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家庭教育中“心平氣和”與“指手畫腳”哪種方式更有效

其實不只是你, 這種以成人為中心、強迫責令的教育方式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 但這樣做的效果, 往往是孩子被動學習和做事, 到下一次遇到同樣的問題, 還是要父母來敦促。

可以說, 父母強勢的教育是收效甚微的。 命令這種方式應慎用, 也絕對不能濫用。

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 很多父母都忽略了孩子是發展中的個體, 具有獨立的人格和鮮明的個性心理特徵。

“有理不在聲高”,

父母要懂得把握好言語的分量, 而不是數量。 瞭解孩子、尊重孩子、激勵孩子, 才是成功的教育方法。

父母是最瞭解自己的孩子的。 父母要根據自己孩子的特點, 重視溝通的重要性, 採取不同的方式來教育好自己的孩子, 不能一味地下命令, 這樣有的放矢、持之以恆,

一定會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如果孩子從父母那裡繼承了好的性格, 同時他又有勤奮、智慧等優點中的任何一條, 就能走向成功了。 好性格不僅是具有脾氣好、能為別人著想這些特徵, 更是積極進取、越挫越勇、追求卓越的一種習慣。 這也是孩子從父母那裡得到的最好的財富。

一、對待孩子不要過度嚴厲

有些父母認為對孩子訓斥、恐嚇、打罵才是愛孩子, 尤其是一些父親, 更以為如此, 殊不知他們這種過分嚴厲的教育方式使他們走向了與溺愛對立的另一個極端——苛責。

其主要表現為:

打罵威脅:部分父母把孩子當作自己的私有物品看待, 完全忽視孩子是一個獨立的個體, 動輒就打罵、吼叫, 甚至威脅送派出所、公安局。

無故斥責:自己不順心就拿孩子出氣, 孩子的一切言行都在其訓斥之列, 無休止、無理由地訓斥孩子這也不對, 那也不對。

蠻橫專制:在家裡, 孩子的一切言行都必須聽從父母, 不許孩子稍有叛逆行為, 喜歡發號施令, 指手畫腳、高嗓門, 希望孩子服服帖帖, 乖巧聽話。

由於以上幾種不正確的愛孩子的方式, 會使孩子變得冷漠。 這樣的孩子由於從小體會不到家庭的溫暖, 感覺不到父母的和藹可親之處, 容易對周圍的人或事採取冷漠和無動於衷的態度。

>>>>正面管教秘訣

建議父母多跟孩子說道理,不要用打罵、斥責的方式對待孩子,因為打罵對孩子會有很大的影響。平常父母要多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用講道理的方式教孩子會較為適當

二、堅決禁止家庭暴力行為

天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然而並非每一位父母都知道自己的孩子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父母。因此,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陷入了誤區。

2002年11月12日中午,在湖北武漢,父親去接11歲的兒子夏某放學回家,得知孩子因貪玩翹課沒去上課,書包也被沒收了,父親一怒之下,用尼龍繩將兒子五花大綁地懸空吊在閣樓的橫樑上,然後去取書包。半小時後回來時,兒子已經瞳孔放大、氣絕身亡。

2002年11月25日在遼寧瀋陽,8歲男童王某比較淘氣,父親讓他學習,他跑出去玩,事後生怕父親責怪,當晚跑到奶奶家住宿。

第二天父親讓兒子罰跪,一會兒又發現兒子坐在地上玩耍,盛怒之下,父親拳打腳踢,將兒子活活打死。

>>>>正面管教秘訣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容易衝動、喜歡對孩子報以拳腳的父母們一定要引以為戒,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粗暴地對待孩子。否則將一失足成千古恨。

