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匈奴人到底和匈牙利有什麼關係?

序言

匈牙利詩人裴多菲在一首詩中曾經這樣寫道:“我們那遙遠的祖先, 你們是怎麼從亞洲走過漫長的道路, 來到多瑙河邊建立起國家的?”很多匈牙利學者都認為這個國家與匈奴後裔有著密切的關係。

匈牙利人身著傳統民族服裝

在匈牙利也有許多學者認為匈牙利人就是其後裔。 匈牙利人與歐洲其他地方人的長相有明顯區別, 匈牙利民歌很多與陝北、內蒙古的民歌在調上是一樣的。 陝北民歌如信天遊的產生遠比蒙古人早, 很可能與匈奴有關。

在國內對於匈牙利人是匈奴人的後代這個傳聞也很是接受, 因為這牽涉到一個同時期的漢朝和羅馬誰更強大的問題。 那麼既然漢朝打敗了匈奴, 匈奴又回頭滅了羅馬, 那麼漢朝比羅馬要強上不少自然是肯定的了, 這個問題想想就讓人感到很爽。

上帝之鞭阿提拉

說起歐洲人眼中的匈奴帝國就不得不提上帝之鞭阿提拉,

這是古代歐亞大陸匈人最為人熟知的領袖和皇帝, 史學家稱之為“上帝之鞭”, 曾多次率領大軍入侵東羅馬帝國及西羅馬帝國, 並對兩國構成極大的威脅。 他曾率領軍隊兩次入侵巴爾幹半島, 包圍君士坦丁堡;亦曾遠征至高盧的奧爾良地區, 最後終於在沙隆戰役被逼停止向西進軍。

西元4世紀下半葉, 黑海北岸的東哥特人被“匈奴部落”大舉進攻, 東哥特人發現自己的家園闖進了一群不速之客。 這些人面目猙獰, 令人恐懼, 騎在馬上行進如飛。 哥特人本不是軟弱之輩, 入侵者如砍瓜切菜一般打敗了哥特人, 由此開啟了歐洲幾個世紀以來的民族遷徙之潮。 哥特人本來是在今天烏克蘭一帶遊牧的部族,

這一次遷徙, 最遠一支跑到了今天的西班牙。 今天提到“哥特”或“歌德”這個詞, 想到的都是天主堂的尖頂, 華麗的印刷字體, 充滿陰暗憂鬱色彩的城堡等等, 和現在崇尚質樸陽剛的東歐地區似乎格格不入, 其實或多或少都能追溯到這次遷徙的結果上。

在歐洲, 一隻從未見過的大軍兇殘逼近, 所到之處殺人盈野, 血流飄杵, 廬舍為丘墟, 良田為焦土。 這群“即使在野蠻人眼中也是野蠻人”的侵略者毫不留情地踐踏了一切。 匈人的首領阿提拉, 被羅馬人畏懼地稱為“上帝之鞭”, 仿佛匈人的出現就是上帝對羅馬人罪行的懲罰, 正如《聖經》中的洪水、天火一般, 無法阻擋, 無法逃避。

傑拉德·巴特勒飾演的阿提拉雖然很帥, 可惜是歐洲人的外貌

西元448年, 東羅馬帝國的史家普利斯庫斯作為使團成員, 來到這些人的王廷, 親眼見過阿提拉的尊榮, 據其描述阿提拉的身材很是短小。 他筆下, 匈奴王阿提拉成了一個十分醜陋的侏儒, 扁彝子, 大頭, 肩部寬闊, 幾根鬍鬚稀稀落落地長著。

匈牙利阿提拉博物館中的阿提拉像, 相比之下, 這個可能更符合真實的阿提拉

西元453年, 阿提拉暴病身亡, 被奴役的民族紛紛起兵反叛, 匈奴帝國隨之星散, 其興也勃焉, 其亡也忽焉。 其餘部只得退往多瑙河下游, 並在由匈奴人親手引發的民族遷徙大潮中被沖刷殆盡。

