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期間德國對蘇聯開戰後,日本為何不從遠東方向向蘇聯進行夾攻

二戰的歷史, 想必大家有所瞭解。 從1939年德國閃電波蘭開始, 到1945年日本宣佈無條件投降結束。 其中歐洲戰場以德蘇兩國為主, 亞洲戰場以中日為主, 稍晚些的太平洋戰場以美日為主。

從這兒我們可以看出, 日本不僅開闢亞洲戰場, 也開闢了太平洋戰場, 等於說先後與中美兩國開戰。 不過, 你們沒有想到, 當初日本曾經有入侵蘇聯的心思, 也就是從遠東地區進攻蘇聯的西伯利亞地區, 企圖與德國夾攻蘇聯。

遠東地區

可是, 這一戰略並沒有實施, 即使是當時納粹德國要求日本出兵遠東, 日本也沒有答應。 而是於1941年襲擊美國珍珠港, 發動了太平洋戰爭。 那麼為什麼日本沒有答應德國從遠東地區夾攻蘇聯呢?

首先, 其實二戰之前, 日本曾經入侵蘇聯的, 結果卻被朱可夫指揮下的蘇軍一頓暴揍。 戰事于1939年在當時滿洲與蒙古的邊界諾門檻發生。 日、俄雙方的軍隊分別代表“滿洲國”及“蒙古國”交戰,

但日、俄雙方並沒有向對方正式宣戰。 不過最後戰事以日本關東軍失利結束。

諾門檻戰役

也就是那場諾門檻戰役, 使日本再也沒有進攻蘇聯的心思, 即使是德國要求出兵, 日本也沒有答應。

第二, 日本內部出現矛盾。

日本陸軍部和海軍部向來是不合。 且當時日本國內分為兩派, 海軍部(南進派)主張奪取太平洋和東南亞以掠奪資源支援戰爭, 他們從來就是主張利用日本強大的海軍控制亞太地區, 入侵東南亞國家, 掠奪當地豐富的資源;而陸軍部, (北進派)為了自己的利益, 希望通過中國東北為跳板, 以關東軍為主, 攻擊蘇聯遠東地區, 掠奪西伯利亞地區豐富的資源。 我們之前說到在諾門檻戰役中日本陸軍戰敗後, 從此日本國內的南進派掌握上風, 其攻勢轉向太平洋和東南亞, 並且不再有入侵蘇聯之舉。 也就有了後來的偷襲珍珠港。

日本偷襲珍珠港

而到了後來, 1941年12月7日, 日本偷襲珍珠港, 太平洋戰爭正式爆發, 而此時的日本以無暇顧及蘇聯, 加上諾門檻戰役給關東軍留下來心裡陰影:日本裝備遠不如蘇聯。

加上太平洋戰場戰事吃緊, 戰略物資緊缺, 所以日本便再沒能力與蘇聯大規模交鋒了, 而蘇聯忙於德國納粹的進攻, 也樂此不疲, 因此雙方形成了持續到二戰結束前夕的軍事對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