺, 他發現, 越王勾踐這個人, 有點雞賊, 只能共患難, 不能共富貴。 於是, 悄悄地帶走西施, 出逃齊國, 悄悄地又在齊國做了一回宰相。

這是一個宰相外表下的商人, 經商不得不參透範蠡。

範蠡殺入市場, 很有自己的一套尊則, 凡事看人品, 深諳一個人的習性, 拋下越國的榮華富貴, 開除BOSS, 只是因為勾踐可能小心眼, 就是這麼任性;拋棄齊國的權力榮耀, 開除BOSS, 只是因為範蠡覺得在這個被尊崇的地位久了,

不吉利, 就是這麼放浪。

賈人夏則資皮, 冬則資絺, 旱則資舟, 水則資車, 以待乏也。

商人呢?夏天就存皮具, 夏天就存薄絺, 大旱的時候存穿, 水多的時候存車, 用來等待市場缺乏的時候。 範蠡已經理解了市場的真正規律, 提出了逆市場思維, 好比當年在越國的時候,

建議勾踐, 既然吳國有諫臣, 那就讓他更強, 木秀于林風必催之。 正常的思維應該是賄賂輔之以美女, 讓他墮落, 然而呢?他卻逆向幫助他更強, 以達到除之而後快的目的。 深諳市場規律, 無論從政還是經商, 都容易許多。

頭腦風暴決定整體思維, 邏輯胸懷決定財富地位。 范蠡當年提出了“伐吳九術”, 天時、地利、人合, 誘之以環境, 將吳國作為假想敵, 跳躍在紙上而重複思考。 媚外, 送糧食、送財務、送美女, 消磨吳王的志氣, 麻痹敵人的思維;送工匠, 送諛臣, 讓其耗費國庫, 弱化統治;悄無聲息的進行軍事訓練。 對待經商, 不以小利動心, 而是從市場、行業的整體去考慮。

在合作夥伴的問題上, 去留無意, 不爭利益, 於國家而言, 是明者修身、善者保身。 但是, 對於經商的合作夥伴而言, 為了避免不必要的不信任危機、猜忌和爭端, 不爭利。 這種未雨綢繆的思維不僅保證了範蠡的身家性命, 更讓他在商界立於不敗之地。

環境誘導經營, 因地制宜, 多元化, 不追求暴利, 薄利多銷。 范蠡說, 候時轉物,

逐十一之利。 日積月累, 必成大富。

范蠡擔任齊國宰相的時候, 知人善用, 他知道那個人應該用在那個位置上, 有需求才能有供應, 有問題才能去解決。 範蠡根據各地的現狀、歷史、地理、風土、人情以及供需量, 從而滿足市場的需求。 見識廣泛, 以差異的思維去經商, 敢於嘗試。

牛掰如範蠡,既能做得了商人,又做得了宰相,後人不得不參透範蠡。

敢於嘗試。

牛掰如範蠡,既能做得了商人,又做得了宰相,後人不得不參透範蠡。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