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弋陽南岩寺裡聽年輕的方丈講禪,他不會武功,卻有大智慧

在物華天寶、人傑地靈的江西上饒市的西大門, 坐落著一座美麗的小山城——弋陽, 這裡是偉大的無產階級革命家方志敏烈士的故鄉,

更是一個有著千年文明、文化積澱深厚的地方。 在弋陽, 有新晉5A的國家級“大滿貫”景區的龜峰 , 還有位列明代戲曲四大聲腔之首, 被譽為中國古代戲曲“活化石”和高腔戲曲“鼻祖”的弋陽腔......

在弋陽還有一座全國單個洞窟最大的唐代天然佛洞——南岩石窟,

今天就帶大家去南岩石窟轉轉, 聽聽南岩寺住持圓坤法師說說禪吧!

“地震高崗, 一派西山千古秀;門朝大海, 三河合水萬年流”, 南岩寺屬於龜峰二景區的佛陀山景區, 是一座千年古寺, 始于晉代, 距今有1600多年的歷史。 據說這裡曾經聚集了千名僧侶在此修行傳教,

曾經是一個僧侶雲集、香火很旺的古老寺院, 在這裡, 你不僅能盡享美麗風光, 深吸天然清氧, 還能親臨摩崖石刻, 細品佛中真意......南岩寺作為弋陽佛教文化的傳播地, 更是以淵源流長的洞穴佛龕文化稱奇。

南岩寺位於弋陽縣城郊的南岩山下,

三面紅岩環繞, 七洞錯落相伴, 寺廟隨岩架立, 不瓦而棟, 不簷而藩, 是一座依託天然岩石大洞穴而建的古寺廟, 已被國家列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據介紹:南岩寺興起于晉代, 到現在已經有1600多年的歷史, 在唐朝太和年間(西元827—835年)僧人神曜重修, 並在石壁上始鑿石龕;宋嘉定年間(西元1208—1224年), 邑人王元長建殿門、堂廡、鐘樓及架橋設亭, 又續鑿石為諸佛像。 元至正年間(西元1341—1368年)僧人嗣正再修;明崇禎年間(西元1628—1644年)重修, 而後, 清及民國年間陸續有僧人對南岩寺佛像進行增補、修復, 繼續豐富南岩寺內的佛像造型。

這就是南岩寺的大殿, 它寬達60多米, 高30米, 深30米, 面積近1800平方米, 可以容納千人。

佛像就在大殿後面的岩壁上,一共有40尊,全部都是在洞壁上直接雕鑿出來的,分上下兩層環列於石壁佛龕之中。看到這些雕刻精美、神態各異而栩栩如生的佛像,感覺南岩石窟的“中華第一佛洞”的美名確實是名不虛傳啊!

大殿內光線不好,征得主人的同意,我們走近了佛像拍攝,主人特別告誡我們拍照可以,但千萬不能用手摸佛像。俺仔細地看了看,佛像確實風化的非常厲害,而且每座佛像的頭和身子之間,都有一條細線。住持圓坤大師告訴我們:上世紀60年代的那場“大劫難”中,寺內的40尊佛像除了有一尊保持完整外,其餘佛像的頭顱都被砸毀並全部扔進了寺外的放生池中。而且所有佛像表面全部刷上了一層石灰,南岩寺內原房屋建築也全部被拆除,裡面的泥塑、木雕佛像都被毀壞了。

後來有關方面在水池中撈起了這些佛像的頭顱,到2001年底,佛像頭顱的修復工作才全部完成,由於佛像是國家保護文物,人們不敢破壞佛像的原樣,也不能輕易剝落其表面石灰,因而人們現在看到的石佛都是白色的,而佛像的頭頸之間就有一條隱隱約約的細線了。

在大殿的週邊,山下的石壁上有20個左右天然的岩洞,這些岩洞有些已經開發出來了,而絕大多數現在還荒廢著。

這是最著名的“觀音洞”,兩邊的洞壁上新開鑿了N多的觀音像,排成一排或站或坐,精雕細鑿,色彩鮮豔,看起來各種神話故事都被搬了上來,惟妙惟肖,非常精美。

我們一個岩洞一個岩洞的參觀著,南岩寺的方丈圓坤法師也一直跟隨著我們。圓坤法師今年三十來歲,不是江西本地人,算是一個“外來的和尚”了。據他自己介紹:他祖籍安徽亳州,自14歲禮清禪法師出家,取法名圓坤,研學三藏,後師從廣東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宏滿大和尚,並隨師前往泰國、印度、美國、紐西蘭、日本、香港等地區和國家參學弘法,後隨師參與修建廟宇。

法師學成後,於09年經眾人推薦,受邀于浙江永康重建龍鳴古寺,歷經4年的艱苦,把一個雜草叢生、瓦礫遍地的破敗寺院變成了一座清淨莊嚴、香火興旺的佛教梵刹。

就在永康龍鳴寺建成,苦盡甘來時,他卻又離開了龍鳴寺,來到佛陀山的南岩寺。他說:“雖然那裡的一磚一瓦,一座座佛堂都傾注了自己的心血,的確有點不舍,但我是僧人,要學會放下,世間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我的主要精力,我的下半生放在南岩寺,加持道場,弘揚千年古刹。”