匈奴人來源中國說法的出處

1756年起,35歲的法國東方學者德奎尼(Joseph de Guignes)陸續出版了三卷本的《匈奴通史》(Histoire generale des Huns),在這套著作中明確提出出現在羅馬帝國邊界線燒殺劫掠的匈人Huns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匈奴人。這套理論被後來愛德華·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接受,並隨著這本名著傳遍歐洲。到了1900年,德國漢學家夏特(FriedrichHirth)更是用中西方史料互相印證,一本正經地繪製出了匈奴西遷到歐洲的路線圖。可見在這一百多年裡,這批來到歐洲打打殺殺的匈奴人源自中國歷史上的匈奴人的理論是相當盛行的學術觀點。

清末民初膠州人柯劭忞汲取《元史類編》、《元史新編》、《元史譯文證補》等著作編纂的《新元史》

在道光、咸豐等朝以來,學界興起了研究西北史地的熱潮,其中一個熱點就是元史學的興起。洪鈞基於西亞學者留下的對蒙古征服歷史的第一手記錄,編成《元史譯文證補》30卷。洪鈞在這部書中最早向國人介紹了匈奴同源的學說,並將匈奴西遷的時期定為晉朝,還將匈人最後的落腳點定在了今天的“馬加之地”,即匈牙利的別稱馬紮爾(Magyar)。洪鈞認為,拉丁語的匈奴Huni音如“昏尼”,就是“匈奴”二字的變音。

1906年,《東方雜誌》刊登了一篇名為《歷史上黃白二種之競爭》的雜文,文中提到:黃種人戰勝白種人並非不可能。匈奴遭到漢朝打擊後,“竄伏秦海(原作者按:疑即裡海),已遂入歐洲”。此後,匈奴在歐洲“破峨特(即哥特),入羅馬”。作者特意提到,羅馬畏懼哥特人的武力,而“匈奴乃駕而上之”,可見“黃人之天然武力,實勝於白人”。匈奴的武功被昇華為了黃種人的勝利。

當年中國人欣然接受了這套說法,其中有一定的現實因素。為了重建國人的自尊,中國的知識界渴望從故紙堆中尋找證據,證明中國人的人種並非劣等。面壁十年圖破壁,任何精神的慰藉對於痛苦的中國人而言都彌足珍貴。“原來威震西歐的匈人竟然和國人熟知的匈奴同源,而且這是西方人自己考證出來的。”不難想像,國人聽到這個消息的振奮之情。可以說,該學說進入中國之後發生的種種變化已經超出了單純學術問題的範疇。畢竟,學術研究的目的是追求“真實”,而人民群眾的喜聞樂見則是另一層面的“現實”,二者是猶如平行世界中的兩條線,看似交叉矛盾,其實並不在一個平面上交匯。

漢朝的匈奴人其實一直都在

實際上,匈奴作為一個龐雜的族群,分佈在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正如今天的我們無法用某單一人種來指代全體美國人一樣,匈奴人內部也同樣存在不同的血緣,很難一言蔽之。總體而言,南匈奴更接近黃種,而北匈奴更接近白種。

戰國時期,匈奴鷹形金冠飾(側面),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阿魯柴登村出土

漢武帝派名將衛青、霍去病先後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一路打到大漠以北的群山,在狼居胥山告慰天帝,在姑衍山祭拜大地,並登臨瀚海,主流觀點認為這一路已經推進到了當今中國的國境之外,瀚海更是被認為是指代今天的貝加爾湖。

