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竇唯吃面,鄭鈞吃泡饃,蘇陽吃小磨香油,柯本喜歡開水泡米飯

這年頭, 就算是一普通人, 能在街上氣定神閑地吃一碗面, 不容易。

如若讓代表自由、獨立的搖滾歌手, 一改歇斯底里而靜心吃一碗面,

似乎更是一件難事。 事實上並非如此, 2016年, 有好事者捕捉到了搖滾歌手竇唯騎電動車在北京新川麵館吃刀削麵的情景, 這讓國人唏噓不止, 大呼落魄天神降臨凡間。

是啊, 竇唯沒把自己當回事, 相反有些人卻認真了。

在搖滾明星看來, 美食和音樂一樣自由。 與地緣不可割捨, 都是DNA中的一部分。

有人作了總結, 要想成為一個好的搖滾歌手, 就要在西安定居, 最好選在蓮湖公園方圓一公里範圍內, 要接受這裡的文化薰陶, 每日圍著蓮湖公園跑步, 因為鄭鈞、許巍都是從這兒跑出來的。 在我看來, 圍著蓮湖跑並不重要, 重要的是要圍著蓮湖吃一遍那些地道的陝飯, 這樣才有可能會成為“西安三傑”(鄭鈞、張楚、許巍), 比如公園西門外的真愛中國館, 關中特色, 老陝菜, 尤其黃河鯉魚燴餅, 味道很西北。 再比如馬洪小炒泡饃, 饃都是手撕的, 孜然辣面炭火上飛, 每一位食客, 每一個廚子, 似乎都有一顆搖滾的魂, 騷動的心。

反觀銀川這個城市的飲食氣質, 同樣影響著本土搖滾音樂。 蘇陽曾在一篇文章裡回憶了他早年隨走穴團跑龍套的故事, “每頓飯都是漂著小磨香油花的二兩半餃子。 從那以後我再也不吃小磨香油和水餃。 ”小這段話許多人記住了, 小磨香油被高級黑, 連我這樣的蘇陽迷大老遠聞見香油就想吐。

曾為電影《瘋狂的石頭》創作音樂的民謠歌手、寧夏布衣樂隊主唱吳寧越,

一次在某電視臺做美食節目, 自稱就愛寧夏那碗羊肉面, 尤其媽媽做的。 美味的感召力還被他帶到了北京, 創作了歌曲《羊肉面》:“……一碗熱騰騰的羊肉面, 湯濃面香, 喝一碗滾燙的麵湯, 原湯化原食。 你回家吧, 困難的時候, 回家媽媽給你做最喜歡的呀, 羊肉面……”。 據說北漂期間, 因這首歌廣泛傳唱, 許多粉絲都追著吳寧越要吃羊肉面, 沒辦法, 夫妻倆只好在朝陽區一個朋友的酒吧裡, 臨時支起了鍋灶做羊肉面, 後來菜譜上又多了寧夏麻辣燙和小炒, 生意越來越好, 甚至排隊預訂。

要說來, 獨立藝術圈裡的人蹭吃蹭喝很正常。 北京樹村, 一個道路泥濘, 垃圾亂飄的城中村, 卻是北漂搖滾青年的理想國, 所有的人都住著每月100-200元租金的小斗室, 一日三餐白米粥和饅頭輪流吃, “飯點”有人拜訪蹭飯, 唯一的招待方式就是往大米粥的鍋裡繼續加水繼續煮……條件好一點的能吃上速食麵, 十天半個月能吃上一次炒菜算是奢侈了, 多數人一整天只墊一個包子,或半斤烙餅就著涼水下肚。就是這樣的伙食,樹村卻餵養出了像舌頭、木馬這些小有名氣的樂隊。多數人卻一直徘徊在音樂工業線以下,平均月收入不到1000元。

與國內搖滾青年生活的“囧”相比,歐美一些搖滾人生活狀況似乎更優越一些,即使落魄站在街頭,也不至於天天啃饅頭。何況這些年來,一些獨立音樂人和搖滾樂手開始涉足電影領域,為好萊塢大片配樂,這樣一來,牛奶咖啡有了,麵包黃油也有了,生活自然過得滋潤。

事實上,在歐美,音樂融進了大部分人的生活,並一度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比如全球流行樂壇搖滾巨星、披頭士歌手保羅·麥卡特尼曾經迷上了印度瑜伽,迷上了素食,數以百萬人美國人也隨之群起仿效。披頭士吉它手喬治·哈里森,在印度上師的告誡下也成為素食者。鼓手戈·斯塔爾也試過一段時間,但最終沒有堅持下來,因為打死他也抵擋不住炸魚配薯條的誘惑。

再拿美國搖滾歌星邦·喬維來說吧。2011年,他在家鄉新澤西州的紅岸市,用一個廢棄汽車修理廠改造了一家慈善餐館,名曰:心靈廚房。這恐怕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不設菜譜和價格的餐廳,所有的美食免費享用。且杜絕一切油炸食品,推崇甜菜沙拉、自製胡蘿蔔蛋糕等健康美食,甚至很多蔬菜直接順手摘自餐廳外的田野。邦·喬維嘗遍了大半個地球吧,可他還是最喜歡自己的心靈廚房,你不能指望他下廚,可“洗碗專家”的美譽還是名副其實的。