可以說,那天我們最大的收穫,就是聽大師講“禪”了,“世間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要學會放下,有舍才會有得......年輕的住持圓坤法師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因為心中有愛,苦行僧一樣的修行對他而言就不算什麼了,大師儘管年輕,卻是個有慧根之人,他的境界他的大智慧真不是我們這些俗人能比的。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禪”是什麼,“禪”是一劑解決痛苦煩惱,走向快樂成功的良藥,“禪”意的精華就是靜心無欲、淡泊謙恭、隨遇而安。“禪”在何處,“禪”在我們的心中,“禪”更在我們的生活中.......

在南岩寺的不遠處,同屬於佛陀山景區裡,還有被譽為聞名遐邇的“天下第一臥佛”的佛陀山天然大臥佛,臥佛身長416米,肩寬68米,一個足趾就有1.58米高,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世界最大的天然山體臥佛。

佛像就在大殿後面的岩壁上,一共有40尊,全部都是在洞壁上直接雕鑿出來的,分上下兩層環列於石壁佛龕之中。看到這些雕刻精美、神態各異而栩栩如生的佛像,感覺南岩石窟的“中華第一佛洞”的美名確實是名不虛傳啊!

大殿內光線不好,征得主人的同意,我們走近了佛像拍攝,主人特別告誡我們拍照可以,但千萬不能用手摸佛像。俺仔細地看了看,佛像確實風化的非常厲害,而且每座佛像的頭和身子之間,都有一條細線。住持圓坤大師告訴我們:上世紀60年代的那場“大劫難”中,寺內的40尊佛像除了有一尊保持完整外,其餘佛像的頭顱都被砸毀並全部扔進了寺外的放生池中。而且所有佛像表面全部刷上了一層石灰,南岩寺內原房屋建築也全部被拆除,裡面的泥塑、木雕佛像都被毀壞了。

後來有關方面在水池中撈起了這些佛像的頭顱,到2001年底,佛像頭顱的修復工作才全部完成,由於佛像是國家保護文物,人們不敢破壞佛像的原樣,也不能輕易剝落其表面石灰,因而人們現在看到的石佛都是白色的,而佛像的頭頸之間就有一條隱隱約約的細線了。

在大殿的週邊,山下的石壁上有20個左右天然的岩洞,這些岩洞有些已經開發出來了,而絕大多數現在還荒廢著。

這是最著名的“觀音洞”,兩邊的洞壁上新開鑿了N多的觀音像,排成一排或站或坐,精雕細鑿,色彩鮮豔,看起來各種神話故事都被搬了上來,惟妙惟肖,非常精美。

我們一個岩洞一個岩洞的參觀著,南岩寺的方丈圓坤法師也一直跟隨著我們。圓坤法師今年三十來歲,不是江西本地人,算是一個“外來的和尚”了。據他自己介紹:他祖籍安徽亳州,自14歲禮清禪法師出家,取法名圓坤,研學三藏,後師從廣東省佛教協會常務副會長宏滿大和尚,並隨師前往泰國、印度、美國、紐西蘭、日本、香港等地區和國家參學弘法,後隨師參與修建廟宇。

法師學成後,於09年經眾人推薦,受邀于浙江永康重建龍鳴古寺,歷經4年的艱苦,把一個雜草叢生、瓦礫遍地的破敗寺院變成了一座清淨莊嚴、香火興旺的佛教梵刹。

就在永康龍鳴寺建成,苦盡甘來時,他卻又離開了龍鳴寺,來到佛陀山的南岩寺。他說:“雖然那裡的一磚一瓦,一座座佛堂都傾注了自己的心血,的確有點不舍,但我是僧人,要學會放下,世間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我的主要精力,我的下半生放在南岩寺,加持道場,弘揚千年古刹。”

可以說,那天我們最大的收穫,就是聽大師講“禪”了,“世間萬般帶不去,唯有業隨身”,要學會放下,有舍才會有得......年輕的住持圓坤法師是這麼說的,也是這麼做的,因為心中有愛,苦行僧一樣的修行對他而言就不算什麼了,大師儘管年輕,卻是個有慧根之人,他的境界他的大智慧真不是我們這些俗人能比的。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禪”是什麼,“禪”是一劑解決痛苦煩惱,走向快樂成功的良藥,“禪”意的精華就是靜心無欲、淡泊謙恭、隨遇而安。“禪”在何處,“禪”在我們的心中,“禪”更在我們的生活中.......

在南岩寺的不遠處,同屬於佛陀山景區裡,還有被譽為聞名遐邇的“天下第一臥佛”的佛陀山天然大臥佛,臥佛身長416米,肩寬68米,一個足趾就有1.58米高,是迄今為止所發現的世界最大的天然山體臥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