衛青霍去病的勝利不可謂不輝煌,基本掃除了匈奴的軍事威脅。然而,匈奴是一個強大的部族,此次受到重創,就消失無蹤顯然不大可能。漢軍經行之處,水草豐美者有,如河套和河西走廊更是適宜耕種的沃壤,然而更多的是不適宜農耕的地方,漢軍來到這裡不能久居,撤走之後這裡又成了遊牧民的樂園。著名的昭君出塞,發生在漢武帝擊匈奴的約70年後。西域都護府副校尉陳湯冒著高原反應的危險翻越了天寒地凍的蔥嶺,攻克匈奴郅支城,功宣沙漠,並在報捷奏章中寫下名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個時候距離衛青霍去病出征已過去將近百年。可見,匈奴在漢武帝之後近百年時間仍然在漢朝邊境活動,並沒有一口氣就跑到了萬里之外的歐洲。

霍去病跨大漠的油畫

西晉元康九年(299年),太子洗馬江統上《徙戎論》,對胡人遷徙內陸聚居的現狀憂心忡忡。這篇文章中有一句“並州之胡,本實匈奴桀惡之寇也”,並詳細分析了匈奴內遷的歷程。說明在魏晉時期,匈奴仍然沒有舉族遷走,不僅一直活躍在中原人的視野裡,而且越來越近,居然跑到山西來了,而且繁衍生息蒸蒸日上。到了西晉末年,匈奴更是赫然列于“五胡”之首,匈奴王劉淵更是在西晉末年的混亂局面中,第一個以少數民族身份在中原建立了政權。從無到有的事情做起來劉淵也比較心虛,於是託名漢室宗親,還特意把劉禪劉阿斗封為孝懷皇帝,其實劉淵是純正的匈奴人,祖先世系可以一直追溯到在白登山上圍困漢高祖劉邦的冒頓單于。匈奴人劉淵稱帝的那一年,是西元308年。

匈人逞兇歐陸的同時,中國仍然有匈奴人活躍的痕跡。西元407年,赫連勃勃反叛後秦自立,自稱天王、大單于,定國號為大夏,這一年阿提拉剛出世不久。赫連勃勃就是匈奴鐵弗部人,雖已與各族通婚,但仍然恪守匈奴傳統。赫連勃勃的國號為何是大夏?因為司馬遷《史記》記載匈奴是夏後氏之苗裔,其大單于的名號也是匈奴的稱呼。經過魏晉南北朝數百年的動盪,中國人視野中那個曾經強盛的匈奴族逐漸消融在了中原大地上。等到華夏文軌再次歸於一統之時,北方草原上已經崛起了新的雄主,匈奴徹底成了歷史名詞。

歐洲的匈牙利人到底是不是匈奴人

的確,在阿提拉的帝國滅亡之後,許多匈奴人退到了今天匈牙利的國境內。然而,匈牙利與匈奴人同源的學說同樣是後人的建構。考古成果表明,當今匈牙利的主體民族馬紮爾人在阿提拉的匈奴帝國滅亡後數百年才來到這片土地。然而,這批精於騎射,喜好劫掠的後來者甫一登場就勾起了歐洲人的痛苦記憶。中世紀的學者常常稱呼這些馬紮爾人為“匈人”,而馬紮爾人在多瑙河平原站穩腳跟後也高興地接過了匈奴人後裔的名稱。匈牙利的詩人為阿提拉寫下了熱情洋溢的讚美詩,還用“阿提拉的後裔”來稱呼自己的國王。

古匈牙利人的遷徙路線

現在,由匈牙利科學院支持的官方結論也認為,匈牙利人的祖先最早來自歐亞大陸交界地帶烏拉爾山麓附近的一支遊牧民族“芬蘭—烏戈爾族”即馬紮爾族,他們並不是匈奴人,血統上不是匈奴人的親戚,語言上也沒有什麼關係。馬紮兒人原居西亞,系由西元9世紀進入歐洲。

今日一千萬匈牙利居民以馬紮爾人為主。匈牙利科學院認為今日匈牙利人並不是漢朝歷史上的“匈奴”後裔(在文化、語言和宗教三方面,都缺乏有力的證據)。今日的匈牙利人與歐洲的“芬烏語系民族”有血緣關係。而此前一千多年以來的匈奴人,早已融合到所經各地的各民族之中,迄今不復單獨存在。因此,過去傳聞所謂“今日匈牙利人就是匈奴後裔”的說法,是歷史的誤會。