三、過分的保護或粗暴會造成孩子的怯懦

過分保護型與粗暴型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可能造成孩子怯懦的性格。前者,父母代替了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孩子缺乏經驗,生活辦事能力差,單純幼稚,遇事便緊張、恐懼、焦慮。後者,父母剝奪了孩子思維和行動的機會,孩子時常擔心遭批評和斥責,遇事便緊張、焦慮、消極、被動。有些父母對孩子的膽小不加引導,孩子見到生人或到了陌生的地方,便習慣性地害羞、躲避,沒有自信心。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自我意識逐漸加強,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很敏感,希望自己有一個“光輝形象”留在別人的心目中,為此,他們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視,唯恐出差錯。這種心理狀態導致了他們在交往中生怕被人恥笑,因此表現得不自然、靦腆。久而久之,便羞於與人接觸,羞於在公開場合講話。

>>>>正面管教秘訣

要培養孩子勇敢堅強的性格,可以讓孩子勇於和別人交往。讓孩子向經常見面但說話不多的人如郵遞員、售貨員等問好。與人交往時,特別是與陌生人交往,要告訴孩子善於把緊張情緒放鬆。讓孩子使用一些平靜、輕鬆的語句,進行自我暗示,這樣能起到緩和緊張情緒、減輕心理負擔的作用。

>>>>正面管教秘訣

建議父母多跟孩子說道理,不要用打罵、斥責的方式對待孩子,因為打罵對孩子會有很大的影響。平常父母要多和孩子溝通,瞭解孩子的想法,用講道理的方式教孩子會較為適當

二、堅決禁止家庭暴力行為

天下父母都愛自己的孩子,然而並非每一位父母都知道自己的孩子究竟需要什麼樣的父母。因此,很多父母對孩子的教育陷入了誤區。

2002年11月12日中午,在湖北武漢,父親去接11歲的兒子夏某放學回家,得知孩子因貪玩翹課沒去上課,書包也被沒收了,父親一怒之下,用尼龍繩將兒子五花大綁地懸空吊在閣樓的橫樑上,然後去取書包。半小時後回來時,兒子已經瞳孔放大、氣絕身亡。

2002年11月25日在遼寧瀋陽,8歲男童王某比較淘氣,父親讓他學習,他跑出去玩,事後生怕父親責怪,當晚跑到奶奶家住宿。

第二天父親讓兒子罰跪,一會兒又發現兒子坐在地上玩耍,盛怒之下,父親拳打腳踢,將兒子活活打死。

>>>>正面管教秘訣

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容易衝動、喜歡對孩子報以拳腳的父母們一定要引以為戒,擺正自己的心態,不要粗暴地對待孩子。否則將一失足成千古恨。

三、過分的保護或粗暴會造成孩子的怯懦

過分保護型與粗暴型的家庭教育方式都可能造成孩子怯懦的性格。前者,父母代替了孩子的思想和行為,孩子缺乏經驗,生活辦事能力差,單純幼稚,遇事便緊張、恐懼、焦慮。後者,父母剝奪了孩子思維和行動的機會,孩子時常擔心遭批評和斥責,遇事便緊張、焦慮、消極、被動。有些父母對孩子的膽小不加引導,孩子見到生人或到了陌生的地方,便習慣性地害羞、躲避,沒有自信心。孩子進入青春期後,自我意識逐漸加強,對別人對自己的評價很敏感,希望自己有一個“光輝形象”留在別人的心目中,為此,他們對自己的一言一行非常重視,唯恐出差錯。這種心理狀態導致了他們在交往中生怕被人恥笑,因此表現得不自然、靦腆。久而久之,便羞於與人接觸,羞於在公開場合講話。

>>>>正面管教秘訣

要培養孩子勇敢堅強的性格,可以讓孩子勇於和別人交往。讓孩子向經常見面但說話不多的人如郵遞員、售貨員等問好。與人交往時,特別是與陌生人交往,要告訴孩子善於把緊張情緒放鬆。讓孩子使用一些平靜、輕鬆的語句,進行自我暗示,這樣能起到緩和緊張情緒、減輕心理負擔的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