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文史」文物“雜說”(六)——明代邊牆的“關”和“樓”

明代邊牆的“關”和“樓”

文/劉建國

明代長城東起山海關西至嘉峪關, 沿邊關城, 墩樓無數。 而最為著名即為山海關, 嘉峪關和代州的鼓樓。

山海關古稱榆關, 又名臨閭關, 於洪武十四年(1381)大將徐達奉旨所修, 距今六百餘年。 山海關自古為軍事重鎮, 明末女將軍秦良玉, 武舉吳三桂等鎮守過此關。

山海關是以城為關, 城池與牆體相連為特點, 城周長6公里, 是一座小城, 卻堪稱"天下第一關"。

而關城之匾為明代書法家蕭顯所書, 亦稱古今巨作。 據說"一"字不是寫上去而是將毛筆拋上空中點上去的。

(山海關關城)

山海關之名據說是由朱元璋所賜。 說是皇帝一日命大將徐達, 軍師劉伯溫出京城以北邊地找一地方圍城設防, 用兩年時間完工。

徐達, 劉伯溫領旨出京來到山海關這個地方, 徐達一眼看中便連聲說好地方, 好戰場。 於是二人做方案繪圖紙, 報送朝廷。 朝廷准奏, 拔款動工, 用時一年零八月竣工。 一日早朝, 朱元璋問劉伯溫, 城池築成, 可曾命名?當時築城只是奉旨, 未讓命名。 軍師道, 臣等未敢妄動。 只是那座城南入海(今渤海)北依山, 真可謂山海之關, 萬歲聖明, 請恩示。 朱元璋說, 就叫三海關吧。 以後, 徐達, 胡大海, 常遇春等大將的兒子先後來到三海關駐守, 並定居安家。 其後代在山海關修了徐達廟, 胡家墳和常家墳, 立了石人石馬石牌坊。

1991年, 山海關長城博物館建成, 占地一點二公頃, 與北京八達嶺長城博物館, 嘉峪關長城博物館並稱我國三大長城主題博物館。

前國家主席李先念題寫館名。

(嘉峪關)

嘉峪關是明長城的西端點, 始建於明洪武五年(1372), 經168年才告完工, 距今六百四十餘年, 比山海關早建了九年。 由征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於此而建關城。

嘉峪關從漢代起便被兵家所重視,派兵駐守。時稱"玉石障"。唐朝至五代開始大規模擴建修築,逐成重要關口,時稱"天門關"。明洪武年間重又大築。幾番修茸經近二百年完成。此關在建築時巧用地形,精心構造,氣勢巍峨,故稱"天下第一雄關"。這裡也是通往中亞,歐洲進行貿易交流的必經隘口。

東西兩關之外的"樓"指山西代縣鼓樓,矗立於雁門關下代縣城中。代縣為州所治地,明洪武三年(1370),代縣境內的一些舊軍閥策動叛亂,明廷派唐勝宗,陸仲亨二將來此平叛。平叛後唐,陸二將於洪武七年主持修築城池樓閣。因當時的代縣城還不是州城,所以這座樓臺初名為邊靖樓,意思是守衛北邊,使之安寧。同時也帶有紀念平叛成功之意。

(代縣鼓樓)

初建時邊靖樓只有十米,樓分七楹,一百年後的成化七年(1471)遭大火焚毀。是天火還是奸人縱火,無歷史記載。成化十二年當地官民重又募資修建,在原樓基礎上有所擴展,樓高達到40來。樓閣三面懸匾,正面"雁門第一關",兩側為"聲聞四達,威鎮三關"。民間有"代州的鼓樓應縣塔,正定府(河北)的大菩薩"俗語,可見其雄偉。就連羅哲文先生登上此樓都歎曰:"華北第一樓,萬里長城第一樓"!

(山海關長城博物館)

由征虜大將軍馮勝在班師凱旋途中選址於此而建關城。

嘉峪關從漢代起便被兵家所重視,派兵駐守。時稱"玉石障"。唐朝至五代開始大規模擴建修築,逐成重要關口,時稱"天門關"。明洪武年間重又大築。幾番修茸經近二百年完成。此關在建築時巧用地形,精心構造,氣勢巍峨,故稱"天下第一雄關"。這裡也是通往中亞,歐洲進行貿易交流的必經隘口。

東西兩關之外的"樓"指山西代縣鼓樓,矗立於雁門關下代縣城中。代縣為州所治地,明洪武三年(1370),代縣境內的一些舊軍閥策動叛亂,明廷派唐勝宗,陸仲亨二將來此平叛。平叛後唐,陸二將於洪武七年主持修築城池樓閣。因當時的代縣城還不是州城,所以這座樓臺初名為邊靖樓,意思是守衛北邊,使之安寧。同時也帶有紀念平叛成功之意。

(代縣鼓樓)

初建時邊靖樓只有十米,樓分七楹,一百年後的成化七年(1471)遭大火焚毀。是天火還是奸人縱火,無歷史記載。成化十二年當地官民重又募資修建,在原樓基礎上有所擴展,樓高達到40來。樓閣三面懸匾,正面"雁門第一關",兩側為"聲聞四達,威鎮三關"。民間有"代州的鼓樓應縣塔,正定府(河北)的大菩薩"俗語,可見其雄偉。就連羅哲文先生登上此樓都歎曰:"華北第一樓,萬里長城第一樓"!

(山海關長城博物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