結論

不管是匈奴人、馬紮爾人或是突厥人都是從歐亞大陸中部廣袤的草原上不斷湧現的遊牧民族的一支,所有的歷史都是世界史,遊牧民族一直憑藉戰馬對農耕民族佔據有壓倒性的軍事優勢,也許會勝利,繼而被這片土地同化,轉而抵抗下一波同樣來自于草原的親戚的進攻。也許會失敗,然後像狼一樣過段時間再回來。這一點,熟悉中國歷史的人會覺得特別有感覺,同樣,在歐洲乃至西亞等這片草原周邊的國家,也都有著類似的經歷。

不管是現在的匈牙利人或是過去的匈牙利人,和漢朝被霍去病趕走的匈奴人都不是一波,談不上是被趕跑到歐洲去,只是他們都是大草原遊牧民族中的一支。並不存在漢朝比匈奴強,匈奴比羅馬強,所以漢朝比羅馬強的邏輯鏈條。

歡迎訪問我的其他文章

土耳其民族和突厥人到底是什麼關係?

為什麼在奧運會上臺灣上場時會放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印度模式遇到了大麻煩,超越中國只是幻想

八國聯軍中的“仁義之師”日本軍隊和其背後的故事(上)

八國聯軍中的“仁義之師”日本軍隊和其背後的故事(下)

為什麼中國人缺少貴族精神?

我們不應該討厭日本和韓國

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用科學的視角去研究西方的龍是個啥?

看看一個沒資源的地區如何破局創造出經濟奇跡

一本正經的不胡說八道:西方龍源自六翼天使

***趨勢不以人所改變,你只能追逐趨勢而動**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一下吧。

匈奴人來源中國說法的出處

1756年起,35歲的法國東方學者德奎尼(Joseph de Guignes)陸續出版了三卷本的《匈奴通史》(Histoire generale des Huns),在這套著作中明確提出出現在羅馬帝國邊界線燒殺劫掠的匈人Huns就是中國歷史上的匈奴人。這套理論被後來愛德華·吉本的《羅馬帝國衰亡史》接受,並隨著這本名著傳遍歐洲。到了1900年,德國漢學家夏特(FriedrichHirth)更是用中西方史料互相印證,一本正經地繪製出了匈奴西遷到歐洲的路線圖。可見在這一百多年裡,這批來到歐洲打打殺殺的匈奴人源自中國歷史上的匈奴人的理論是相當盛行的學術觀點。

清末民初膠州人柯劭忞汲取《元史類編》、《元史新編》、《元史譯文證補》等著作編纂的《新元史》

在道光、咸豐等朝以來,學界興起了研究西北史地的熱潮,其中一個熱點就是元史學的興起。洪鈞基於西亞學者留下的對蒙古征服歷史的第一手記錄,編成《元史譯文證補》30卷。洪鈞在這部書中最早向國人介紹了匈奴同源的學說,並將匈奴西遷的時期定為晉朝,還將匈人最後的落腳點定在了今天的“馬加之地”,即匈牙利的別稱馬紮爾(Magyar)。洪鈞認為,拉丁語的匈奴Huni音如“昏尼”,就是“匈奴”二字的變音。

1906年,《東方雜誌》刊登了一篇名為《歷史上黃白二種之競爭》的雜文,文中提到:黃種人戰勝白種人並非不可能。匈奴遭到漢朝打擊後,“竄伏秦海(原作者按:疑即裡海),已遂入歐洲”。此後,匈奴在歐洲“破峨特(即哥特),入羅馬”。作者特意提到,羅馬畏懼哥特人的武力,而“匈奴乃駕而上之”,可見“黃人之天然武力,實勝於白人”。匈奴的武功被昇華為了黃種人的勝利。