毫無疑問,當中國搖滾歌手不知美食理想為何物時,歐美那些音樂老炮們,卻已經進入了舌尖上的朝聖王國。

看過美國紀錄片《我們都愛三明治》的人,一定知道吃貨貓王和他秘密菜單的故事。貓王聽說科羅拉多有一家餐廳出售一種用花生醬、香蕉、培根簡單配製,卻又無比奇異的三明治,於是不遠萬里,跑去品嘗。不嘗不要緊,一嘗卻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乾脆將配方要回家,天天DIY,久而久之就吃成了“肥貓”。

一個樂隊之所以牛逼,不僅僅是因了那些牛逼的音樂,還有牛逼樂手背後那些傳奇飲食的故事,比如英國70年代華麗搖滾宗師大衛·鮑伊,喜歡吃火烤芭蕉,而且一生對土豆愛忠貞不渝,可惜,以土豆為原料的牧羊人餡餅,將他拖向了生命垂危的邊緣,雖然後來他把土豆戒掉了,可還是沒逃過死神的召喚...

除此之外,涅盤樂隊主唱科特·柯本喜歡水和米飯——是不是中國人說的開水泡米飯?史密斯飛船樂隊愛吃玉米,AC / DC愛吃芝士和餅乾,美國著名吉他手SLASH愛吃披薩,義大利料理和法國菜。而哥特女王蘇克西·蘇克絲最愛的是煮雞蛋和麵包配豆子,蘇格蘭BIFFY CLYRO樂隊則深愛著蘇格蘭傳統食物哈吉斯(肉餡羊雜)……等等。

多數人一整天只墊一個包子,或半斤烙餅就著涼水下肚。就是這樣的伙食,樹村卻餵養出了像舌頭、木馬這些小有名氣的樂隊。多數人卻一直徘徊在音樂工業線以下,平均月收入不到1000元。

與國內搖滾青年生活的“囧”相比,歐美一些搖滾人生活狀況似乎更優越一些,即使落魄站在街頭,也不至於天天啃饅頭。何況這些年來,一些獨立音樂人和搖滾樂手開始涉足電影領域,為好萊塢大片配樂,這樣一來,牛奶咖啡有了,麵包黃油也有了,生活自然過得滋潤。

事實上,在歐美,音樂融進了大部分人的生活,並一度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方式。比如全球流行樂壇搖滾巨星、披頭士歌手保羅·麥卡特尼曾經迷上了印度瑜伽,迷上了素食,數以百萬人美國人也隨之群起仿效。披頭士吉它手喬治·哈里森,在印度上師的告誡下也成為素食者。鼓手戈·斯塔爾也試過一段時間,但最終沒有堅持下來,因為打死他也抵擋不住炸魚配薯條的誘惑。

再拿美國搖滾歌星邦·喬維來說吧。2011年,他在家鄉新澤西州的紅岸市,用一個廢棄汽車修理廠改造了一家慈善餐館,名曰:心靈廚房。這恐怕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不設菜譜和價格的餐廳,所有的美食免費享用。且杜絕一切油炸食品,推崇甜菜沙拉、自製胡蘿蔔蛋糕等健康美食,甚至很多蔬菜直接順手摘自餐廳外的田野。邦·喬維嘗遍了大半個地球吧,可他還是最喜歡自己的心靈廚房,你不能指望他下廚,可“洗碗專家”的美譽還是名副其實的。

毫無疑問,當中國搖滾歌手不知美食理想為何物時,歐美那些音樂老炮們,卻已經進入了舌尖上的朝聖王國。

看過美國紀錄片《我們都愛三明治》的人,一定知道吃貨貓王和他秘密菜單的故事。貓王聽說科羅拉多有一家餐廳出售一種用花生醬、香蕉、培根簡單配製,卻又無比奇異的三明治,於是不遠萬里,跑去品嘗。不嘗不要緊,一嘗卻深陷其中不能自拔,乾脆將配方要回家,天天DIY,久而久之就吃成了“肥貓”。

一個樂隊之所以牛逼,不僅僅是因了那些牛逼的音樂,還有牛逼樂手背後那些傳奇飲食的故事,比如英國70年代華麗搖滾宗師大衛·鮑伊,喜歡吃火烤芭蕉,而且一生對土豆愛忠貞不渝,可惜,以土豆為原料的牧羊人餡餅,將他拖向了生命垂危的邊緣,雖然後來他把土豆戒掉了,可還是沒逃過死神的召喚...

除此之外,涅盤樂隊主唱科特·柯本喜歡水和米飯——是不是中國人說的開水泡米飯?史密斯飛船樂隊愛吃玉米,AC / DC愛吃芝士和餅乾,美國著名吉他手SLASH愛吃披薩,義大利料理和法國菜。而哥特女王蘇克西·蘇克絲最愛的是煮雞蛋和麵包配豆子,蘇格蘭BIFFY CLYRO樂隊則深愛著蘇格蘭傳統食物哈吉斯(肉餡羊雜)……等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