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戰場上的“重型裝甲”,細述中國歷史上幾支最強大的重騎兵

歷史風雲變幻, 戰場硝煙彌漫。 騎兵, 作為戰場上一支特殊的“重型裝甲”兵團, 他們裝備精良, 騎術冠絕, 往往能給予敵人重擊。 那麼中國歷史上有哪些強大的騎兵呢?

騎兵

中國古代的重騎兵出現較晚。 有史料表明中國最早的“重騎兵”出現在西漢中期, 但由於當時馬鐙尚未出現, 重騎兵的戰鬥力大打折扣。 重騎兵在中國歷史上作為一個重要主角兵種大規模使用, 發生在魏晉南北朝時期。

十六國南北朝時代, 北方與中原地區的割據勢力連年征伐混戰, 北朝統治者來自(半)遊牧民族, 靠騎兵起家, 因此重騎兵是北朝諸國的核心打擊力量。 南北朝時代是中國重騎兵最盛行的時期, 大規模的重騎兵作戰屢屢發生, 堪稱“鐵猛獸”時代。

《南史·梁本紀上》載, 梁武帝蕭衍自雍州刺史任上起兵奪取南齊政權時, “百姓願從者, 得鐵馬五千匹, 甲士三萬人”。 自東晉以來南朝重騎兵的發展, 可見一斑。

三.隋朝騎兵

隋煬帝征討高句麗時, 一次就動用了十二萬多甲騎具裝的騎兵, 據《隋書·禮儀志》裡大業七年煬帝徵兵伐遼時對軍備“具裝”的記載可證:“眾軍將發, 帝禦臨朔宮, 親授節度。 每軍大將、亞將各一人。 騎兵四十隊。 隊百人置一纛。

十隊為團, 團有偏將一人。 第一團, 皆青絲連明光甲、鐵具裝、青纓拂, 建狻猊旗。 第二團, 絳絲連朱犀甲、獸文具裝、赤纓拂, 建貔貅旗。 第三團, 白絲連明光甲、鐵具裝、素纓拂, 建辟邪旗。 第四團, 烏絲連玄犀甲、獸文具裝、建纓拂, 建六駁旗。 ”這在世界上都是空前絕後的規模。

隋朝騎兵

二.西夏鐵鷂子騎兵與遼代“鷹軍”

鐵鷂子是西夏景宗李元昊所創立的重裝騎兵部隊。 鐵鷂子乘善馬、重甲、刺斫不入, 用鉤索絞聯, 雖死馬上不墜。 遇戰則先出鐵騎突陣, 陣亂則衝擊之;步兵挾騎以進。 除了用它作為西夏最高統治者的護衛、儀仗外, 後來發展成為西夏的主力軍, 作為衝鋒陷陣、突擊敵陣的“前軍”。

騎兵戰場

遼 代“鷹軍”是阿保機初創時一支能征善戰的騎兵, 《遼史·國語解》:“鷹軍:鷹, 鷙鳥;以之名軍, 取捷速之義。 後記龍軍、虎軍、鐵鷂軍者, 仿此。 ”契丹人對鷹神的崇拜, 甚至超過對日神、月神的崇拜, 這一注解說明了鷹軍的性即為快捷迅速的騎兵部隊, 他們如天上雄鷹那樣神速, 又像雄鷹抓取獵物那樣去擊潰敵人。

一.蒙古騎兵

蒙古騎兵剛開始興起之時一般都是以輕裝騎兵為主, 重騎兵很少, 蒙古重裝騎兵首先出現在重要的護衛精銳部隊中, 蒙古大汗的直屬怯薛衛隊就固定編有人馬皆披甲的重騎兵.但隨著征戰範圍的擴大, 與之交手的軍隊先進武器的打擊下, 也開始逐漸重視騎兵的保護,重騎兵所占的比例達到了很高的程度,典型的蒙古軍隊中大約有百分之四十是從事突擊行動的重騎兵。

騎兵

自明朝以後,火器逐漸登上歷史舞臺,而重騎兵也逐漸退出。由於戰爭形態發生革命性變化,直接撼動了騎兵的重要地位,因此明清之後,只保留了輕騎兵。但是重騎兵給歷史留下的印記,是永遠也不會抹除的。

也開始逐漸重視騎兵的保護,重騎兵所占的比例達到了很高的程度,典型的蒙古軍隊中大約有百分之四十是從事突擊行動的重騎兵。

騎兵

自明朝以後,火器逐漸登上歷史舞臺,而重騎兵也逐漸退出。由於戰爭形態發生革命性變化,直接撼動了騎兵的重要地位,因此明清之後,只保留了輕騎兵。但是重騎兵給歷史留下的印記,是永遠也不會抹除的。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