當年中國人欣然接受了這套說法,其中有一定的現實因素。為了重建國人的自尊,中國的知識界渴望從故紙堆中尋找證據,證明中國人的人種並非劣等。面壁十年圖破壁,任何精神的慰藉對於痛苦的中國人而言都彌足珍貴。“原來威震西歐的匈人竟然和國人熟知的匈奴同源,而且這是西方人自己考證出來的。”不難想像,國人聽到這個消息的振奮之情。可以說,該學說進入中國之後發生的種種變化已經超出了單純學術問題的範疇。畢竟,學術研究的目的是追求“真實”,而人民群眾的喜聞樂見則是另一層面的“現實”,二者是猶如平行世界中的兩條線,看似交叉矛盾,其實並不在一個平面上交匯。

漢朝的匈奴人其實一直都在

實際上,匈奴作為一個龐雜的族群,分佈在幾百萬平方公里的廣袤土地上,正如今天的我們無法用某單一人種來指代全體美國人一樣,匈奴人內部也同樣存在不同的血緣,很難一言蔽之。總體而言,南匈奴更接近黃種,而北匈奴更接近白種。

戰國時期,匈奴鷹形金冠飾(側面),鄂爾多斯市杭錦旗阿魯柴登村出土

漢武帝派名將衛青、霍去病先後三次大規模出擊匈奴,收河套地區,奪取河西走廊,一路打到大漠以北的群山,在狼居胥山告慰天帝,在姑衍山祭拜大地,並登臨瀚海,主流觀點認為這一路已經推進到了當今中國的國境之外,瀚海更是被認為是指代今天的貝加爾湖。

衛青霍去病的勝利不可謂不輝煌,基本掃除了匈奴的軍事威脅。然而,匈奴是一個強大的部族,此次受到重創,就消失無蹤顯然不大可能。漢軍經行之處,水草豐美者有,如河套和河西走廊更是適宜耕種的沃壤,然而更多的是不適宜農耕的地方,漢軍來到這裡不能久居,撤走之後這裡又成了遊牧民的樂園。著名的昭君出塞,發生在漢武帝擊匈奴的約70年後。西域都護府副校尉陳湯冒著高原反應的危險翻越了天寒地凍的蔥嶺,攻克匈奴郅支城,功宣沙漠,並在報捷奏章中寫下名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這個時候距離衛青霍去病出征已過去將近百年。可見,匈奴在漢武帝之後近百年時間仍然在漢朝邊境活動,並沒有一口氣就跑到了萬里之外的歐洲。

霍去病跨大漠的油畫

西晉元康九年(299年),太子洗馬江統上《徙戎論》,對胡人遷徙內陸聚居的現狀憂心忡忡。這篇文章中有一句“並州之胡,本實匈奴桀惡之寇也”,並詳細分析了匈奴內遷的歷程。說明在魏晉時期,匈奴仍然沒有舉族遷走,不僅一直活躍在中原人的視野裡,而且越來越近,居然跑到山西來了,而且繁衍生息蒸蒸日上。到了西晉末年,匈奴更是赫然列于“五胡”之首,匈奴王劉淵更是在西晉末年的混亂局面中,第一個以少數民族身份在中原建立了政權。從無到有的事情做起來劉淵也比較心虛,於是託名漢室宗親,還特意把劉禪劉阿斗封為孝懷皇帝,其實劉淵是純正的匈奴人,祖先世系可以一直追溯到在白登山上圍困漢高祖劉邦的冒頓單于。匈奴人劉淵稱帝的那一年,是西元308年。

匈人逞兇歐陸的同時,中國仍然有匈奴人活躍的痕跡。西元407年,赫連勃勃反叛後秦自立,自稱天王、大單于,定國號為大夏,這一年阿提拉剛出世不久。赫連勃勃就是匈奴鐵弗部人,雖已與各族通婚,但仍然恪守匈奴傳統。赫連勃勃的國號為何是大夏?因為司馬遷《史記》記載匈奴是夏後氏之苗裔,其大單于的名號也是匈奴的稱呼。經過魏晉南北朝數百年的動盪,中國人視野中那個曾經強盛的匈奴族逐漸消融在了中原大地上。等到華夏文軌再次歸於一統之時,北方草原上已經崛起了新的雄主,匈奴徹底成了歷史名詞。

歐洲的匈牙利人到底是不是匈奴人

的確,在阿提拉的帝國滅亡之後,許多匈奴人退到了今天匈牙利的國境內。然而,匈牙利與匈奴人同源的學說同樣是後人的建構。考古成果表明,當今匈牙利的主體民族馬紮爾人在阿提拉的匈奴帝國滅亡後數百年才來到這片土地。然而,這批精於騎射,喜好劫掠的後來者甫一登場就勾起了歐洲人的痛苦記憶。中世紀的學者常常稱呼這些馬紮爾人為“匈人”,而馬紮爾人在多瑙河平原站穩腳跟後也高興地接過了匈奴人後裔的名稱。匈牙利的詩人為阿提拉寫下了熱情洋溢的讚美詩,還用“阿提拉的後裔”來稱呼自己的國王。

古匈牙利人的遷徙路線

現在,由匈牙利科學院支持的官方結論也認為,匈牙利人的祖先最早來自歐亞大陸交界地帶烏拉爾山麓附近的一支遊牧民族“芬蘭—烏戈爾族”即馬紮爾族,他們並不是匈奴人,血統上不是匈奴人的親戚,語言上也沒有什麼關係。馬紮兒人原居西亞,系由西元9世紀進入歐洲。

今日一千萬匈牙利居民以馬紮爾人為主。匈牙利科學院認為今日匈牙利人並不是漢朝歷史上的“匈奴”後裔(在文化、語言和宗教三方面,都缺乏有力的證據)。今日的匈牙利人與歐洲的“芬烏語系民族”有血緣關係。而此前一千多年以來的匈奴人,早已融合到所經各地的各民族之中,迄今不復單獨存在。因此,過去傳聞所謂“今日匈牙利人就是匈奴後裔”的說法,是歷史的誤會。

結論

不管是匈奴人、馬紮爾人或是突厥人都是從歐亞大陸中部廣袤的草原上不斷湧現的遊牧民族的一支,所有的歷史都是世界史,遊牧民族一直憑藉戰馬對農耕民族佔據有壓倒性的軍事優勢,也許會勝利,繼而被這片土地同化,轉而抵抗下一波同樣來自于草原的親戚的進攻。也許會失敗,然後像狼一樣過段時間再回來。這一點,熟悉中國歷史的人會覺得特別有感覺,同樣,在歐洲乃至西亞等這片草原周邊的國家,也都有著類似的經歷。

不管是現在的匈牙利人或是過去的匈牙利人,和漢朝被霍去病趕走的匈奴人都不是一波,談不上是被趕跑到歐洲去,只是他們都是大草原遊牧民族中的一支。並不存在漢朝比匈奴強,匈奴比羅馬強,所以漢朝比羅馬強的邏輯鏈條。

歡迎訪問我的其他文章

土耳其民族和突厥人到底是什麼關係?

為什麼在奧運會上臺灣上場時會放歌曲《三大紀律八項注意》

印度模式遇到了大麻煩,超越中國只是幻想

八國聯軍中的“仁義之師”日本軍隊和其背後的故事(上)

八國聯軍中的“仁義之師”日本軍隊和其背後的故事(下)

為什麼中國人缺少貴族精神?

我們不應該討厭日本和韓國

一本正經的胡說八道:用科學的視角去研究西方的龍是個啥?

看看一個沒資源的地區如何破局創造出經濟奇跡

一本正經的不胡說八道:西方龍源自六翼天使

***趨勢不以人所改變,你只能追逐趨勢而動**

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一下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